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盡心下》14.14
01
原 文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1)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2)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既成,粢盛既絜(3),祭祀以時,然而旱干水溢,則變置社稷。”
02
譯 文
孟子說:“民眾是最重要的,土神、谷神次之,國君分量最輕。因此,得到百姓的擁護就能做天子,得到天子的信任就能做諸侯,得到諸侯的信任就能做大夫。國君危及到土神、谷神,就改立他人。犧牲肥壯,祭品潔凈,祭祀又按照時令,但仍有干旱水澇,就改立土神、谷神。”
03
注 釋
(1)社稷:土神和谷神。亦用為國家的代稱。
(2)丘民:眾民。
(3)絜:干凈;清潔。后作“潔”。
04
本期解讀
本章論“民為貴”,是孟子“民本”思想的精華。“民為貴”的“貴”是貴重、尊貴之意,相當于今天所說“最為重要”,“最有價值”。孟子從長期的歷史經驗中認識到“得乎丘民而為天子”,民心的向背往往決定著政權的興衰得失,故民是國家的根基、基礎,與社稷和君主相比,是最重要、最有價值的。這既是從國家治理的重要程度來講的,也包含了對政權合法性的思考,認為人民的利益構成君主權力的基礎,人民的生命、財產是最為珍貴的,是設立國家、君主的唯一理由與根據,君主應盡職保障人民的生命與財產,否則便不具有合法性。國家、君主的設立既然是為了民,是為了民眾的需要,那么,“民貴君輕”便是自然合理的了。關于“民貴君輕”,本書導論部分有詳述,可參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