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必要使用不銹鋼嗎?是否涉及浪費?”
近日,有游客在重慶武陵山森林公園發現了“不銹鋼天池”,引起廣泛關注。據網友發布的圖片顯示,天池水很清澈,池壁有金屬光澤。景點介紹牌寫道:“武陵山天池地處海拔1800米的天池景區,是公園的飲用水源。水面面積約27683平方米,保水量近15萬立方米,池底及池壁均使用厚3毫米的304不銹鋼焊接鋪裝,不銹鋼用量達656.76噸,是世界上最大的不銹鋼底高山湖泊。”對此,該景區一名工作人員稱,“鋪不銹鋼可能是防漏水。”(5月27日極目新聞)
武陵山屬于喀斯特地貌,山體溶洞多、石頭裂隙多,天然湖泊容易滲漏。從這一點看,在池壁池底鋪設不銹鋼,確實能起到一定的防漏儲水作用,并且,還能讓湖面看起來波光粼粼,顯得更加美觀。
但是,湖泊鋪設不銹鋼,造價是個大問題。若按現行304不銹鋼市場價每噸1.3萬元左右計算,僅材料成本可能超800萬元,再加上各種施工費用,金額恐怕不是一個小數目。這不禁讓人質疑,真的有必要使用不銹鋼嗎?是否涉及浪費?有沒有更加經濟、環保的替代方案?
將如此大規模金屬材料應用于自然景觀,在國內生態工程領域尚屬首例。對于這樣的創新實踐,需要相關部門及專業人士拿出充分證據,作出權威解答,以消除外界的質疑。諸如有沒有鋪設不銹鋼的必要,工程需要投資多少錢,要達到怎樣的效果,是否科學可行等,應該給公眾一個交代。
“世界最大不銹鋼底高山湖泊”這個稱號,不能僅停留在好聽的層面,更要經得起推敲、站得住腳。不銹鋼畢竟是金屬材料,長期是否會對水體及周邊生態系統產生造成破壞?鋪不銹鋼是水域治理需要,還是景觀美化需要?呈現湖泊之美,在于尊重科學、尊重自然,在于因地制宜、安全第一,而不是想一出是一出、要面子不要里子的“人造美”。
森林公園天池用不銹鋼鋪底,該有權威解答“兜底”。公共項目投資,一分一厘都不能浪費;生態文明建設,一絲一毫都不能糊弄。秉持公開透明原則,自覺接受社會監督,才能將每一筆錢真正花在刀刃上。
(黃河評論信箱:zghhpl@163.com)
編輯:任思凝
二審:陳若松
三審:王長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