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多彩賽事放飛青少年科學夢想
5月25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區實驗小學五年級學生劉楚清早早坐在了電腦前。面對馬上開始的編程考試,她有點緊張,卻又十分期待用代碼解決實際應用問題。
北京科技周期間,第五屆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賽北京市區域賽舉辦。劉楚清參加的是AI+程序算法競賽這一線上項目。
“編程就像是魔法一樣,幾行代碼一敲,再點擊運行,一下子就把問題給解決了。”劉楚清眼睛亮亮的,興奮地向記者描繪著她的編程小世界,“在學校的機器人社團里,我們會用scratch編程去操控機器人。機器人在我的指令下不僅能動起來,還能執行各種抓取命令。這個創造的過程讓我覺得特別驕傲。”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劉楚清沉浸其中。“先是一點點梳理思路,構思得差不多以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想上手操作。”劉楚清說。
相比結果,青少年科技類賽事更注重考查解決問題的思維和開展創新的過程,進而引導青少年積極開展創新實踐、提升自身科學素養。海淀區實驗小學機器人社團指導老師辛悅對此深有感觸:“很多賽事評委在提問時,都會靈活地考查作品的創新思路,而非讓孩子們生硬地介紹。”
不久前,辛悅和孩子們共同完成的機器人創新作品“海洋生態牧場”,獲得了第二十六屆北京市師生信息素養提升實踐活動FLL少兒探索項目冠軍。在海淀區實驗小學5月26日舉行的“六一科普嘉年華”活動期間,記者見到了這個既能保護魚類又能利用海洋能的作品。
“在我們的想象中,未來的海洋可以成為一個生態牧場,通過高科技手段,讓海洋生物像陸地上的牛羊一樣被有計劃地放牧。”海淀區實驗小學三年級學生高屾棠介紹。
這個充滿童真童趣的作品雖然不完美,但見證了同學們科學思維的不斷成長。
以“海洋生態牧場”中的海底發電廠為例,海淀區實驗小學三年級學生宋闐仲說:“最開始我們只設計了一臺簡單的發電機,后來經過討論一步步改為仿生發電裝置——底端的仿生鯊魚通過追逐魚群制造水流,產生綠色電能。”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校加強科學教師隊伍建設,增加科學學科課時,強化科學探究實踐活動。記者了解到,除了機器人社團,海淀區實驗小學還開設了航天創新、信息奧賽、模型創造、核科普等10余項科技社團活動,同時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科技賽事。
從2012年至今,辛悅已經帶領許多批中小學生參與科技賽事。這兩年,她尤其感受到國家對于青少年科學教育的重視,全國科技活動周等平臺更是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我相信,豐富的活動和平臺將幫助青少年進一步挖掘個人興趣,更有助于培養面向未來、面向社會需求的科技人才。”她說。(記者 吳葉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