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前兩個交易日,比亞迪股價連續下跌,一千億市值灰飛煙滅了。今日午間收盤,比亞迪再跌1.55%。
這背后是誰的鍋?
就在幾天前,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拋出重磅言論,直指汽車行業價格戰:“汽車產業已出現類似‘恒大’的潛在風險,只不過沒爆而已。”魏建軍同時再次抨擊了汽車行業的價格戰,稱大幅降價后得不到質量保證。
價值線研究院發現,隨著汽車行業價格戰廝殺刺刀見紅,A股2/3汽車零件企業出現了毛利率下滑情況。
作為車企的供應商,不但要承受壓價,還會面臨高額的罰款(賠款)。比亞迪去年賠款收到8個億。
壓價背后,汽車投訴數量正在增多。
據機構統計,2024年汽車投訴激增34%,比亞迪占比17%,排名第一。
價格戰打到最后,誰最吃虧?
比亞迪市值兩天蒸發千億
魏建軍:汽車行業恒大已經存在
本周,以比亞迪為首的汽車股龍頭突然崩了。
5月26日收盤,比亞迪A股突然大跌5.93%,賽力斯跌4.23%,A股乘用車板塊集體收綠。港股跌勢更兇猛,比亞迪股份下跌8.6%,吉利汽車跌超9%,長城汽車下跌5.52%。
5月27日,汽車股仍未止住跌勢,比亞迪A股再跌2.25%,港股跌1.15%,兩日總市值已縮水約千億元。
(比亞迪5月27日市值1.13萬億,本月上漲5.47%,本年漲31.75%)
(長城汽車5月27日市值1944億,本月上漲0.58%,本年跌13.75%)
A股乘用車板塊市值變化
(5月23日-5月27日)
今日午間收盤,比亞迪再跌1.55%。最新市值1.11萬億元。
汽車板塊為何連日大跌?
上周五,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訪談中拋出一記重磅警告——“汽車產業的恒大已經存在,只不過是沒爆而已”。
他強調,現在汽車產業里存在類似恒大的情況,部分主機廠過度追求市值、抬高股價,在這方面下的功夫太大。同時,他針對行業新車大幅降價的現象表示質疑。
魏建軍表示,行業內有很多不遵守商業規則的競爭,有的主機廠偷工減料,甚至危及汽車安全、汽車壽命、汽車可靠性;有些產品從二十二三萬降到十二三萬,“什么樣的工業產品能降10萬還得到質量保證,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5月23日,比亞迪再次推出限時“一口價”或限時補貼的促銷活動。此次活動涉及王朝網、海洋網共計22款智駕版車型,最高補貼優惠5.3萬元,引發行業強烈關注。
魏建軍還揭露了行業“零公里二手車”亂象,稱有些車企為了沖刺銷量, 將車輛大量處理給第三方,上牌注冊后即可算作銷量,但實際上還是新車,卻流入了二手車市場。
最新消息,商務部于5月27日召集包括東風、比亞迪等在內的車企及相關行業機構開會,主要是研討“零公里二手車”問題。
有業內人士稱:魏建軍以“恒大”指責部分車企,或是因為部分公司負債率居高不下的情況,與當年房地產公司類似。
有媒體統計了部分汽車品牌2024年的負債情況:
蔚來總負債941億元,負債率87.45%;
賽力斯總負債825億元,負債率87.38%;
理想總負債910億元,負債率56.07%;
比亞迪負債5847億元,負債率74.64%……
但也有觀點認為,比亞迪與恒大存在明顯差異,恒大依賴高息融資和盲目多元化,而比亞迪專注汽車主業,持續投入技術研發(如刀片電池、智能駕駛),2024年全球銷量達427萬輛,盈利穩定(2025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翻倍)。
隔空互懟
長城汽車與比亞迪的宿怨
5月26日,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連發兩條微博,疑似回擊魏建軍的部分言論和觀點。
第一條微博“鬼吹燈”,配上了鐘馗捉鬼的圖。
當年長城汽車舉報比亞迪,李云飛在轉發時曾寫道“吹滅別人的燈,并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阻擋別人的路,也不會讓自己行得更遠!”
上周五,魏建軍在訪談中表示,回應了這句話:“吹滅別人的燈,關鍵看是什么燈,它要是鬼燈,我一定得把它吹滅了!讓這個行業得到健康的發展。”
第二張微博配文更過分:“狗可以咬人,但人不能咬狗!”
長城汽車與比亞迪曾有短暫蜜月期。
2018年,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專程從深圳北上保定,親自拜訪長城汽車總部,與魏建軍會面。這場會面被外界猜測雙方有尋求合作的意向,王傳福試駕了長城首款插電混動車型WEY P8,市場一度猜測長城將采購比亞迪混動系統或動力電池。
盡管合作未能落地,但雙方仍展現出友好姿態。2021年,比亞迪將已注冊的“魏”商標無償轉讓給長城汽車,長城則將“登陸艦”商標回贈比亞迪。
雙方交惡始于2023年,長城汽車突然公開舉報比亞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等熱銷車型使用常壓油箱,涉嫌整車蒸發污染物排放不達標。這正是李云飛“鬼吹燈”微博的由來。
2024年,雙方對抗進一步升級。當年5月26日,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試駕全新哈弗H6的直播中,回答了拿過103個月銷量冠軍的哈弗H6銷量下滑的問題,疑似影射比亞迪。
“哈弗H6曾是103個月的銷冠,現在不是冠軍了也不后悔……我們要合規合法,讓那些善良的人、不做壞事的人、講規矩的人,得到回報。”
當時,李云飛也對這句話進行了回應,“有人把牌打出來了,你能跟就跟,跟不了就過。”似乎在諷刺長城玩不起就別玩,輸了別找借口。
價格戰之爭
比亞迪與長城之爭的背后,是對價格戰理念的分歧。
比亞迪利用低價跑馬圈地,2024年以427萬輛的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蟬聯世界第一,但魏建軍認為只看價格和銷量的行為,是對整個行業的損害。
也許處于上游的零部件企業更有發言權。
多位汽車供應商內部人員表示,一般而言,汽車行業的企業標準會高于國家標準,但為了降本,不少企業的標準開始下降。這勢必會影響用戶體驗,嚴重的話還可能引發質量問題和安全問題。
去年11月27日,有疑似供貨商的用戶上傳了一封郵件,當時引發軒然大波。
該郵件署名為比亞迪集團執行副總裁何志奇,以非常強硬的命令口吻,提出要求:
“貴司所供貨產品,從2025年1月1日起,降價10%”。
此舉激起供貨商的強烈反彈,有供應商表示:
“貴公司以‘cutthroat pricing(編者注:割喉價)’打入國際市場,無情壓榨供應商,將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福祉和價值化為發達國家的廉價利益。比亞迪以極致降本和低價戰略擴張國際市場的同時,已經埋下了被發達國家抬高關稅和全面抵制的隱患。”
價值線統計了A股249家汽車零部件廠商,發現2024年159家毛利率同比下滑。占比63%,同比上漲的只有90家,占比36%。
2024年毛利率下滑前20汽車零件企業
另一組數據也很能說明問題,供應商對車企違約的情況正在大幅增長。
在比亞迪2024年報中,營業外收入高達12.5億,其標注為“主要是供應商的賠款等”。
來源:比亞迪2024年報 (單位:千元)
在比亞迪營業外收入構成中,違約金及損失賠款高達7.87億。2023年年報中,這一數字為5.43億,增加了45%。而2022年年報中,供應商賠款金額為2.34億,不足2023年的一半。
長城汽車年報顯示,公司2024年收到的罰款為1.07億元,去年這一數字為0.72億。
來源:長城汽車2024年報 (單位:元)
賽力斯的年報中也有罰款收入,2024年為448萬,相對較少,但相比2023年也出現了翻倍。
來源:賽力斯2024年報 (單位:元)
長城汽車和賽力斯兩家公司在半年報中并沒有指明這筆罰款收入究竟是罰誰的款,但結合比亞迪的半年報,很可能罰的也是供應商。
最終誰在吃虧?
正如魏建軍此前表示的,“超出常規的降本,逼得一些廠家偷工減料,甚至造假。 一旦引發質量危機,最終還是由消費者買單。”
國內汽車投訴總量正在大幅上升,根據艾普思咨詢發布的《2024年中國汽車行業投訴洞察報告》:2024年,監測站點收到汽車投訴共計15.84萬起,較2023年增長34%。
2024年質量相關投訴10.57萬起,占投訴總量的67%;服務相關投訴6.57萬起,占投訴總量的41%。在所有質量問題的投訴中:配件爭議投訴同比增長90%。
這從側面證明了,價格越低,投訴越多!
從品牌方面看,2024年,各汽車品牌中被訴量最多的是比亞迪(2.63萬起),占總投訴量的17%;其次是豐田(1.24萬起),占總投訴量的8%,大眾被訴1.01萬起,占總投訴量的6%。
長期來看,越來越內卷的趨勢下最終或許并沒有大贏家。
要知道,中國所有上市車企去年利潤加起來不及豐田利潤的一半。而豐田目前市值2435億美元,約合1.8萬億人民幣,中國所有上市車企總市值已經超過了3萬億人民幣。
當泡沫褪去之時,才發現誰在裸泳!
本文源自:價值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