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一首死亡之詩
黎荔
今晚談?wù)勚袊硕际煜さ囊皇滋圃姟?span search-type="3" search-href="newsapp://nc/search?entry=articleKeyword&word=%E6%9D%8E%E5%95%86%E9%9A%90">李商隱的《夜雨寄北》。這首詩細讀下來,其實是有一絲詭異、恐怖意味的。何故?我來細細分析。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首詩是李商隱滯留巴蜀時寄懷長安親友之作。《夜雨寄北》的標(biāo)題中“北”字,有學(xué)者認為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從詩歌的內(nèi)容和所表現(xiàn)的情感來看,被懷念的當(dāng)是與作者關(guān)系非常親密的人。因為長安在巴蜀之北,故題作《夜雨寄北》。在南宋洪邁編的《萬首唐人絕句》里,這首詩的題目為《夜雨寄內(nèi)》,“內(nèi)”即“內(nèi)人”,通常指妻子。這一觀點在后世的文學(xué)評論中被廣泛引用,認為“寄內(nèi)”即寄給妻子。不過,也有學(xué)者指出,“北”在古代漢語中并無“內(nèi)”或“妻子”的含義,因此不能簡單地將“北”等同于“內(nèi)”。這種爭議反映了“寄北”一詞的模糊性。
還有“君”字的指向。詩中“君問歸期未有期”一句,“君”通常被理解為“你”,即妻子。這一解釋在多數(shù)文學(xué)評論中被采用,認為“君”指的是妻子。但是,也有學(xué)者指出,“君”在唐代詩歌中既可以指丈夫,也可以指朋友,因此不能排除“君”指朋友的可能性。
另外,還有《夜雨寄北》中提及的“西窗”。李商隱有一首對妻子的悼亡詩《房中曲》,“嬌郎癡若云,抱日西簾曉”,“西簾”即西窗窗簾,而西窗屋里的描寫,“枕是龍宮石,割得秋波色。玉簟失柔膚,但見蒙羅碧”,枕頭上的秋波,涼席上的柔膚,都在說明這是亡妻用過的遺物。這一細節(jié)表明,“西窗”是李商隱與妻子共同生活的空間,是他們夫婦的寢室。因此“西窗”更可能象征夫妻之間的親密關(guān)系。“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一句,表達的是詩人對與妻子共度時光的渴望。既然這一詩句象征著夫妻之間的親密關(guān)系,因此更可能是寫給妻子的。如果“西窗”是寫給朋友的,那么“西窗”這一意象就顯得牽強,難以成立。李商隱在遙遠之外剛履新職不久,如無特殊急事,朋友不會隨便詢問李商隱回家的日期。把一個公職在身的人從遙遠之地邀請回家僅為聊天,還要在自家寢室聊到深夜,實無道理,情理謬極。
考證了這么多,是為了引出一個讓人細思恐極的真相:李商隱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赴東川節(jié)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夜雨寄北》創(chuàng)作于李商隱滯留巴蜀時,他應(yīng)該是收到妻子王晏媄的來信詢問歸期,才寫下這首情真意切的《夜雨寄北》作為回復(fù),然而,王晏媄在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李商隱過了幾個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訊。也就是說,《夜雨寄北》其實是一首散發(fā)著濃烈死亡意味的詩,出入于生死幽冥之間,如同魂魄在兩地關(guān)山飛渡。
你若問我歸家的日期,我還沒有定期,今夜巴山淅瀝的夜雨,卻已漲滿了秋池。幾時才相會共剪紅燭,在那西窗之下?再來細訴今夜巴山中,這終宵聽著綿綿夜雨的情思。詩中提到的“剪燭”,難免讓人想到李商隱《無題》中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無題》是李商隱以男女離別為題材創(chuàng)作的愛情詩,也是寫于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春蠶到死,蠟燭成灰,物我交融,心靈與自然契合,這種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寫,在李商隱的筆底是常見的。如果說“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與“蠟炬成灰淚始干”之間,存在著某種呼應(yīng)關(guān)系的話,那么期待“共剪西窗燭”的李商隱似乎已感受到,某束生命之光在漸漸地黯淡。詩人對死亡陰影的入侵,若心有靈犀,悄然暗通,讀來令人不勝感傷。
從時間上來看,李商隱在寫《夜雨寄北》時,妻子王氏尚未去世。古時天南地北,路途遙遠,音書不通,消息滯后是很正常的,李商隱得知妻子病逝,已是數(shù)月之后了。有學(xué)者認為,李商隱在寫《夜雨寄北》時,已經(jīng)知道妻子王氏已去世。這種觀點認為,李商隱在詩中表達的是一種深沉的悼亡之情,而非單純的思念。例如,王志清在《李商隱《夜雨寄北》疑義辨析》中指出,如果將《夜雨寄北》視為悼亡詩,那么其情感更為厚重,符合李商隱一貫的風(fēng)格。然而,你仔細讀《夜雨寄北》一詩,李商隱在詩中并未使用“傷”、“痛”等字眼,反而表現(xiàn)出一種平靜的思念和對未來的期盼。他在詩中表達的是對妻子的深切思念,而非悼亡。
我們完全有理由猜測,可能此時妻子已新亡,但李商隱還未獲知此噩耗。此前王氏寫信催歸(“君問歸期”),是否因為她已病入膏肓,來日無多,因此盼望自己的丈夫早點回來,不僅夫妻見上最后一面,而且更需要商量如何安排兩個年齡幼小的孩子今后的生活問題。由于李商隱一生的經(jīng)歷并無太多史料記載,后人多以考證推理來判斷,我們只能以李商隱創(chuàng)作的詩文來分析,通過深刻理解和細讀《夜雨寄北》來解釋這一歷史懸案。
細讀這首詩,我還發(fā)現(xiàn)一個很詭異的點,就是“巴山夜雨”被非同尋常地重復(fù)。在四句詩中,兩次使用了“巴山夜雨”這個詞,要知道絕句傳統(tǒng)是極力避免出現(xiàn)重復(fù)用詞的。李商隱獨剪殘燭,夜深不寐,在淅淅瀝瀝的巴山秋雨聲中閱讀妻子詢問歸期的信,但是歸期無準(zhǔn),其心境之郁悶、孤寂,不難想見。他提筆寫信告訴妻子,此時此際的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窗外夜雨交織,綿綿密密,淅淅瀝瀝,漲滿秋池。然而,詩人對未來相聚的期望場景,卻還是返回故鄉(xiāng)后,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竊竊私語,情深意長,徹夜不眠,他們在西窗之下秉燭夜談,敘不完、言不盡的是什么呢?就是這巴山的秋雨水池。如果把這首詩全翻譯成白話,就非常明顯的體會到敘述的詭異,那種無限循環(huán)如同鬼打墻一樣的感覺,有一種哀凄的時間和空間的凝滯感,讓人根本走不出來。
當(dāng)然,除了“巴山夜雨”的重復(fù),還有“期”字的兩見,一為妻問,一為己答;妻問促其早歸,己答嘆其歸期無準(zhǔn)。“巴山夜雨”的兩見,則一為客中實景,緊承己答,一為歸后談助,遙應(yīng)妻問。以“何當(dāng)”介乎其間,承前啟后,化實為虛,開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時間與空間的回環(huán)對照融合無間。近體詩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復(fù)的,《夜雨寄北》這首詩卻有意打破常規(guī),“期”字的兩見,特別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構(gòu)成了音調(diào)與章法的回環(huán)往復(fù)之妙。以前的研究皆認為這種處理,恰切地表現(xiàn)了時間與空間回環(huán)往復(fù)的意境之美,然而我卻從中讀出了時間和空間的終結(jié)。因為這首詩寫的分明是魂魄在兩地打轉(zhuǎn),魂魄既預(yù)飛到歸家后,又飛回歸家前的羈旅之地,打了個來回。而這個來回,既包含空間的往復(fù)對照,又體現(xiàn)時間的回環(huán)對比。于此中久久盤桓、來回打轉(zhuǎn),意味著時空不再向前發(fā)展了,“巴山夜雨”成為了夫妻情感永遠終結(jié)于斯的落幕場景。
這首詩太像關(guān)于命運的簽了。大概每一個人出生之前就有一首詩在那里等著,或者一個國家、一個朝代,也有一首詩在那里等著。個人的生命會結(jié)束,朝代會興亡,所有的一切,在時間的意義上都會有所謂的結(jié)束,意識到這件事時,會產(chǎn)生一種幻滅感,會覺得當(dāng)下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不確定的。《夜雨寄北》一詩讀來,給人惝恍迷離、如煙如霧的感覺,大概正是源于這種生命的幻滅感。李商隱的美學(xué)組合了兩種完全不相干的氣質(zhì),就是華麗與幻滅、現(xiàn)實與虛幻。千年之后,我嘗試用華麗與幻滅、現(xiàn)實與虛幻的筆法,將李商隱寫下《夜雨寄北》這首詩的場景,細細還原出來——
蜀地的秋雨總是這般,先是在檐角積成一片懸而未決的灰云,而后突然傾瀉而下,將青石階敲擊出萬千細碎的漣漪。窗外,瀝瀝夜雨正給巴山的瘦骨灌滿沉漿。室內(nèi),墨水漫過竹紙的紋路,詩人的筆尖停在“歸期”與“未有期”之間。他舉著那盞將枯的燭,光暈舔舐著久久未干的墨跡,像某種無聲的湮沒。蠟燭結(jié)出了蕊花的瞬間,苦苦凝著的又哪是尋常歸思呢?他在前日還夢見王氏晾曬返潮的書篋,月光綴滿她藕臂上細細的金絨。她坐在長安舊宅游廊的紫藤花架下讀他的詩,發(fā)髻間的銀步搖被風(fēng)吹得叮鈴作響,像是月光被碾碎成粒粒雪珠。
巴山的雨在瓦當(dāng)上敲打某種古老的韻腳,他忽然看見自己正用銀剪挑亮燭芯。暖黃的光暈里,妻子的面容如同宣紙上的墨痕漸漸洇開。她總說蜀錦再美,終不及長安城頭的一抹流云。那些絮語如今都成了寄不出的家書,在雨聲中發(fā)酵成漲溢的秋池。“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筆鋒突然顫抖,一滴墨墜在“燭”字上,將燃燒的火焰溺死在漆黑的潭底。他不知道此刻北方的庭院里,晾衣繩上那件他未帶走的青衫正落滿塵埃,而替他收衣的人早已化作佛前的一縷煙。
雨勢漸弱時,檐角的積水仍在敲打更漏。詩人將信箋折成方勝,卻忘了在燭焰上封蠟。那些潮濕的字句注定要在驛路上霉變,像永遠等不到春汛的枯枝。生者的約定于死者又有何益?死亡的真相就是這樣素白色的:某些離散早于離別發(fā)生,某些回信永遠等不到它的收信人了。很多年后人們翻開泛黃的大唐詩卷,仍能觸摸到某個秋夜凝固的墨跡——它既不是訣別也不是重逢,只是死亡與思念在時間里永恒的錯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