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英國海軍、德國陸軍的崛起:背后的三家企業如何改變戰爭格局
在近代戰爭史上,英國海軍和德國陸軍的威名無人不知。
一個稱霸海洋,炮火覆蓋全球;一個橫掃歐洲,打得對手毫無還手之力。
可如果仔細拆解它們的成功,就會發現,除了軍事制度的創新和戰術的進化,真正讓它們屹立不倒的,是背后的工業支撐。
沒有槍炮、戰艦、鋼鐵,它們不過是兩只沒有牙齒的猛獸。
而這其中,三家企業的作用至關重要,它們不僅提供了武器,更塑造了近代戰爭的規則。
英國海軍的幕后功臣
18世紀的英國海軍,不缺戰略,不缺戰術,唯一的煩惱是:炮不夠用。
別的不說,一艘戰列艦至少要上百門火炮,而英國人想要稱霸海洋,艦隊規模必須不斷擴張。
這個時候,沃克爾公司站了出來。
1741年,這家企業剛成立時,只能生產每年四十噸生鐵。
這是什么概念?差不多只能打造二十門海軍火炮,裝備一艘護衛艦。
這樣的產能,放在當時完全不夠看。
但歷史的契機往往藏在危機中。1775年,北美獨立戰爭爆發,英國人為了遏制殖民地的反叛,瘋狂擴充海軍。
需求暴漲,沃克爾公司迎來了爆發式增長。
短短幾年,它的產能從每年四十噸飆升到一千多噸。
到十八世紀末,它已經能支撐英國每年建造數十艘戰列艦所需的火炮。
到了拿破侖戰爭時期,沃克爾的年產鋼鐵達到26000噸,幾乎撐起了整個皇家海軍的炮火供應。
更關鍵的是,規模擴大后,鋼鐵價格大幅下降,這讓英國不僅能養得起龐大的艦隊,還能在其他領域投入更多資源。
德國陸軍的騰飛
英國人在海上稱霸世界的同時,歐洲大陸上,德國的陸軍也在悄悄完成一場鋼鐵革命。19世紀中葉,普魯士還在從英國進口鋼材,克虜伯公司當時不過是個做餐具的小作坊。
但到了十九世紀下半葉,克虜伯家族的企業開始崛起,它們掌握了先進的煉鋼技術,并將火炮制造推向了新的高度。
克虜伯的火炮,精準、耐用、威力巨大,幾乎成為普魯士軍隊的標配。
普法戰爭中,克虜伯火炮讓普軍在戰場上碾壓法國,成為德國統一的關鍵推手。
戰后,克虜伯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成為全球軍火市場的龍頭。
與此同時,萊茵金屬公司也在異軍突起。
它們和克虜伯一起,掌握了合金鋼制造技術,徹底改變了火炮的性能。
傳統火炮受限于材料,炮管容易過熱,射程和威力有限。
但合金鋼的加入,讓德國軍隊的火炮耐高溫、抗壓強、射程更遠,直接把對手甩在了身后。
生產力就是戰斗力
一戰時期,德國的軍工優勢完全展現出來。
法國因為合金鋼技術落后,主力火炮還是口徑75毫米的野戰炮,而德國的火炮不僅口徑更大,數量也遠超對手。
一戰期間,德國生產了76500門大炮,而法國的火炮口徑和生產規模都被壓制。
火力上的絕對優勢,讓德軍在戰場上屢次取得勝利,即便最后戰敗,德國的軍工體系依舊是全球最強之一。
英國海軍和德國陸軍的成功,并不是憑空而來的。
軍事戰術當然重要,但沒有工業支撐,再好的戰略也只是空談。
沃克爾、克虜伯、萊茵金屬,這三家企業用鋼鐵和火藥塑造了近代戰爭的格局,也讓“生產力就是戰斗力”成為不爭的事實。
有人說,戰爭的勝負往往在戰場之外就已經決定了。
在近代史上,這句話再準確不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