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蘇州,河網縱橫,碧波蕩漾,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河蝦迎來了它們一年中最肥美的季節。得益于優質的水環境,蘇州的河蝦品質卓越,孕育出蘇州河蝦獨有的美食文化,“三蝦面”幾乎成為游客必嘗的美食。
河蝦不僅成為了蘇州美食的精致名片,更成為連接自然生態、飲食文化與旅游經濟的重要橋梁,吸引各地食客前來品鑒,于味蕾間繪就江南的美好圖景。
蘇州三蝦面。圖片來源/蘇州市農業農村局
好水養好蝦:生態養殖守護“舌尖上的鮮甜”
蘇州河蝦的養殖遵循“好水出好蝦”的生態邏輯,“未能拋得江南去,一半勾留是河鮮。”作為典型的江南水鄉,蘇州境內河網縱橫交錯,太湖、陽澄湖等大型湖泊水質清澈,近年來,隨著生態治理的深入,蘇州河蝦的產量和品質穩步提升,成為市民餐桌上的“時令奢侈品”。
五月上市的籽蝦。圖片來源/蘇州發布
2023年,相城青蝦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建立了相城青蝦的良好口碑。近年來,相城區堅持“好苗種、好飼料、好水質、好水草、好管理”的“五好”養殖模式,保障青蝦品質,積極推廣運用“河蟹+青蝦+羅氏沼蝦”的生態混養,助力青蝦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培育的“太湖一號”青蝦,母本采用太湖野生青蝦,并通過與大閘蟹相同的低密度生態養殖方式,減少人工干預,讓蝦在自然環境中生長,蝦肉緊實,肉質Q彈、鮮潔微甜。這種大蝦規格普遍在1.5-2兩左右,規格較大的達到2.5到3兩以上,生長周期在3到4個月,近20厘米長的蝦螯上閃著藍光,通體發青,有著河中“小青龍”的美譽,成為蘇州河蝦的上乘之選。
從鹽水蝦到三蝦面:蘇州河蝦的極致烹飪藝術
如果說好水賦予蘇州河蝦以先天優勢,那么蘇州人對河蝦的烹飪技藝則將這種優勢發揮到極致。在蘇州飲食文化中,河蝦占據著無可替代的“C位”,從家常小炒到宴席大菜,從街邊小吃到高端料理,蘇州人用一雙巧手將一只蝦分解、組合、創新,創造出令人嘆為觀止的蝦肴體系。
三蝦面無疑是蘇州河蝦料理中最負盛名的代表。每年5月下旬太湖籽蝦成熟時,蘇州各大面館紛紛掛出三蝦面的招牌。三蝦面的制作選用的是抱籽河蝦,通過手工分離蝦籽、蝦腦和蝦仁三部分,并經過淘洗、炒制等多道工序,最終成就一碗“鮮掉眉毛”的時令美味。
但蘇州人對河蝦的追求遠不止于此。在陽澄湖鎮浪里王食府,由蘇幫菜大師指導開發的特色大蝦宴已推出15道創新蝦菜,超大版醉蝦借鑒傳統醉河蝦工藝,但將生醉改為熟醉,砂糖換為蜂蜜,并加入清花椒、五年陳花雕、陳皮、話梅等,經過12小時腌制,使大蝦的甜鮮與酒香完美融合。三杯大蝦則借鑒臺式三杯雞做法,改良“三杯”調料為蘇式秘制料;鹽烤大蝦加入檸檬鹽干烤,形似元寶,造型口感俱佳。
蘇州人吃蝦的講究不僅體現在高端宴席,也融入日常生活。初夏的油爆蝦、鹽水蝦,盛夏的糟蝦、嗆蝦,都是蘇州人餐桌上的常客。油爆蝦需選用大個青殼蝦,經旺火菜籽油炸透,加酒、蔥、姜、醬油和重糖爆汁,蝦殼紅艷松脆,蝦肉軟糯鮮嫩,咸鮮中帶酸甜,是佐酒佳品。這些看似簡單的家常菜,背后是蘇州人數百年積累的烹飪智慧。
蘇州人將智慧融入對于河蝦的烹飪中,用匠心將一只蝦的價值發揮到極致,創造出令人目不暇接的蝦肴體系。這種對美味的極致追求,不僅滿足了味蕾享受,更成為蘇州飲食文化的重要載體。
蝦香引客來:河蝦經濟的文旅融合之路
“看不厭的蘇州美景,吃不厭的蘇州蝦。”世界建筑大師貝聿銘的這句感慨,道出了蘇州“美食+旅游”的獨特魅力。
在旅游業日益興起的今天,蘇州河蝦已從單純的食材升級為文旅融合的重要媒介。通過挖掘河蝦背后的文化內涵、創新消費場景、延長產業鏈條,蘇州正將“河蝦經濟”打造成為一張閃亮的城市名片。
河蝦季成為蘇州文旅活動的重要節點。每年5月“三蝦季”來臨,葑門橫街等傳統市場人頭攢動,老蘇州們爭相購買新鮮子蝦。面館紛紛推出三蝦面限定菜單,吸引美食愛好者打卡。一些高端酒店則策劃“三蝦宴”“蝦肴品鑒會”等活動,將飲食體驗與文化講解相結合,讓游客在品味美食的同時了解蘇州飲食文化。
河蝦經濟的文旅價值還體現在產業鏈延伸上。蘇州人不僅吃蝦,還將蝦籽制成蝦子醬油,蝦殼熬成蝦湯,蝦腦提煉蝦油,真正做到“物盡其用”,這些衍生產品既可作為特色伴手禮,又能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讓無法親臨蘇州的食客也能體驗“蘇州味道”。
從田間到餐桌,從食材到文化,蘇州河蝦經濟的文旅融合之路越走越寬。今年,據南環橋市場統計,立夏過后河蝦日均上市量近40噸,旺盛的市場需求背后,是無數為“蝦”而來的游客和美食愛好者。這只小小的河蝦,正在成為拉動蘇州文旅消費的重要引擎。
蘇州河蝦季的故事,是關于自然饋贈與人文智慧的美好相遇。好水養出好蝦,匠心烹出美味,創新激活經濟——在這條完整的價值鏈上,我們看到了傳統與現代的融合,農業與文旅的互動,以及一座城市對品質生活的執著追求。
當游客們坐在蘇州面館里,品嘗著一碗三蝦面,或是在高端宴席上體驗七蝦宴的精致時,他們享受的不僅是一頓美食,更是一段濃縮的江南文化體驗。
文/李梓昕
資料來源:蘇州市農業農村局、姑蘇晚報、蘇州發布、蘇州日報、相城發布、震澤旅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姑蘇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