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產業鏈加速迭代的背景下,負極材料作為鋰電池成本占比15%-20%的關鍵環節,2024年行業格局正經歷劇烈洗牌。據最新數據,TOP4企業份額已達58.2%,較2023年提升2.4個百分點,而中科電氣、尚太科技以超行業平均5.4%的增速突圍,背后折射出負極材料行業從 “規模競爭” 向 “技術 + 成本” 雙驅動的轉型邏輯。
核心看點:
貝特瑞的 “護城河” 有多深?
盡管增速放緩至12%,但其27.8%的毛利率仍領先行業9個百分點,快充硅基負極市占率超35%,寧德時代、松下等頭部客戶訂單占比達60%。值得關注的是,其單噸毛利0.69萬元的背后,是研發投入占比連續三年超5%,在人造石墨包覆技術上擁有127項專利。
中科電氣的 “增速密碼”
出貨量同比激增 42% 至 22.37 萬噸,超越璞泰來躋身 TOP3,核心在于綁定億緯鋰能、蜂巢能源等二線電池廠,其低成本石墨化自供率達 75%,較行業平均成本低 18%。2024 年毛利率提升至 19.9%,主要受益于四川基地電價優惠(0.42 元 / 度)和針狀焦采購成本下降。
尚太科技的 “成本陷阱”
作為唯一成本控制在 1.66 萬元 / 噸的 TOP4 企業,山西基地電價優惠取消后,單噸毛利縮水 0.12 萬元。但憑借與寧德時代簽訂的 3 年鎖價長單(2.1 萬元 / 噸),2025 年一季度出貨量已達 6.8 萬噸,直逼中科電氣的 7.2 萬噸,行業第三之爭進入白熱化。
璞泰來的 “外包困局”
子公司江西紫宸營收降至 42.22 億元,出貨量 13.23 萬噸,排名第五,主因 70% 石墨化依賴外采。但通過工藝改進,2024 年凈利潤實現扭虧,高附加值產品占比提升至 40%。
翔豐華的 “停滯危機”
出貨量連續兩年徘徊在 6.89 萬噸,與頭部差距拉大。盡管毛利率 22.6% 高于杉杉,但研發投入不足(占比僅 2.1%),導致快充產品滲透率不足 10%。
行業警示:
- 科達制造的 “代工困局”:營收 8.81 億元中 60% 來自石墨化代工,毛利率僅 2.4%,加工費同比下降 15%,陷入 “有量無利”。
- 索通發展的 “虧損黑洞”:毛利率 - 23%,主因石墨化業務價格戰,4.38 萬噸出貨量中 80% 為代工,自有品牌競爭力弱。
- 國民技術的 “微利掙扎”:毛利率 7.8%,雖同比改善,但 2.65 萬噸出貨量中 70% 為低端產品,單噸毛利僅 0.16 萬元。
- 濱海能源的 “代工突圍”:代加工占比 77%(2.84 萬噸),加工費 0.71 萬元 / 噸,雖毛利率較低,但憑借綠電布局(內蒙古基地電價 0.28 元 / 度),2025 年產能將擴至 30 萬噸。
(數據來源:高工鋰電研究院、企業年報、ICC 鑫欏資訊)
文章來源:公眾號鋰電產業鏈投資分析,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