當私營組織從聯合國手中 “搶走” 物資分發權,當首席執行官因無法保持中立而辭職,
當哈馬斯發出 “死亡威脅”,加沙的人道危機正被卷入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權力博弈。
這場看似 “慈善” 的行動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真相?
加沙 “生命線” 被切斷:聯合國的無奈與基金會的崛起
加沙地帶正經歷著 “最殘酷階段” 的人道危機。自以色列 3 月恢復軍事行動以來,
近三個月的封鎖導致 230 萬民眾陷入饑荒邊緣,日均僅允許少量物資進入,聯合國稱現有援助 “杯水車薪”。
在這種背景下,一個名為 “加沙人道主義基金會”(GHF)的私營組織突然登場,宣稱要 “解決物資被哈馬斯挪用” 的問題。
然而,這個總部位于瑞士的基金會并非傳統意義上的慈善機構。其核心團隊由美國海軍陸戰隊老兵和中情局前特工組成,與黑水公司等私人軍事承包商合作,
資金來源于某外國政府超過 1 億美元的匿名捐贈。
更耐人尋味的是,該組織的運作模式完全繞開了在加沙深耕數十年的聯合國近東救濟工程處(UNRWA)
—— 這個為 500 萬巴勒斯坦難民提供教育、醫療和救濟的機構,如今被排除在物資分發體系之外。
CEO 辭職揭開黑幕:人道原則與政治操控的沖突
5 月 25 日,GHF 首席執行官杰克?伍德的辭職信震動國際社會。他直言,該組織 “無法在實施援助計劃的同時遵循人道、公正、中立和獨立的原則”。
這一表態背后,是基金會與以色列軍方的深度綁定:物資分發需通過以色列控制的 “安全站點”,
工作人員需使用面部識別技術對領取者進行背景審查,甚至與以色列軍事系統聯網以識別哈馬斯成員。
這種 “技術監控 + 軍事管控” 的模式,本質上是將人道援助異化為政治工具。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指出,強制民眾前往指定站點領取物資將加劇流離失所,甚至可能成為 “以食物為誘餌的人口遷移計劃”。
更諷刺的是,基金會剛宣布啟動分發,就聲稱收到哈馬斯的 “死亡威脅”,試圖將自身塑造為受害者,卻忽略了其安保人員由武裝私人承包商組成的事實。
國際社會的撕裂:制裁聲浪與權力博弈
面對這場 “偽人道” 行動,國際社會的反應呈現鮮明對立。西班牙牽頭 20 國呼吁對以色列實施武器禁運,
歐盟啟動對以合作協議的審查,聯合國明確表示 “不會參與 GHF 的活動”。
然而,美國卻持續為 GHF 站臺,甚至推動其與以色列達成協議,允許非食品類物資通過聯合國體系分發,但食品控制權仍牢牢掌握在基金會手中。
這種分歧的背后,是大國對加沙戰略地位的爭奪。
以色列試圖通過控制物資分發削弱哈馬斯的影響力,美國則借此鞏固在中東的話語權。
正如聯合國副秘書長湯姆?弗萊徹所言,這是一場 “虛偽的表演”—— 將饑荒作為政治籌碼,卻對加沙民眾的生存權視而不見。
加沙困境:誰來守護百萬民眾的生存權?
在這場權力游戲中,最受傷的始終是加沙平民。他們不僅要承受以軍空襲的威脅,還要在 GHF 的 “施舍” 中喪失尊嚴。
58 歲的賈米斯在空襲中失去四個孫子后悲憤地說:“他們轟炸我們,封鎖邊界,現在又想在監視下施舍食物。這不是援助,是羞辱。”
更令人擔憂的是,GHF 的運作可能加劇加沙的分裂。哈馬斯呼吁民眾抵制新方案,而部分貧困家庭為了生存不得不接受審查,
這種 “順從者得食” 的模式正在撕裂社會信任。與此同時,聯合國的物資儲備足以支撐加沙四個月的需求,卻因以色列的封鎖無法進入。
人道不應成為政治的犧牲品
當伍德辭職時,他呼吁以色列 “大幅提升援助物資數量”,這一訴求道出了加沙民眾的心聲。
然而,真正的解決方案遠不止于此:解除封鎖、恢復聯合國主導的援助體系、停止將人道問題政治化,才是終結危機的關鍵。
加沙的悲劇提醒我們:在權力博弈的棋盤上,最不該被犧牲的,是人的尊嚴與生命。
當 “人道” 二字被異化為控制工具,國際社會的良知與責任,正在接受最嚴酷的考驗。
你認為國際社會應如何打破加沙人道援助的政治化僵局?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
(本文為原創內容,部分信息整合自公開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