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歐美聯合設計,搞所謂環保給中國下套,希望耗死中國,哪曾想到,中國新能源這條路走通了,還越走越順,等核聚變商業化后,那就幾乎無敵。
歐美早在上世紀就開始減排,制定各種嚴苛的標準,比如歐盟的《新電池法》,要求電池從生產到回收全程環保,還得有“電池護照”記錄碳足跡。
他們以為中國企業肯定得抓瞎,結果中國企業不但達標了,還成了全球標桿。就說安徽的星恒電源,人家不僅第一個拿到歐盟認證,訂單還排到了明年年初。
更絕的是,中國在2018年就搞了動力電池溯源管理平臺,比歐盟的“電池護照”早了整整7年。
還有新能源產業,中國發展的更快。就說光伏,2024年中國光伏組件出口量238.8GW,占全球市場份額超過80%,相當于全球每10塊太陽能板,8塊都是中國造。
歐洲人一邊抱怨中國光伏“傾銷”,一邊又不得不買,因為他們自己的產能根本不夠。更逗的是,歐洲為了能源安全,拼命建光伏電站,結果發現大部分設備都得從中國進口,這錢繞了一圈又回到中國口袋里了。
電動車就更厲害了。2025年4月,全球電動車銷量前十的車型里,中國品牌占了7個,比亞迪、吉利這些車企直接把特斯拉擠到第四位。
中國電動車不僅銷量高,技術還便宜。同樣續航500公里的車型,中國車比歐洲車便宜30%以上。
更絕的是,中國的磷酸鐵鋰電池成本比傳統三元鋰電池低40%,現在全球44%的電動車都用這種電池。歐洲車企想模仿,結果發現專利都在中國手里,只能乖乖交學費。
最讓人振奮的是核聚變。現在中國可控核聚變裝置BEST已經在合肥開建,預計2027年驗證能量凈增益,2032年就能實現商業化發電。就是說再過7年,中國就能用上像太陽一樣取之不盡的清潔能源。
更牛的是,中國還聯合25家央企、科研院所成立了核聚變創新聯合體,連民營企業都扎堆進來,比如星環聚能已經拿到6億元投資,目標是在2032年建成商用示范堆。
相比之下,美國雖然也在搞SPARC項目,但進度比中國慢了一大截,而且他們的技術路線還得依賴中國的高溫超導材料。
有人可能會問,歐美難道就眼睜睜看著中國崛起?他們也想反擊,比如歐盟搞碳關稅,美國限制技術出口。但中國早就想好了對策。
一方面,中國在全球碳交易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2024年《巴黎協定》第六條第四款機制啟動后,中國成了最大的碳信用供應商。
另一方面,中國直接把工廠開到歐美家門口。寧德時代在德國建電池廠,比亞迪在匈牙利造車,既規避了關稅,又占領了市場。
歐美當年以為用環保限制中國,結果中國把環保變成了產業升級的動力;他們以為用技術封鎖卡住中國,結果中國自己搞出了更先進的玩意兒;他們以為用市場規則困住中國,結果中國把規則玩得比他們還溜。
等核聚變商業化那天,中國不但能源自給自足,還能把技術賣到全球,到時候歐美想不跟著中國走都不行。
當歐美還在為油價漲跌爭吵時,中國已經在新能源賽道上絕塵而去;當他們還在糾結核電站安不安全時,中國已經在研究怎么把太陽裝進盒子里。
再過十年,等核聚變電廠遍地開花,電動車跑遍全球,光伏板鋪滿沙漠,中國想不崛起都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