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都知道上海是我國的東方明珠。
筆者以前對上海解放前的歷史也有一些介紹。但以前那個紙醉金迷的大上海不屬于普通人,只屬于蔣宋孔陳等資本家們,很多窮苦人過的是《三毛流浪記》那種朝不保夕的生活。
歷史上的今天,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了,這座美麗的城市回到了人民的手中。上海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基地,也是國民黨政權的經濟命脈。解放上海不僅是軍事的勝利,更是民族獨立的象征,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武裝斗爭轉向經濟建設的關鍵轉折。
當時國民黨守軍20余萬人依托吳淞口、月浦等外圍工事固守,湯恩伯宣稱其防御體系“比斯大林格勒強固33%”,以坦克、艦炮封鎖陣地。29軍87師以“三猛戰術”(猛打、猛沖、猛追)強攻,260團政委李仲英率敢死隊夜襲,最終攻克月浦,可是全團從1000人減員至120人。我們用這樣的代價為上海的解放打開了通路!
解放軍需在保護城市設施的前提下殲敵,陳毅將其比作“瓷器店里打老鼠”……
粟裕提出“雙層鉗形攻擊”,通過外圍合圍迫使敵軍收縮,最終分割市區。戰役中嚴格限制使用重武器,僅靠輕武器攻堅,避免城市破壞。所以我軍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我們提到,在外圍的月浦血戰(5月12日-15日)之后,29軍87師總體傷亡超8000人,260團從千人銳減至120人,但是仍然頑強戰斗。
之后是高橋爭奪(5月19日-25日),九兵團在浦東遭遇敵軍37軍頑強抵抗,金家橋戰斗中279團以“交通壕近迫作業”突破鋼骨水泥碉堡群,92師275團蔡司廟陣地一日內傷亡80%,仍堅守至增援,九兵團與敵軍展開拉鋸戰,犧牲人數占浦東戰場的八成。
然后是市區的攻堅戰。例如蘇州河阻擊,國民黨軍依托百老匯大廈等高層建筑封鎖橋梁,解放軍多次沖鋒受挫,但堅持不使用重武器,最終通過夜襲和政治攻勢突破了!
再之后,是楊樹浦受降(5月27日):淞滬警備副司令劉昌義率部投誠,上海全境解放,上海人民的天亮了!
我軍殲滅國民黨軍15.3萬人,曾經在河南造成水旱蝗湯的湯恩伯率5萬人逃竄了。城市設施、工廠、水電、通訊完好無損。
解放上海,對于我們來說是新的戰略挑戰和戰術創新!
陳毅同志在丹陽組織5000余名接管干部進行20天整訓,強調“入城紀律”與民生保障,編寫《城市常識》手冊,細化到“雨天進民居前擦凈鞋底泥水”。 還有我們剛才說的粟裕同志的戰術,為減少破壞,禁用重武器,僅靠輕武器與近戰突擊,可以說一切都是把人民放在了首位!
在上海市里,還有里應外合的地下黨貢獻。通過地下黨聯絡,陳毅親自致信勸降,劉昌義率4萬殘部投誠,避免最后激戰……地下黨人提前繪制《上海概況》,詳錄敵軍布防、工廠醫院位置,永安百貨的地下黨員秘密縫制紅旗,于5月25日在綺云閣升起南京路首面紅旗,象征解放序幕。
那么進了城之后呢?我軍有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我們是絕對不會隨便吃和拿老百姓的東西的,寧可在街上露宿,也不進民房。就像以前在姜家屯戰斗,我軍拿出津貼費為俘虜們買東北的粘豆包吃,喝水也硬要給群眾錢。如果用了群眾的東西,必定給報酬,還用緊缺的物資跟人換(比如食鹽)。這就是人民的軍隊不一樣的作風。要是國軍過境的話,不論是雞鴨還是什么,可能真的是連根毛都不剩。
我們的戰士來自五湖四海,很多人都是苦出身的窮孩子,有些戰士長這么大都沒見過電燈,但是他們到了大上海,不會像有的雇傭軍那樣跑去開洋葷,而是秋毫無犯。
解放軍戰士露宿街頭的紀律嚴明的形象,贏得上海市民信任,市民老大娘自發送飯被謝絕的場景成為歷史經典。
而且當時我軍一路進發,還沿途籌措了糧食,救濟上海臺風受災的群眾們,當時部隊每天自己減少口糧,就是勒緊了褲腰帶,把吃的送給群眾……當時的人們說從來沒有見到過這樣的軍隊。
解放上海時,共7613名解放軍指戰員犧牲,其中月浦戰役犧牲者最多!最小的烈士16歲是通訊員,最大62歲(是支前的民工),如27軍235團3連12名戰士在蘇州河犧牲。
我們說過,國府通貨膨脹太厲害,經濟崩潰了,當地群眾也擔心人民幣怎么辦,會不會有問題……陳云領導“銀元之戰”和“米棉之戰”,查封投機商,穩定物價,粉碎國民黨叫囂“人民幣進不了上海”的陰謀。
我們還要改造舊的社會,掃除那些腐朽的勢力。比如掃除幫會,像青幫勢力,黃金榮等黑幫頭目被掃街示眾。筆者以前介紹過的那種可憐的童工不見了,我們推廣工人夜校,比如黃寶妹從童工成長為全國勞模,主演電影《黃寶妹》,展現新時代工人形象,她年老之后,還上了b站,給年輕人講述過去的歷史。
還有剝削婦女賣春的可恥地方必須端掉。我們關停妓院3000余家,解救妓女3萬余人,后來有一個老電影就是《姐姐妹妹站起來》,講的就是改造這些人的故事,同學們有機會可以看一看,里面很多都是真人出演的,比如主角老鴇由被折磨的妓女扮演,才28歲,就摧殘得像個老太太,那時她一邊回憶自己的遭遇一邊哭……這部電影表現了那個時代對勞動婦女的剝削,她們不是要自甘墮落的,這是一個罪惡的制度造成的。
解放前夕,上海承擔全國棉紡生產的60%、機械生產的50%,國民黨企圖通過破壞城市引發國際干預,但解放軍以“保城殲敵”為目標,也盡量留下了不少歷史建筑和城市機構。水電、通訊、工廠保存完好,解放了以后商店次日就正常開張,外資企業如美孚石油公司照常運營,新華社稱,這是“完整交還人民”。我們的人民政府修復基礎設施,恢復生產,例如,東北物資通過鐵路、水路支援上海。還例如,申新紡織廠在政府貸款下復產,1950年產能超解放前;蘇聯專家協助修復楊樹浦電廠,保障城市能源!
陳毅任上海市軍管會主任,留用舊政府12萬職員,對他們進行改造和教育,這樣也比較穩定,通過“折實單位”保障工資,逐步建立新秩序。上海解放被毛澤東同志稱為“中國人民的勝利”,也是國際和平陣營的勝利!他曾強調,“完整保全上海”為新中國經濟建設服務,稱其為“政治戰役”。人民政府在上海建立全國首個嚴密戶口管理制度,為新中國基層治理提供范本。上海的勝利也打破了西方那些有色眼鏡對我們無法管理大城市的想象。我們不僅能管,還要管得很好。
很多年過去了,當年在上海戰斗過的英雄前輩們很多都已經走入了歷史的深處。上海一路走來,每一步都印證著“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如今,上海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其發展脈絡始終與紅色基因緊密相連,成為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鮮活注腳。
截止到目前,上海市修繕中共一大、二大會址,形成612處紅色遺址,2025年通過《上海市紅色資源保護條例》立法。上海的精神和面貌也日新月異, 楊浦濱江從“工業銹帶”變“生活秀帶”,蘇州河龍舟賽、豫園燈會融合歷史與現代,彰顯“人民城市”理念,這也是城市精神的延續。
2025年,“紅色印記”上海城市紅色尋訪活動于5月15日正式啟動,以紀念上海解放為核心,由上海市委宣傳部指導、“紅途”平臺承辦。
上海的朋友可以去收集紅色故事單頁,然后就能領到一本《光榮之城紅色「滬」照》的手冊。活動通過創新玩法串聯紅色資源,為市民、游客尤其是青少年打造沉浸式紅色文化體驗,現在同學們都喜歡打卡,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活動!這次活動覆蓋全市16個區,推出19條特色尋訪路線 ,串聯超過40處革命舊址和紅色場館,如中共一大會址、魯迅紀念館、左聯會址等……例如靜安區,發布“百年工運線路”,覆蓋全國20余省市,精選50余處工運遺址,展現中國工人運動的百年歷程。同學們可結合線下探索與線上記錄,在紅色場館中重溫歷史,在城市街巷中感受紅色基因的傳承。讓我們祝愿紅色的上海越來越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