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7月至9月向來是電動自行車的銷售旺季。而就在7月6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上曝光了一批產品質量領域“內卷式”競爭違法典型案例,其中“綠源”“極核”牌電動自行車赫然在列。
經檢測,“綠源”牌電動自行車被抽樣車的整車質量、蓄電池防篡改、照明項目,以及“極核”牌電動自行車被抽樣車的整車質量、蓄電池防篡改項目均不符合GB 17761—2018《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以下簡稱“老國標”),檢驗結論為不合格。
7月10日,一位鉛酸電池行業專家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9月1日起將實施(電動自行車)新國標,完善了包括電池組在內的相關部件的防篡改要求”。
該專家表示,新國標還要求鉛酸電池輕量化,這對電池生產廠商提出了很高的研發要求,未來幾年可能會淘汰一批研發能力不足的企業。
來源: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
標準與需求錯位:電動自行車為何頻現“篡改”?
7月7日至8日,每經記者實地走訪了位于杭州的一條“電動車街”。
“7至9月本該是旺季,現在人明顯少了。”一位做了20年銷售的雅迪經銷商感慨道,十多年前,尤其是周末,要從早忙到晚,根本沒有時間休息。一位九號經銷商則表示,盡管廠家在努力迎合市場,但政策限制下,消費者真正需要的車型卻往往不符合標準。
據悉,9月1日起即將實施的電動自行車新國標《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GB 17761—2024),正引發行業上下游的劇烈震蕩。新國標不僅重新定義了電動自行車的安全標準,更觸及了“標準滯后于市場”的行業長期痛點。
回溯老國標時代,相關標準將電動自行車重量限制在55千克,留給電池的重量僅十余千克,這一規定直接導致鉛酸電池因重量不達標被邊緣化,鋰電池憑借輕量化優勢快速占領市場。
新國標雖然做出調整,將整車重量放寬至63千克,為鉛酸電池騰出了空間,但市場需求早已發生巨變。
上述九號經銷商稱,按照標準配備的電池,續航滿打滿算不會超過80公里,速度也僅在25公里/小時以內,不少消費者對此不滿意。為了迎合用戶需求,目前市面上的電動車普遍存在“擦邊”現象。
一位臺鈴經銷商向每經記者直言,外賣員群體普遍需要60V乃至72V的大電池,48V的電池“根本不夠用”。上述雅迪經銷商也提到,七成以上顧客買車是為了“跑遠”,對續航的需求遠超老國標。
上述鉛酸電池行業專家也向記者表示,目前老國標已經落后于市場需求,電動自行車廠商為了迎合市場,對產品進行違法篡改。
值得注意的是,新老國標均提出了防篡改要求。其中,新國標防篡改要求明確車、電池、充電器必須匹配且不可改裝。
而部分消費者的需求是30~40公里/小時的速度,以及跑遠路、帶孩子、防撞等功能;外賣員群體的需求是速度快、電池大、掛載能力強。
面對標準與需求的矛盾,市場已出現多種“變通”方式。上述雅迪經銷商提到,部分用戶為追求續航,選擇非正規廠家的電池,甚至非法組裝;上述九號經銷商則透露,不少廠家會提前備貨,先上牌,再以二手形式出售,備幾十輛能撐三四個月。
對此,上述專家指出,電動自行車出廠時肯定是符合標準的,但市場有廣泛的改裝需求,未來篡改現象恐怕仍難杜絕。
7月8日,每經記者致電“極核”牌電動自行車背后的春風動力(SH603129,股價235.25元,市值358.94億元)、“綠源”牌電動自行車背后的綠源集團控股(HK02451,股價8.55港元,市值35.07億港元)并發送郵件,但截至發稿,未獲有效回復。
鉛酸與鋰電之爭:安全、成本及回收體系的角力
從安全性能看,鉛酸電池正重新贏得政策與市場的信任。
“2017年,國家有關部門在制定老國標時,鋰電池剛火起來,國家想把市場上電動車電池升級換代成鋰電池。”上述專家說。
據他介紹,南京“2·23”火災等事故后,監管部門發現多數安全事故由鋰電引發,鉛酸電池自身爆燃風險極低,所以從2024年開始,政策就傾向于鉛酸電池。
目前,鋰電池在電動自行車中的配套率已從15%跌至5%,只有一些高端車型還用鋰電池。上述雅迪經銷商也印證了這一趨勢:“2018年以前很少聽說電池爆炸,推廣鋰電后,夏天充電自燃的情況明顯增多,我們都建議客戶騎回家后停半小時再充電。”
上述臺鈴經銷商也表示,客戶總說鋰電池車冬天跑不遠,送廠里檢測卻顯示沒有問題,門店很難跟消費者交代。
成本和回收體系的差異也讓鉛酸電池占據更多優勢。上述雅迪經銷商向每經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組48V鉛酸電池換購價300~400元,回收價能達到120元(每個電池30元),消費者實際支出僅200多元;而鋰電池換購價最低700~800元一組,回收價每組僅40多元。
杭州某電動自行車門店的電池價格表 每經記者 黃鑫磊 攝
7月8日,每經記者在探訪位于杭州的一家“綠源”電動自行車門店時,墻上一張標注著“以舊換新”的海報顯示,“超威電池60V20AH”的“以舊換新”價格是400元,“全新購買”價格是650元;“綠源電池60V20AH”的“以舊換新”價格是450元,“全新購買”價格是700元。
“從鉛酸電池的生命周期來看,消費者平均一年花100元左右就夠了,而鋰電的更新成本要高得多。”上述專家說,鉛酸電池的回收價格與鉛價直接綁定,形成了穩定的產業鏈閉環,而鋰電池回收體系尚未完善,材料提取難度大,回收價低迷。
新國標實施在即:電動自行車企業生存邏輯面臨重構
在上述專家眼中,新國標如同一場“大考”,正在重塑電動自行車行業的競爭格局,從電池生產到終端銷售,企業的生存邏輯正在被改寫。而近期國家大力倡導的“反內卷”,也將促使企業把研發實力作為突圍的關鍵。
“雖然新國標把整車重量放寬至63千克,但就鉛酸電池而言,保證續航里程的同時也對輕量化提出了極高要求。”上述專家表示,這也促進了行業的創新,未來幾年會淘汰一批研發能力不足的企業。
據他介紹,近一年來,電池廠商的主要任務就是研發符合新國標的輕量化鉛酸電池,目前已經疊加了行業中所有的相關技術,做到了接近臨界值,如果要繼續突破,就要顛覆理論了。
“部分頭部電池廠通過和電動自行車廠聯合研發,后者出新車型,前者同步電池樣品,已實現每組電池成本降低二三十元。”該專家表示,符合新國標的電動自行車總體成本有所減少,輕量化的鉛酸電池也會便宜一些。
不過,上述九號經銷商向每經記者表示,新國標對于“塑料件重量不超過整車重量5%”的規定,將促進企業增加對插頭、電線的阻燃成本投入以及生產流水線的建設成本投入,導致符合新國標的電動自行車價格不會太低,“又要價格便宜,又要跑得遠,還要符合標準,很難找到平衡點”。
上述專家也預計,新國標實施后,整車質量超標、篡改蓄電池等行為可能會有一些轉變,但仍會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片面強調安全而忽略了需求。
長期來看,電動自行車行業正朝著“分層化”方向發展。上述專家提到,兩輪車分為三個層級:電動摩托車、輕便摩托車、電動自行車,新國標只覆蓋電動自行車,而市場上70%~80%的車其實是電動摩托車,大約有4億臺,“電動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的標準可能會在明年出臺”。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