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硬皮病已不單單是老年慢性病了,有不少人剛過30歲就被確診為硬皮病。于是很多人年紀輕輕就開始吃藥“控制”,甚至還美其名曰“效果很好”。
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在現代醫學里,得了硬皮病,面臨的永遠只有2個字“控制”。這似乎是個治療硬皮病最快捷的解決方案。然而,在中醫理論里,卻認為這是“飲鴆止渴”!
我們不排斥現代醫學,特別是在一些重大疾病、“急病”面前,現代醫學有其獨有的優勢。但是中醫治療硬皮病,注重辨證論治,調理臟腑氣血,往往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案例介紹
女性患者,34歲。起初只是雙手皮膚緊繃、發硬,手指關節活動困難,未予重視。但隨著病情發展,皮膚硬化范圍逐漸擴大,還出現了雷諾現象,一到冬天手指就會變得又白又紫,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近兩年,面部皮膚也逐漸僵硬,表情不自然。
患者曾在多家醫院就診,被診斷為硬皮病,服用過多種西藥,但效果均不理想,且藥物副作用明顯,出現了胃部不適、頭暈等不適癥狀。經人介紹,前來尋求中醫治療。
刻診:
面色萎黃,神情焦慮,雙手皮膚緊繃,手指關節活動受限,伴有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頭暈目眩、失眠多夢。舌淡胖,苔薄白,脈細弱。
中醫認為,脾主肌肉,腎主骨生髓,脾腎陽虛,寒濕凝滯,氣血瘀阻,導致皮膚硬化、關節活動受限等癥狀。
畏寒肢冷、腰膝酸軟為脾腎陽虛之象;頭暈目眩、失眠多夢是氣血不足,心神失養的表現;
綜合患者的癥狀、體征及舌脈表現,中醫辨證為脾腎陽虛,寒濕凝滯。
于是李俊才醫生開了一張溫陽祛痹方劑:
桂枝、白術、茯苓、干姜、當歸、川芎、紅花、炙甘草等。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早晚各1次。
結果怎么樣?
患者服用上方1個多療程后,雙手皮膚緊繃感明顯減輕,手指關節活動變得相對靈活,畏寒肢冷癥狀有所緩解,睡眠改善。
上方劑量微調,繼續服用一段時間后,患者皮膚硬化范圍進一步縮小,關節活動更加自如,畏寒肢冷、頭暈目眩等癥狀消失,睡眠良好,精神狀態明顯好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