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浩俊
文章首發于“譚浩俊”,歡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轉發。公眾號及其他平臺轉載請在后臺留言。
近日,有網友指出,管理學家汪中求發布視頻稱對廣東人用開水燙碗的習慣感到“惡心”,該言論引起網友熱議。5月27日,汪中求發布視頻回應爭議,稱被歪曲事實,斷章取義。
汪中求表示:“當時在和小伙伴們討論飲食行業的衛生標準,我們認為經過了國家正規的消毒部門消毒過的碗筷,并且已經經過了塑封封存了之后,送到餐飲企業統一使用,這一類的消毒處置過程,應該是嚴謹的、符合標準的,讓消費者可以放心使用的。”
他又表示,說“惡心”是為了引起社會對提高餐飲行業服務標準的關注,有人惡意把其中一段內容拿出來傳播,挑起某個區域對風俗文化的反擊。
說實在的,最早看到網上汪中求的觀點時,只是淡然一笑,覺得這名學者有點吹毛求疵。不同地區、不同的人,對餐具的要求不同,采取用開水燙碗的方法,很正常,有這種習慣的,絕非少數,也絕非廣東,沒有必要指責。在江西的很多餐飲企業,商家會直接在餐桌上放上一個盛水具,并送上開水,讓顧客燙碗,概不是商家“惡心”吧。
而在聽了汪中求的回應之后,就無法淡然了,更笑不出來了,他竟然認為這是有人歪曲事實、斷章取義,挑起區域風俗文化的反擊。如此,只能說汪中求的心胸太過狹窄,容不得他人的批評了。你能說廣東人燙碗“惡心”,就容不得別人批評,你是誰啊,你的觀點就是千正萬確、金口玉言嗎?
從汪中求的回應來看,實際也是自相矛盾、前言不搭后語、邏輯混亂的。他一邊說,“經過了國家正規的消毒部門消毒過的碗筷,并且已經經過了塑封封存了之后”就能放心使用,一邊又說“是為了引起社會對提高餐飲行業服務標準的關注”,既然認定餐飲店的碗筷已經符合國家標準,可以放心使用,又哪來提高餐飲行業服務標準的關注一說,到底是目前餐飲行業的服務標準不夠呢,還是標準很好了。你都認為可以放心使用了,還談什么提高服務標準啊。
我們無法理解汪中求所說的“國家正規的消毒部門”的概念,到底什么才是國家正規的消毒部門,是國家頒發了行業執業資格證書呢,還是有其他的什么要求。從平時所了解到的情況來看,許多負責清洗碗筷的企業,似乎并不像汪中求所言,都是國家正規的消毒部門,并沒有嚴格的規范與標準。消費者在使用這些餐具時,經常會遇到碗筷上的油膩、雜物沒有清洗干凈的現象,那么,如何讓消費者放心呢?所謂的正規消毒部門,真的“正規”嗎?
殊不知,在餐飲場所消費,用開水燙碗,絕不只是廣東人的專利,全國所有地方都有這樣的習慣,且不是少數人,相當一部分人都有這樣的習慣,包括用餐巾紙重新擦桌椅等,為什么到了汪中求眼里,就變成了“惡心”行為。就算看不慣,也沒有必要認為是“惡心”呀。
廈門市場監管局的一項研究表明,實驗人員制備了含大腸菌群的污染餐具,隨后用不同溫度(70℃、90℃、100℃)熱水,對餐具樣本進行沖燙處理——熱水倒至餐具容量的三分之二,搖晃涮洗4-6秒。通過數據對比發現:用70℃以上熱水沖燙,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腸菌群的檢出率,但不能完全殺滅大腸菌群;去除陰離子合成洗滌劑的效果較弱。將沖燙的水溫從70℃升至100℃,陰離子合成洗滌劑檢出率降低8%。
也就是說,用開水燙碗并不是多余的,而是有效的。有效的手段,憑什么說是“惡心”的呢?作為學者,理應提出更多有益的建議,而不是把消費者已經養成的習慣說成是“惡心”。如此行為,不知道是想吸引眼球呢,還是對消費者太不尊重。
在這里,我們希望汪中求同志能夠正視自己的言行,耐心地聽聽別人的反應,而不要看到別人不同意自己的觀點,就認為別人是在針對自己,就是想挑起某個區域對風俗文化的反擊。因為,其指責的并不只是廣東人,而是全國相當一部分人群。甚至可以說,凡是在一般餐飲場所消費過的人,絕大多數都有過燙碗的經歷,難道這些人都很“惡心”嗎?一個數億人都擁有的習慣,難道不是一個應當引起重視的問題。作為學者,應當向有關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而不是指責燙碗行為“非常糟糕”“惡心”。
今日頭條 | 搜狐 | 一點資訊 |
新浪頭條 | 大魚號 | 雪球 |
百家號 | 東方財富 | 智云平臺 |
京東金融 | 小紅書
作者|譚浩俊
微信|thj19881007
微博|譚浩俊微財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