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杜魯門”號航母近期的一系列迷之操作,上演了一場荒誕鬧劇,讓人大跌眼鏡。這艘造價高昂、曾在地中海耀武揚威的鋼鐵巨獸,在紅海遭遇胡塞武裝的“頑強阻擊”后,不僅沒能展現出強大的威懾力,反而狀況百出,隨后又突然將炮口轉向索馬里,投擲了約56.7噸炸彈給索馬里好一頓收拾。
先把目光往回看看:“杜魯門”號在紅海的表現,實在是差強人意。五個月前,它還在地中海威風凜凜,可一進入紅海,就被胡塞武裝打得措手不及。胡塞武裝憑借著相對簡陋的武器裝備,硬是讓美軍航母戰斗群陷入了被動。美航母霸權急先鋒的標志符號----艦載機F/A-18“超級大黃蜂”接二連三地“隕落”,任誰都覺得不可思議。
當地時間4月28日,“杜魯門”號為躲避胡塞武裝無人機襲擊,突然進行緊急轉向機動,直接導致一架F/A - 18E“超級大黃蜂”戰斗機連同拖曳牽引車一并從機庫墜入大海。這架造價8000萬美元的戰機,就這樣葬身海底,而美軍只能無奈地看著它沉入深海,根本無法打撈。這種被胡塞武裝逼得手忙腳亂、自損戰機的情況,無疑讓美軍的顏面掃地。
更離譜的是,美軍“葛底斯堡”號巡洋艦的艦空導彈竟然上演了烏龍戲碼,擊落了一架自己的“超級大黃蜂”戰斗機。據稱這架雙座型“超級大黃蜂”從“杜魯門”號航母上起飛后不久即被擊落,機上兩名飛行員成功彈射逃生。關于誤擊原因,有觀點認為可能是當時胡塞武裝發射了反艦導彈和自殺式無人機等,與該戰機處在差不多同一空域,“葛底斯堡”號發射的“標準”型艦空導彈失去目標后,其紅外熱成像導引頭重新鎖定了這架在附近空域徘徊的戰斗機并將其擊落;也有說法稱可能是美軍的敵我識別系統發生故障或系統過載、人為操作失誤等原因導致將己方飛機判斷為敵機。面對這一系列事故,美國海軍只能尷尬地將其定性為“友軍誤傷”試圖敷衍了事。
而當“杜魯門”號在撤離紅海前突然調轉炮口,對索馬里發動所謂“史上最大規模航母空襲”時,這場鬧劇更是達到了高潮。五角大樓在新聞稿中宣稱,此次行動是為了打擊ISIS恐怖分子、維護地區穩定。但事實真的如此嗎?翻開非洲司令部的作戰記錄,今年前五個月的空襲次數已逼近2019年全年總量,可ISIS武裝分子數量卻不跌反升,從500人飆升至1500人。這就好比拿著汽油試圖澆滅火焰,反而讓火勢越來越大。這無疑是對美軍所謂“反恐行動”的極大諷刺。
其實,這場所謂“史上最大規模航母空襲”,不過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公關表演。當胡塞武裝用價格相對低廉的導彈換走美軍8000萬美元的戰機時,美軍需要做點什么來“平衡一下財務成本”。索馬里荒漠里那些沒有防空系統的帳篷目標,對于急于挽回顏面、提升KPI的美軍來說,簡直就是絕佳的“刷分目標”。更何況,索馬里位于亞丁灣咽喉,地下還埋著價值數千億美元的油氣資源。美軍選擇這里作為目標,既能給國會老爺們看反恐成績單,又能給“石油霉菌”勘探隊開路,這買賣可比在紅海挨揍劃算多了。
這場看似聲勢浩大的武力展示,非但沒有掩蓋住美國海軍的戰略困局,反而將其暴露得更加徹底。“杜魯門”號不得不超期部署113天,創下冷戰后航母戰斗群最長執勤紀錄。造船廠里還有6艘航母排隊等著維修,那些已經超負荷加班工作船廠老維修工們,正對著干不完的工單發愁。畢竟現在的美國年輕人,有幾個愿意鉆進充滿輻射的船艙擰螺絲呢?
當“杜魯門”號帶著三架戰機戰損記錄返航時,不知該航母打擊群的美軍作何感想。這場打擊看似熱鬧非凡,實則是帝國黃昏前最后的烈陽。猶如19世紀末的英國皇家海軍,明知蒸汽鐵甲艦的時代已至,還要執拗地讓海風鼓滿風帆戰艦的船帆。只是,當索馬里荒漠里揚起的硝煙散去后,那些被“誤炸”的平民,會不會又成為孕育新一代極端恐怖主義的溫床?這可能是美軍在肆意發動打擊時,沒有思考過的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