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廚房
箬竹葉的清香在鍋中蒸騰
一片栗園
百年栗樹的果實融入糯米
一方灶臺
將百年技藝化作盤中藝術
三位不同領域的匠人
用雙手詮釋著中式美味的溫度與傳承
邀您共品匠心之味,共赴端午之約
趙會連:一葉長情粽,百年非遺魂
北京民族飯店餐飲部面點廚師長趙會連
從業30年
手握“全國勞動模范”、“北京大工匠”等殊榮
卻始終扎根于最樸實的灶臺
今年端午
他將浙江畬族的非遺“長情粽”帶至北京
每個粽子重300克、長20厘米
需用龍須草綁扎七節
間距與重量全憑眼力與手力把控
七節粽在當地被稱為“狀元粽”
掛在門上承載著“高中狀元”的祝福
而“扁擔粽”則寓意著擔當與責任
為還原最地道的美味
趙會連多次深入深山采集野生箬竹葉
即便被蟲咬得滿手紅腫也不曾退縮
“非遺不能丟,它是活著的文化”
從APEC會議到冬奧會
他以中式點心征服世界味蕾
更用一顆粽子讓南北文化交融生輝
李思鵬:百年板栗樹,一顆赤子心
北京老栗樹聚源德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思鵬
九年扎根懷柔深山
將青春獻給一片栗園
他推動懷柔板栗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從畝產170多斤到如今的400斤
他創新開發栗子粽、栗子醬、栗子咖啡等衍生產品
開拓市場潛力、激發消費動力
端午之際,李思鵬將板栗清香融入粽子
紫米栗粽、板栗紅燒肉咸粽
將南北風味兼收并蓄
栗子不僅是食物,更是歷史的見證
栗子花編成火繩能驅蚊
栗子樹曾護長城能抗敵
他撫摸著古樹粗糙的樹干
仿佛觸摸千年時光
如今,他正打造板栗文旅融合產業鏈
讓傳統農業煥發新生
劉忠:守正出奇,譚家菜里的端午新味
譚家菜第四代非遺傳承人、北京飯店行政副總廚劉忠
用一道“羅漢大蝦”演繹端午祝福
這道清末名菜精選渤海灣春蝦
蝦頭淋汁、蝦肉釀餡
劉忠刀工精湛
片蝦皮而不傷肉,剁蝦筋且不損形
這是對美食的最高尊重
面對“板栗入譚家菜”的挑戰
劉忠以巧思回應:
香云紗盤扣造型的栗蓉流沙點心
將北方栗香與廣式流沙融合
面塑龍舟粽栩栩如生
龍須鱗角片片精工
守正不守舊,創新不離根
從官府秘宴到百姓餐桌
劉忠讓譚家菜在時代浪潮中歷久彌新
粽葉裹住南北風味
栗子承載千年歷史
蝦肉凝聚百年匠心
變的是載體與形式
不變的是對文化的敬畏與傳承的執著
5月28日21:06
北京衛視《為你喝彩》
看三位匠人以雙手為筆
在端午節到來之際
書寫中華文化的鮮活篇章
點亮中式美食的璀璨榮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