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8
本文字數:2501,閱讀時長大約4分鐘
作者 |第一財經 陳君君
在貸款利率不斷下行的環境下,銀行消費貸業務正面臨諸多難題。
一方面,凈息差進一步壓縮,市場競爭白熱化。為了吸引客戶,銀行在汽車、裝修等大額消費領域紛紛祭出超低利率“大招”,部分銀行甚至推出5年免息的汽車金融方案,裝修貸利率也降至2.4%并搭配貼息優惠。
然而,這些舉措雖短期內刺激了業務量,但也帶來了諸多隱憂:消費貸不良率有所抬頭,資金挪用監管壓力不斷增大,產品同質化越發嚴重,銀行盈利空間被進一步擠壓。
對此,業內人士建議,銀行需在息差管理、風險防控與產品創新之間尋求平衡,而消費者則應理性評估自身債務承受能力,避免陷入過度借貸的困境。
提升服務,花式“卷”起消費貸
“您好!您已獲得一張利率低至3.05%的閃電貸利率券,點擊進入查看。”
“您的可借額度為50萬元,有效期至2025年6月21日,使用指定利率券后,年利率低至2.68%(單利)。”
“車貸5年免息!可貸九成資金!”
“裝修貸手續費0.2%/月,首年貼息!”
今年3月末,多家銀行已收到監管通知,要求暫停審批年化利率低于3%的消費貸款產品優惠。在監管叫停利率低于3%的消費貸產品后,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部分銀行力推的消費貸業務游走在規則邊緣,通過各類大宗消費場景或利率券模式,將實際利率重新壓低至3%甚至更低。
今年剛滿30歲的小田(化名)今年面臨幾件人生大事:他要裝修剛交付的房子,還要購買人生中的第一輛汽車,同時每月還要按時償還房貸。一下子多出來的支出高達幾十萬元,讓他感到有些吃力。
原本他打算找一家可靠的銀行申請一筆大額消費貸款,用于裝修和購車,但沒想到3%以下的低利率貸款產品被叫停了。正當他以為再也找不到低利率貸款時,多家銀行向他推送了大宗消費貸款產品,利率居然壓得很低,甚至免息,這讓他又看到了希望。
小田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他跑了好幾家4S店,發現車企幾乎都有和金融機構合作的貼息服務。有的品牌,比如智己、小鵬、大眾、寶馬、奔馳等,提供兩年貼息服務;還有些品牌,比如特斯拉、蔚來,提供5年免息服務。
記者從多家車企品牌方了解到,在汽車“價格戰”的影響下,多數車企已經將金融服務納入競爭范疇,低息甚至免息成為“標配”。
一位銀行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主流的汽車金融服務方案分為兩種:高息高返和折扣低息。例如,三年或五年免息,銀行定向對車企進行利息補貼,年化利率(單利)大致在1.8%~2%區間。以特斯拉Model 3為例,銀行向該車型提供五年約9%的利息補貼。
不只汽車貸款,銀行在裝修貸款等大宗消費領域也積極發力。據記者了解,國有六大行均推出了裝修貸款服務,其中建設銀行和農業銀行的服務費率最低。
記者在小田展示的建行客戶經理推介的裝修貸頁面上看到,最新一期的一年貼息貸款活動正在進行,活動時間是2025年5月16日至5月31日。在此期間,貸款人可憑借購房合同進行貸款申請,分期金額范圍為10萬元至100萬元,期數為60期,月費率為0.2%,但首年免息。
“以貸款30萬元為例,貸款期限為一年,每月需償還本金5000元,每月手續費為600元,一年累計手續費為7200元,而銀行將在首年末返還這7200元手續費。”該行客戶經理向記者解釋道。
消費貸崛起后的風險浮現
2024年,銀行消費貸成為信貸業務的重要支撐,財報數據顯示,多家銀行零售貸款業務余額快速增長。然而,到了2025年一季度,這一趨勢有所放緩,個人貸款增速慢于各項貸款整體增速。
一季報顯示,建設銀行個人貸款余額為9.04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87%,低于全行貸款4.73%的增幅;交通銀行也面臨類似情況,一季度末個人貸款余額為2.79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8%,低于全行貸款增速約3個百分點。
行業數據也印證了上述變化。央行數據顯示,全國新增居民短期貸款出現縮水。4月末,全國新增居民短期貸款少增4019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501億元。作為居民短期貸款重要組成部分的個人消費貸增長步伐放緩,反映出全行業對其資產質量的擔憂。
一位股份行零售業務部門人士告訴記者:“零售業務的不良貸款額度正處于上升趨勢,銀行這方面面臨的壓力比較大。”一季報數據顯示,不少銀行正面臨不良貸款率上升的壓力。例如,招商銀行零售不良率由去年末的0.98%上升至一季末的1.01%,不良額增至361.25億元。
從整個行業情況來看,商業銀行的個人不良貸款正處于“量增價降”的局面。銀登中心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的成交規模(按未償本息計算)為370.4億元,與2024年第一季度相比,成交規模增長超過7.6倍。
多數銀行的不良資產包以1折低價甚至更低價轉讓,這也導致一季度個人不良貸款轉讓市場出現了兩個關鍵指標的顯著變化:未償本息折扣率下降至4.1%,本金回收率僅為6.9%,這兩個數字創下近兩年來的次低水平。一位地方AMC(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人士對記者表示:“這表明銀行為了加速不良資產的處置,愿意接受更低的轉讓價格,以盡快清理資產負債表上的不良資產。”
從各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情況來看,也能窺見行業不良資產情況的變化。截至2024年末,國有大行中,建設銀行消費貸不良率為2.22%,信用卡不良率同比上升;城商行中,南京銀行消費貸不良率為1.29%、零售業務整體虧損12億元,而渤海銀行消費貸不良率高達12.37%。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指出,部分銀行希望通過較低利率吸引和留住更多客戶,這實際上是一種“薄利多銷”的促銷行為。然而,個人消費貸款利率過低,可能產生一些負面作用。
首先,低利率可能讓消費者產生“利率幻覺”,不顧個人實際盲目申請,從而加重個人債務負擔。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發布的報告顯示,我國居民部門杠桿率從2023年末的61.9%下降至2024年末的61.4%。盡管有所下降,但在新興經濟體中,這樣的杠桿水平仍然屬于較高水平,部分群體債務負擔仍然較重。
其次,消費貸款可能被套用、挪用,從而導致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資本市場、理財市場等,這不僅增加了金融風險,也可能對宏觀經濟穩定產生不利影響。
“銀行需在息差管理、風險防控與產品創新之間尋求平衡,而消費者則應理性評估自身債務承受能力,避免陷入過度借貸的困境。”業內人士建議。
微信編輯| 七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