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2日,江蘇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紙工商變更信息,讓沉寂一年多的中國高端電動車品牌高合汽車重回公眾視野。一家名為EV Electra Ltd.的黎巴嫩電動車企,以69.8%的持股比例控股新成立的江蘇高合汽車有限公司,原母公司華人運通僅保留30.2%股權,創始人丁磊則從核心管理層中消失。
這場跨國資本聯姻,被視為高合汽車從破產邁向“復活”的關鍵轉折。據悉,在停產超400天后,高合汽車鹽城工廠已啟動復工環評,計劃維持年產15萬輛的產能,并召回部分員工。若順利復產,高合將成為中國首個“死而復生”的新勢力車企。然而,這場看似充滿希望的浴火重生背后,卻交織著諸多深層挑戰。
高合暴雷回顧
在介紹高合復活事宜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該品牌的暴雷經過及現狀。
高合汽車的崛起與隕落,堪稱中國新能源狂飆時代的縮影。2017年,前上汽通用總經理丁磊創立華人運通,以“科技豪華”為旗號推出高合品牌,首款車型HiPhi X以68萬起的售價,成為當時國內最貴的電動車之一。憑借展翼門、可編程大燈等炫酷設計,高合2021年銷量達4237輛,一度躋身50萬元以上豪華電動車市場前三。
然而,其高舉高打策略很快遭遇市場反噬。2022年推出的第二款車型HiPhi Z售價61萬-63萬元,全年銷量不足千輛;2023年推出的HiPhi Y雖將價格下探至33.9萬元,但全年銷量僅8681輛,遠未達到支撐研發與運營的規模門檻。至2024年初,高合汽車資金鏈徹底斷裂,2月宣布全面停工停產,員工工資拖欠超3個月,創始人丁磊承認經營策略失效。從高光到崩塌,高合僅用了 4 年。
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8月,高合母公司華人運通系52家公司合并負債高達157.81億元,債權人申報債權總額更達228億元,資產總額僅59.83億元,資產負債率超260%。鹽城地方政府與國資企業成為“救火隊長”,2024年8月,法院裁定合并重整,剝離原有債務;鹽城悅達集團與東方投資注資3億元維持售后體系,并推動工廠復產環評。但地方輸血僅能“續命”,真正的轉機需依賴外部資本。
金主下場
在相關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家名為EV Electra Ltd.的外國公司向高合汽車拋來了橄欖枝,于是便有了我們開篇提到的故事。
據悉,EV Electra Ltd.為黎巴嫩與加拿大背景的電動汽車初創公司,由黎巴嫩裔加拿大籍巴勒斯坦商人Jihad Mohammad于2017年創立并擔任董事長兼CEO。此次雙方合資成立的江蘇高合汽車有限公司,由EV Electra 持股 69.8%、華人運通持股30.2%,前者出資 1 億美元,成為實際控制方。值得關注的是,高合 HiPhi X、Y、Z 三款車型已登上 EV Electra 官網首頁,這似乎意味著雙方合作進入深水區。
然而這次突如其來的外援卻讓人心生疑慮,要知道中東土豪雖然財大氣粗,但在投資國內車企這件事上,卻一向雷聲大雨點小,況且之前中東資本之前押注過的前途還一地雞毛,而正在押注的蔚來和小鵬還尚未盈利,又怎會有閑錢和意愿去拯救一家奄奄一息的過氣車企呢?正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在深扒新控股方EV Electra Ltd.的資料后。我們發現該公司的背景充滿爭議。
這家2017年成立于黎巴嫩的電動車企,曾宣稱推出電動跑車QuDS Rise、收購瑞典NEVS的Emily GT車型,但無一實現量產。其創始人Jihad Mohammad更被指控盜用其他車企設計、涉嫌加密貨幣詐騙,公司多次陷入“PPT造車”質疑。
其次,此次入主高合,EV Electra Ltd.承諾出資1億美元,并計劃未來三年每年采購10萬輛或價值30億美元的車型。然而,高合債務窟窿超200億元,這一投資規模顯然杯水車薪。有業內人士分析,EV Electra Ltd.的真實意圖或是借高合現有產能與設計資產,快速切入中東及歐洲市場,規避自建工廠的高成本與長周期。
而從高合方面來看,該品牌的本次復活之旅亦是面臨多重現實阻礙。首先是供應鏈重建,高合已經停產一年多,其核心零部件供應商或已轉向其他車企,電池、芯片等關鍵資源需重新談判。其次是員工流失,部分員工雖接到復崗通知,但昨日場景猶在眼前,并且大多數員工早已再謀出路,這意味著其新團隊穩定性存疑。最后是信任危機,此前高合未交付車輛的定金退款仍在進行,品牌溢價能力因停工事件嚴重受損,又會有多少車主愿意選擇這樣一家依舊岌岌可危的車企的產品呢?
車叔總結
EV Electra Ltd.與華人運通的 “聯姻”,是產業資本的精準抄底,還是跨境資本的騰挪游戲?目前尚無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高合的復活已進入“倒計時”。鹽城工廠的環評公示、用戶定金退款的啟動、員工復崗的推進,都在釋放積極信號。然而,巨額債務的重壓、EV Electra Ltd.的信用瑕疵、市場競爭的殘酷現實,仍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
這場中國新能源汽車史上罕見的“復活實驗”,最終答案或許要等到高合新公司首款量產車下線時才能揭曉。但無論結果如何,高合的故事都為行業敲響了警鐘,在技術迭代與資本浪潮中,唯有建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才能避免成為被拍死在沙灘上的“悲劇人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