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的時代背景下,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成為關鍵課題。咸陽職業技術學院“花果媒妁”項目團隊于2024年8月至2025年1月,深入周至獼猴桃主產區,開展了為期半年的深度調研,旨在挖掘產業痛點,為智慧農業發展提供解決方案 。
圖1 “花果媒妁”團隊深入周一村進行調研
傳統人工授粉困境凸顯。調研發現,傳統人工授粉模式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每年4月至5月獼猴桃授粉高峰期,農戶急需大量勞動力,但即便開出日薪約300元的高價,仍難以滿足用工需求。當前授粉隊伍中,60歲以上老人占比極高,年輕一代務農意愿低下,勞動力斷層問題日益嚴峻,嚴重制約產業發展。五一假期本是旅游旺季,然而果農們卻無暇享受假期,爭分奪秒地進行授粉工作,與時間賽跑。
果園設備體系亟待升級。除勞動力短缺外,果園設備體系的不完善也成為產業發展的阻礙。進口設備價格高昂,超出多數農戶承受范圍;傳統授粉工具效率低下,且難以適應山地復雜地形。同時,陰雨天氣頻發導致授粉成功率大幅降低。在周一村合作社,一套智能監測系統雖能生成土壤墑情報告,但在解決授粉難題上收效甚微,暴露出農業科技創新與實際生產需求之間存在脫節。
種植戶求變與團隊研發突破。面對重重困境,種植戶們積極尋求改變之道,有的采購高質量花粉,有的改良授粉工具,迫切需要價格親民、操作簡便、效果顯著的新型設備。“花果媒妁”項目研發團隊精準對接產業需求,聚焦耐用的器械設計、精準的授粉邏輯、經濟的數據方案三大方向展開攻關。團隊研發的新型設備采用生物仿生技術,致力于提升授粉作業質量,目前該設備已進入田間測試階段。
圖 2 項目團隊深入田間地頭進行實地調研
調研發現,技術推廣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傳統種植經驗形成的認知壁壘成為阻礙新技術落地的重要因素。為破解這一難題,團隊采取“眼見為實”的推廣策略,設立示范戶與對比試驗區,用直觀的數據展示新技術的顯著優勢,積極探索農業技術推廣的可復制路徑。
圖3 項目團隊對獼猴桃產業品種進行了解
“農業創新必須扎根田間地頭。”團隊指導老師在總結調研時強調。此次周至獼猴桃產區調研,不僅深刻揭示了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的迫切需求,更為后續研發工作指明方向。隨著研發工作的持續推進,這些源自生產一線的真實需求,正逐步轉化為推動獼猴桃產業升級的實際方案。未來,產學研深度合作必將在鄉村振興進程中發揮更大價值,助力農業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來源:周至人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