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有位專家,最近都在廣東吃飯的時候看到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廣東人在吃飯之前都要拿著已經消毒過的碗筷重新再用開水泡一遍,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話。
“我非常反感廣東人經過消毒的碗筷再用開水重新泡一次,還要把那個塑料紙和泡碗的水,專門拿個器皿來倒里面,那個場景非常的糟糕,讓人很惡心”。
去飯店吃飯,即使飯店提供的碗筷是經過消毒的,客人都會把塑料紙剝掉,然后再用開水燙一下,這是一個很常見的習慣。
專家說的話被發到網上后,也引起了爭議,大家覺得專家說話太讓人誤解,身為專家,怎么可以說這樣沒有水準的話,為啥說用開水燙碗就是“惡心”了。
專家又做出了回應,覺得自己說的話是被人誤解了,專家的意思是“經過消毒的碗筷為什么還不值得讓人家信任?”說明這餐飲店的碗筷消毒就是形式而已,根本沒有消毒到位, 大家應該重視餐飲業的衛生情況,重視消毒廠家的規范。如果碗筷經過廠家的消毒都不達標,不合格的,那不是多此一舉嗎?而且現在的消毒的餐具都是需要消費者買單的。
專家表示:說“惡心”是為了引起社會對提高餐飲行業服務標準的關注,有人惡意把其中一段內容拿出來傳播,挑起某個區域對風俗文化的反擊。
但也有網友說這專家說的話太扎心,即使是批判消毒衛生行業不到位,也沒有必要說用開水燙碗太惡心,還帶上了“廣東人”,這明顯是地域歧視。
教授說得沒錯,食客對餐飲業沒有信心才去洗碗。假如餐飲業的碗筷同家里一樣讓人放心,食客就不會在飯店就餐時去洗碗。不要揪住一句話不放,要看問題的實質。
廣東網友說,習慣燙碗,是因為有些小型餐飲服務業做得很不到位,為了節省成本或衛生意識不到位,餐具衛生嚴重不達標竟然成了大家的共識,好多次拆開餐具塑料包裝里面偶爾會夾著污垢或殘渣,細想起來所以覺得可怕、惡心。
燙個碗不算啥,但這個舉動給人的感覺是,已經喪失了誠信,教授嘆息的應該是背后的原因。
可以批判洗碗的廠家洗碗衛生不到位,但不應該說燙碗的行為感到惡心,說燙碗惡心的專家,是真的讓惡心了。
說廣東人看完令人惡心的專家是誰呀?原來他是中國精細化管理研究所所長,著名細節管理學家汪中求。
原來這專家是一位細節管理學家,難怪他對這樣的細節感到惡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