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蠶繭烘烤機裝置。潘淑蘭攝
眼下,正是蠶農搶抓農時采桑養蠶的忙碌時節。在河池市宜州區石別鎮清潭村和福龍瑤族鄉永良村,當地蠶農借助自動化、半自動化和智能化設備提升養蠶效率,“智慧蠶桑”為鄉村振興注入的新動能。
半自動喂蠶車:省時省力效率高。在清潭村,90%的農戶以養蠶為業。走進清潭村小思冬屯蠶農黃大源的蠶房,只見黃大源和家人熟練地把剛從地里采摘回來的桑葉倒入裝有滑輪的喂蠶車,喂蠶車緩緩移動,他和家人站在喂蠶車上,均勻地將桑葉喂給蠶蟲。黃大源說:“以前我們是踩著磚頭,用背簍簍桑葉來喂蠶,現在用喂蠶車,喂蠶時間縮短了一半。”
喂蠶車通過軌道運行,蠶農只需將桑葉倒入車斗,拉動固定的繩索即可前進和后退,蠶農輕松完成投喂,不僅減輕了勞動強度,還大幅提高了效率。
自動上簇機:一鍵操作輕松管理。在另一戶蠶農覃金玉家,筆者見到了懸吊在蠶房上方的自動上簇機。蠶寶寶上簇后,只需按下開關,簇架便能自由升降,方便蠶農隨時查看結繭情況。“過去用鏈條手動拉簇架,費力又費時,現在裝了自動上簇機,輕輕一按就能操作,省力多了!”覃金玉笑著說。
據了解清潭村小思冬屯目前已有10多家安裝了自動上簇機,拉弄村龍歪屯安裝自動上簇機的戶數已達到95%。
生繭待烘烤。潘淑蘭攝
數字烘繭:產量翻倍品質更優。在河池市恒業繭絲有限責任公司的繭站點,這里新添置的蠶繭烘烤機采用數字控溫技術,取代了傳統的土爐烘烤。“以前用土爐每天只能烘5000斤繭,現在用數字調控,每天能烘10000斤,效率翻了一倍。”繭站老板陸建相介紹。
陸建相稱,一套蠶繭烘烤機設備32萬。由于數字化烘烤還能精準控制溫度,確保蠶繭品質更穩定,今年以來,河池市恒業繭絲有限責任公司的60家繭站全部購置了蠶繭烘烤機。
繭站工人選干繭。潘淑蘭攝
從“人背桑葉”到“喂蠶車運葉”,從“土爐烘繭”到“數據調控”,宜州的蠶桑產業正邁向智能化、規模化。據統計,今年第二季度,宜州蠶繭產量達4.4萬噸,產值26億元,帶動11.9萬戶蠶農增收。(潘淑蘭 韋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