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以前中國別侵略的時候,列強搶了咱們無數文物,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英博物館里陳列的那些。
但是,其實日本在侵華那幾十年里,更是搶了數不清的中國寶貝,其中 11 件還被他們當成自己的 “國寶”。
這些被搶走的文物,現在大多鎖在日本的博物館里展出,可他們連文物來源都不敢標。
那么,日本是怎樣將這些文物搶走的?還會還給我們嗎?
日本掠奪中國文物的手段
日本搶咱們中國文物那可不是隨便亂搶的,而是早就謀劃好了的一連串壞招。
他們先是玩陰的,早在打仗之前,就派了不少人假裝成探險隊、考察團,背著包在中國到處晃悠,說是來研究山水風俗。
實際上卻是偷偷畫地圖、記筆記,把咱們哪兒有古墓、哪兒有博物館、里面藏著啥寶貝都摸得一清二楚。
接著就開始明搶了,而且搶得理直氣壯。
甲午戰爭的時候,他們通過《馬關條約》不僅拿了咱們的錢,還把文物當戰利品一樣往回搬,光是東京國立博物館里就有五萬多件那時候搶的東西。
到了日俄戰爭,他們更過分,居然專門出臺了一部《戰時清國寶物搜集法》,把搶文物這事合法化了,在東北到處挖墳掘墓,連清朝祖陵的陪葬品都不放過。
全面抗戰爆發后,更是直接在軍隊里成立文物調查團,帶著漢奸和所謂的專家,拿著之前記好的清單挨家挨戶搜。
南京的博物院、北京的故宮,還有老百姓家里,只要是值錢的文物,能搬的搬,能砸的砸,光故宮就被搶走了近三千箱文物,里面全是寶貝。
除此之外,他們還玩軟的,通過文化殖民慢慢偷咱們的東西。
在東北控制了 “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 這些機構,表面上說是搞建設、搞交流,實際上卻用低價騙、用威脅搶,把老百姓手里的古籍、字畫全弄到日本去。
他們建的 “滿鐵圖書館”,說是圖書館,其實就是借著查禁書籍的名義沒收咱們的文物,還有日本學者借著研究的由頭,在東北挖古墓、拓石碑,把文物碎片偷偷寄回國。
他們一邊搶還一邊改教材、推行日語,想讓咱們的孩子忘了自己的文化,好方便他們長期霸占這些寶貝。
中國文物損失的規模與典型案例
中國在日本侵華期間丟的文物,那損失簡直沒法用數字說清楚,每一個數都讓人心里揪得慌。
先說國民政府在 1946 年咬著牙整理出的《中國甲午以后流入日本之文物目錄》,就這么一本冊子才記了 15245 件文物,可這還是戰后好不容易統計出來的一小部分。
日本人自己后來遮遮掩掩地算過,說從甲午戰爭到抗戰結束,他們從中國搶走的文物足有 360 萬件!
相當于 51 年里平均每天搶走 200 件,而且這肯定只是冰山一角,好多民間的小物件、沒登記的寶貝根本沒算進去,實際丟的可能更多。
要說丟文物最狠的地方,北京肯定算一個,畢竟是幾百年的老都城,寶貝太多了。
早在 1900 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時,日軍就跟瘋了似的,把司令部直接設在北海的靜心齋,那地方本來是皇上賞畫的雅致地兒,結果成了鬼子的搶劫據點。
他們聽說萬佛樓里有上萬尊金佛,直接沖進去把佛像腦袋擰下來、身子砸爛,就為了摳里面的金子,好好的大佛全被拆得七零八落,最后熔成金塊拉回日本了。
到了 1937 年全面抗戰爆發,北京又遭了二茬罪。
當時國民政府雖然提前從故宮運走了一部分文物,但還有近 3000 箱沒來得及搬,全被日軍搶走了。
這些箱子里裝的可都是寶貝,像《伯遠帖》《中秋帖》這樣的名家真跡,還有《千里江山圖》的摹本,隨便一件都價值連城。
更讓人痛心的是 “北京人” 頭蓋骨化石的失蹤,這可是研究人類進化的關鍵東西,日軍借口 “保護” 把化石裝走。
結果路上就沒了蹤影,到現在都沒找著,成了考古界的一大遺憾。
除了這些,還有好多重要文物被搶得讓人心疼。
康熙年間的《俄蒙界線圖》,這圖清楚標明了中國北方邊境,是咱們主權的鐵證,結果被日軍搶走后,成了他們篡改歷史的工具。
還有敦煌藏經洞剩下的經卷,本來就被西方列強偷了不少,日軍來了又把剩下的全拿走,現在咱們研究敦煌文化還得看日本博物館里的東西。
流散文物現存狀況
要說收藏中國文物最多的日本博物館,其次最著名的就是東京國立博物館。
這里面光中國文物就有上萬件,從商周的青銅鼎到明清的官窯瓷器,從魏晉的書法真跡到宋元的山水畫卷,簡直像把中國的半個博物館搬過去了。
展廳里有一組唐三彩駱駝俑,駱駝背上的胡人俑還保留著鮮艷的彩繪,那是當年長安城里絲綢之路的見證。
還有一套商代的青銅編鐘,上面的花紋還清晰可見,本該在咱們中國的古墓里安靜沉睡,現在卻成了日本人炫耀的資本。
京都國立博物館,總共 8000 多件藏品里,差不多三分之一都是中國文物。
走進他們的展廳,能看到唐代抄寫的《漢書?楊雄傳》—— 紙張都泛黃了,上面的字工工整整,是現存最早的《漢書》抄本之一,原本應該在咱們中國的古籍庫房里,現在卻被鎖在日本的玻璃展柜里。
還有一幅南宋馬遠的山水畫,畫里的山澗流水仿佛能聽見聲音,這么好的中國畫,解說牌上卻只寫著 “南宋 佚名”,連作者都不標,更不會提 “掠奪” 兩個字。
最讓人窩火的是,有 11 件中國文物居然被日本封為 “國寶”。
王羲之的《喪亂帖》,唐朝臨摹的版本,這是王羲之當年痛失親人時寫的信,字里行間都是悲痛,筆法更是漂亮,原本是清朝皇室的珍藏,現在卻成了日本的 “傳家寶”,每年只拿出來展一次。
還有南宋李生的《瀟湘臥游圖卷》,畫的是湖南山水的煙雨朦朧,被日本稱為 “山水畫的最高境界”。
更諷刺的是,南宋畫家梁楷的《雪景山水圖》,現在掛在日本博物館的國寶廳,可梁楷恐怕做夢都想不到自己的畫會在外國被當成日本國寶。
這些博物館最讓人不齒的,就是從來不肯承認文物是搶來的。
去看解說牌,永遠寫著 “東洋古美術”“中國傳來”,好像這些文物是自己跑到日本似的。
中國民間追索行動與日本政府態度
這些年,咱們中國民間一直有人沒忘了那些被日本搶走的文物,好多普通老百姓自發組成團體,變著法兒地想把寶貝追回來。雖然力量有限,但大家都憋著一股勁兒。
2014 年,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就專門盯上了唐朝的 “鴻臚井碑”。
這碑可是當年唐朝管東北的鐵證,上面明明白白刻著咱們老祖宗對那塊地的管轄記錄,結果 1908 年被日軍從旅順搶走,現在還鎖在日本皇宮里呢。
民間團體又是查資料、開研討會,又是跑到日本使館門口舉牌子,甚至聯合學者到處宣傳,就想讓日本政府把碑還回來。
可他們壓根兒不理咱,裝聾作啞跟沒看見一樣。
除了追著要具體的文物,還有好多熱心人到處辦展覽、發傳單,跟大伙兒講日本搶咱們文物的事兒。
有人把日軍在南京搶文物的老照片翻出來,做成展板擺在社區里。
有年輕人拍短,一步一步講清楚 “曜變天目茶碗” 怎么從中國的窯口跑到日本博物館;還有人整理故宮被搶的文物清單,挨家挨戶跟人說這些寶貝的來歷。
結語
你說咱老百姓沒權沒勢的,為啥還一直堅持?
就因為這些文物不是普通的瓶瓶罐罐,它們是歷史的證據,是日本當年當強盜的鐵證!
雖然現在日本政府還在裝糊涂,但咱們不會放棄,哪怕一天追不回來,咱們就喊一天、跑一天 ——總有一天,這些被搶走的寶貝得順著原路回到中國,而日本政府欠咱們的這筆賬,也遲早得清算!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