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實是一件水相當深的事,遠不是某些媒體某些專家所言夫妻家庭矛盾鬧別扭的八卦。
兩個疑點:
一是布麗吉特為何在這個外交活動敏感時刻前扇馬克龍耳光?我們都知道,打人不打臉,對于男人來說這種公開或者說半公開場合扇臉,是極具羞辱性質的。如果馬克龍老婆 布麗吉特機艙內部吵架動手,或許可以說是馬克龍辯解的“開玩笑”,但半公開場合眾目睽睽之下打臉,就很不正常了。
二是這件事怎么就公開并全網炒作了?從公開的畫面看,事情發生在越南河內機場當地時間 5月25日晚上,以當時環境 機艙出口附近的情況,不是內部人員是難以捕捉到的;而參與活動不是法方隨行人員,就是越南接機的政府外交官員,怎么就被攝像且傳出去了?
先說第二件事。
從公開信息看,是俄媒最先報道馬克龍被老婆打臉。法國愛麗舍宮因此否認視頻真實性,稱是人工智能AI生成的虛假畫面。以當下在俄烏問題上法國和俄羅斯的敵對情況看,俄羅斯報道不奇怪,法國否認也不奇怪。
視頻來源上以俄羅斯和越南的關系及其在這里的布局,拿到也不奇怪。如果是只有俄媒報道,其實掀不起這么大的風浪,畢竟當下AI人工智能深度視頻造假作妖的事不少。法國政府以這為借口,要求西方社交媒體控制熱度,并不難。
可偏偏這個時候,美聯社狠捅了馬克龍一刀,公布了“完整”視頻,迫使 愛麗舍宮當場把自己否認的話,給吞了下去。美聯社是哪家的?表面自然是美國的??稍诓痪弥?,這家美國媒體與特朗普沖突,被禁了白宮采訪權,鬧得沸沸揚揚。
美聯社怎么拿到內部“完整”視頻的?美聯社真正主子是誰?不言而喻。
再說第二件事。
雖然不少專家否認布麗吉特和猶太財團的關系,但一如蘇納克以印度裔身份執掌英國的背后,蘇納克高盛門徒出身很難解釋一樣;馬克龍在“泡到”大自己24歲老師(有夫之婦)后,迅速加入羅斯才爾德家族,幫美國通用電氣肢解吞并法國對手阿爾斯通“立功”,然后成為了法國最年輕總統,這很難解釋。
馬克龍“少年得志”,自然不可能完全甘愿當“傀儡”。不愿當傀儡,自然得有人盯著,有人不時敲打。如 5月10日,法國總統馬克龍、英國首相斯塔默在火車車廂被懷疑“疑似吸毒”事件,同樣如此:內部錄像怎么傳開了?
根據公開資料, 布麗吉特不僅參與馬克龍政策討論(2022年法國大選期間被批“干政”,還通過家族資源網絡深度介入馬克龍政治決策。如 布麗吉特家族通過控制甜菜產業鏈,影響歐盟農業政策;但2024年馬克龍推動的“數字主權”戰略與 布麗吉特家族產生利益沖突。如 布麗吉特家族企業2017-2022(馬克龍第一任期)中標公共項目金額激增300%,但馬克龍2024年推動的軍工復合體改革削弱了家族傳統勢力范圍.....
其他還有政治接班人上,法媒披露 布麗吉特正培養“影子權力”,試圖主導歐盟數字教育標準制定,秘密會見馬克龍潛在接班人等。
上述做法是哪個勢力最擅長的?不言而喻。
最后要提醒的是法媒 《世界報》披露的一個細節:飛往越南行程中, 布麗吉特主張公開支持菲律賓南海主張;而馬克龍傾向謹慎表態,飛行途中可能因此爭執。
有沒有道理?
5月22日馬克龍主動致電中國,討論 經濟合作與國際事務協調。不難看出,馬克龍還是相當清醒的。而5月26日馬克龍開始在越南大放厥詞, 稱法國要支持“南海航行自由”,支持越南,法國是“印太國家”,要 維護“基于國際法的海洋秩序”。
一巴掌改變了馬克龍的態度?不得而知。
5月25日馬克龍被老婆扇耳光的同一天,社交媒體上大肆傳播以色列坦克指揮官,將熊貓玩偶“斬首”,然后掛在坦克炮管上“示眾”的圖片。如此暴力反人類,西方社交媒體沒一個以“暴力”為由封禁。
幾件事結合在一起,不言而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