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是第五個“民法典宣傳月”,麗江市緊扣“典亮云嶺·法潤民心”主題,創新“精準滴灌+場景化”普法模式,推動民法典融入基層治理、營商環境、民生服務全鏈條,為邊疆民族地區社會治理現代化注入法治動能。
從廣場夜市到企業治理全周期守護
5月21日,玉龍縣人民檢察院聯合律師事務所組成“流動普法站”,在嘉和廣場設置展位20余個,向過往群眾發放《民法典與生活同行》手冊3000余冊。干警以“租賃關系中的修繕義務”等問題為切入點,深入28家商戶開展“法律體檢”,現場解答合同條款設計、交易風險防控等咨詢50余人次,獲商戶聯名點贊。
寧蒗縣聚焦民企“法治剛需”,檢察官以“海爾砸冰箱”“華為合規體系”為樣本,結合合同詐騙案例,為40名企業家送上“誠信守法經營指南”。
從景區普法到產業規范立體賦能
麗江市司法局聯合市文化和旅游局,匯聚市律師協會、旅游協會、律師事務所等多方力量,精心打造“和和美美”文化旅游法律服務站。
“這把小扇子是您旅途中的‘護身法寶’!”服務站工作人員的溫馨提示成為古城法治風景線。“中國旅游日”當天,服務站推出“應急調解+沉浸普法+商戶共治”三位一體活動,以李女士民宿退訂糾紛為案例,現場還原調解流程,剖析法律適用;深入古城民宿、餐飲、文創等業態,為民宿經營者明確“個人退訂”與“不可抗力退訂”法律邊界,為餐飲商戶普及食品安全法規,為商戶展示商標侵權案例并發放糾紛處理流程圖,助力打造麗江特色文旅法治生態。
從務工社區到調解一線“精準滴灌”
在雪山恬就業幸福里社區,玉龍縣大具司法所創新“案例沙盤”普法模式,以務工人員面臨的婚姻糾紛、工傷賠償、房產繼承等真實案例為腳本,組織“模擬法庭”現場演繹,逐句解析勞動合同“陰陽合同”“違約金陷阱”等風險條款,并邀請工傷獲賠者分享維權全流程經驗,推動法治理念與家庭文明建設深度融合。
古城區金江鄉調解骨干培訓現場,律師圍繞農村地區高發的撫養權爭議、家庭暴力等問題,結合民法典關于婚姻家庭編系統梳理裁判要點與取證救濟途徑,將抽象法條轉化為調解流程圖,提升基層調解員實戰能力,參訓人員評價“干貨滿滿、實操性強”。
在玉龍縣濱江公園的法治文化陣地,青少年法治互動區將蹺蹺板與法治謎語結合,民法典“時光隧道”以時空場景呈現“離婚冷靜期”“代位繼承”等法條,讓市民在休閑中“抬眼見法、駐足學法”。此外,在麗江全市同步構建法治文化陣地,群眾掃碼即可獲取婚姻家庭、物業糾紛等領域的“法律說明書”,實現“指尖上的法治服務”。
記者 姜莉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