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因為想要咨詢一下某些法律問題,進入了某個離婚律師微信群,結果發現這幫律政佳人都頂著自己的正裝照,在群里反復探討死刑與漢謨拉比法典的關系。
我去過兩次黃山,一次是1984年,一次是2009年。但是我都沒上黃山。這次,接待我的人對于我兩次到黃山而不上山表示詫異。我說我不上黃山是由于黃山太矮。對方問我上過多高的山。我說珠穆朗瑪峰,而且登頂過200余次。對方不信,我說我有隱形翅膀,能助我飛躍珠峰。
世界上有兩種山,一種是自然界的山,一種是人生的山。我偏愛爬人生的山。我的書已經銷售出1.5億本,按每本1.5厘米的厚度計算,將它們疊置,相當于200余座珠穆朗瑪峰。這兩天,《人民日報》一位記者采訪我,她對于我一個人寫《童話大王》半月刊寫了24年感到不可思議,我說這源于我有隱形的翅膀。
其實,所有人出生時,都擁有隱形翅膀——想象力,但是隨著年齡和知識的增加,絕大多數人的隱形翅膀會和主人分道揚鑣。沒有想象力這雙隱形翅膀,人就不能飛躍事業的巔峰,一生只能重復前人發明的知識,不能進行創造性勞動。
我的隱形翅膀是我的小學老師趙俐給我保留住的。記得二年級一次上課時,趙老師推薦我們看一本童話書,它的作者是張天翼。當時我正處于急于擺脫胡思亂想也就是想象力的年齡段,那時我回家對弟弟妹妹說得最多的話是“幼稚”。如果你對別人經常說“幼稚”兩個字,這就是你的想象力即將離開你的危險信號。換句話說,你已經到了人生最危急的關頭:當能進行創造性勞動的人還是當終生重復前人知識的人。我看了張天翼的這本童話,我覺得他比我還胡思亂想,而且他還把自己的胡思亂想出書了!從此,我的想象力再也沒有離開過我,使得我終生擁有了隱形的翅膀。好的童話就像一把鎖,能鎖住孩子想象力的隱形翅膀。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我慶幸自己擁有想象力的隱形翅膀,她幫助我一個人寫一本名叫《童話大王》的半月刊長達24年,她幫助我創造了皮皮魯、魯西西、舒克和貝塔。最有魅力的往往是肉眼看不見的東西,比如想象力。想象力給你插上隱形的翅膀,使你成為能進行創造性勞動的人,飛躍人生事業的巔峰,一覽眾山小。
他們一家有時比賽穿衣服,有時比賽穿鞋子……作者的爸爸總結了很多節約時間的好辦法:扣扣子從面開始扣;衣服、襪子、帽子都放在固定的地方;把鞋帶系松一點……作者向爸爸學習,在周五晚上就安排好周六周日的工作。笫二天,按時間有條理地做事,省下來的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所以作者成績很好,而且第二課堂又特別出色,真讓我羨慕不已!
這篇文章告訴我,做任何事都要講效率,拖拖拉拉就會失敗。回想我以前寫作文,總不專心,寫一篇文章寫幾句,就和別人聊幾句,一篇文章下來,用去兩個小時有多。而且時間用去了,可作文卻沒寫好,有時還要被老師罰我重新寫一遍呢。
媽媽經常批評我做事不講效率,但我卻是“意見接受,行動照舊”。所以總不見我有什么事是成功的,就拿這次的數算比賽來說吧,比賽前還跟同學夸下海口,說一定會贏他。比賽時,我發現他早就口算完,在仔細復查了,我卻還有很多題沒寫完呢。成績出來后,跟那個同學一比,真是望塵莫及啊,羞愧得我真想找個洞鉆進出呢!嗨,都是拖沓這家伙拖后腿,我必須扔掉它!
記得周老師常鼓勵我說:“快!快!快!不要像個老太太!”她講課時還說,現在的社會是個講求效率的社會,快人一步,理想達到。她不批準我參加學校的籃球訓練是因為我做事拖沓,連作業也不能按時完成,要是我能合理安排時間,學會快速把事情辦好,就一定能擠出時間去參加學校的訓練。我聽了,就像加滿油的車子,充滿了動力。我想,既然文中的小作者能學習訓練兩不誤,為什么我就不行呢?我也能行!我就向他學習,事事講求效率,一定能跟我的摯愛——籃球天天在操場上并肩作戰的。每個孤獨的人,都渴望被需要。韓愈有言:“不知言之人,烏可與言;知言之人,默焉而其意已傳。”于是,非常神往“默焉而其意已傳”的“知言之人”的境界。
然而,談何容易!
波蘭作家雅-伊瓦什凱維奇說“誰若真想探究肖邦音樂的精神,理解肖邦音樂跟波蘭有著何等密切的聯系,誰就應悉心體會歐根·德拉克洛瓦所謂的蔚藍的色調,它是波蘭景色和在這大平原上誕生的藝術家的音樂的共同色調”,有幾人真正領會得?王熙鳳的“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的八面玲瓏又有幾人做得到?舒婷表述了“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的愛情觀,同時她又明白“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魏征之所以能夠讓唐太宗一再納諫,燭之武之所以能夠“退秦師”,藺相如之所以能夠完璧歸趙并且在澠池之會上爭勝,與他們都是擁有三寸不爛之舌的“知言之人”大有關系!
這些音樂語言、文學語言、政治語言、外交語言,還都在人類語言的范疇,即使不能一目了然,反復揣摩總能得之。
面對非人類的語言,你能否做個“知言之人”呢?
竺可楨的《大自然的語言》熟悉嗎?“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系,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你若“知言”,可以未雨綢繆。
劉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證據》熟悉嗎?“如果沒有那些舊房子和路,沒有揚起又落下的塵土,沒有與我一同長大仍舊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沒有還在吹刮著的那一場一場的風,誰會證實以往的生活?”村里的這些,都會說話,你若“知言”,那村莊就還是你的村莊。
勞倫斯《鳥啼》熟悉嗎?“當大地還散落著厚厚的一層鳥的尸體的時候”,鴿子、斑鳩、畫眉紛紛開始了它們的啼叫。作者明白:“無論人們情愿與否,月桂樹總要飄出花香,綿羊總要站立舞蹈,白屈菜總要遍地閃爍,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大地。”這些鳥兒都是“向死而生”的主兒。你若“知言”,你對生活的感悟力就會不同尋常。
周曉楓的《斑紋》熟悉嗎?蛇因為誘惑夏娃偷食禁果而被上帝懲罰,沒有聲帶,沒有聽力,沒有好的視力,沒有四肢而只能用肚子行走。當他們的鱗環疊合在一起時,振動起來就像響板——這是一種罪惡的音樂,因為常常是發出攻擊的前奏。如果你不“知言”,會有性命之憂。
其實,只要有心,有識,你就可以由“不知言”而“知言”。
做個“知言之人”,真好!
我一直相信,人在極端環境下所爆發出來的求生欲,往往不是來源于「我還沒活夠」,而是來于「還有人在等著我去照顧」。
看完《南極之戀》,我更加相信了這個道理。
一個傻兮兮的沒有戶外生存經驗的土豪,憑什么能在南極經歷過各種磨難還能生存下來?
就憑他有喜歡的人,就憑他被需要。
你也許覺得這是在開玩笑,那就當開玩笑吧,反正命運跟我們開過的玩笑也不少。
如果你也曾孤獨過,你就會明白,「被需要」的感覺是有多好。
在無數個深夜,你曾拿起手機,想找喜歡的人說話,但你拿了又放,寫了又刪,發送又撤回,因為你怕。
你怕一廂情愿。
你怕你需要對方,但對方不需要你。
你是如此的怕打擾,以至于就連發一句“打擾了”,也覺得這句話本身也是一種打擾。
你是一根蠟燭,愿意用生命為她燃燒。
聽起來很美。
但不湊巧的是,她的生活燈火通明,根本不需要被你這點微弱的燭光。
孤獨,是燭光無處安放;相愛,是彼此燃燒照亮。
每個孤獨的人,都渴望「被需要」。
在《無問西東》里,黃曉明抱著毀容的章子怡說了一大段情話,很多人被那段話所打動。
但我印象更深的卻是黃曉明的另一句臺詞:「我有需要照顧的人」。
對一個人表達愛意,當然可以用千言萬語,但如果僅用這一句「我有需要照顧的人」,也足夠了。
《南極之戀》里也有很多戳動人心的臺詞,這些臺詞也在詮釋什么是「被需要」。
比如男主富春對女主如意說的那句:「如意,我回來了」。
這句話太平淡,平淡到像櫻桃小丸子的那句「我回來了」。
但正是這句話,給人一種回家的感覺,家是很暖的地方,而在南極,恰巧需要這份暖。
他每天出門尋找希望,后來才發現,屋子里的她才是希望。
所謂彼此牽掛,無非是外面的他想回家,里面的人在等他。
又比如「我怕風停,因為風停了就沒聲音了;但我又怕起風,風一起,身后的腳印就沒了」。
這句臺詞把孤獨和無助詮釋得淋漓盡致。
在不見人煙的南極,你能聽到的幾乎只有風聲,于是你希望有風作伴。
但是風一起,你又怕腳印消失而找不到回去的路。
這是一個矛盾。
所有的孤獨患者都有這樣的矛盾,他們的精神世界就像南極一樣荒蕪冰冷。
你渴望找一個人去化解孤獨,但又怕找錯了人,反而會更加孤獨。
男女主角就是在這樣一個孤獨的環境里互相取暖,他們因為求生而走到一起,又因為走到一起而堅定了求生。
這部電影很暖,因為詮釋了相濡以沫。
這部電影又很冷,因為相濡以沫的人最終還是要面臨一個選擇:要不要相忘于江湖?
世間最殘忍的事,不是讓你失望,而是先給你希望。
去看這部電影吧,如果你此刻幸福,看完你會更加珍惜。如果你此刻孤獨,看完你會向往幸福。
愿你早日找到需要照顧的人,也愿你能早日被人照顧,更愿你從此不再失望。
這些自拍照往往端莊而雅致,恬淡卻森嚴,而一絲不茍的西裝與恰到好處的微笑,更讓畫中人的形象顯得大智若愚,寵辱不驚,仿佛一切的法律問題在他眼中都不是問題,仿佛你只要點擊了添加好友,他就要突然賣你幾份人壽保險。
我去過兩次黃山,一次是1984年,一次是2009年。但是我都沒上黃山。這次,接待我的人對于我兩次到黃山而不上山表示詫異。我說我不上黃山是由于黃山太矮。對方問我上過多高的山。我說珠穆朗瑪峰,而且登頂過200余次。對方不信,我說我有隱形翅膀,能助我飛躍珠峰。
世界上有兩種山,一種是自然界的山,一種是人生的山。我偏愛爬人生的山。我的書已經銷售出1.5億本,按每本1.5厘米的厚度計算,將它們疊置,相當于200余座珠穆朗瑪峰。這兩天,《人民日報》一位記者采訪我,她對于我一個人寫《童話大王》半月刊寫了24年感到不可思議,我說這源于我有隱形的翅膀。
其實,所有人出生時,都擁有隱形翅膀——想象力,但是隨著年齡和知識的增加,絕大多數人的隱形翅膀會和主人分道揚鑣。沒有想象力這雙隱形翅膀,人就不能飛躍事業的巔峰,一生只能重復前人發明的知識,不能進行創造性勞動。
我的隱形翅膀是我的小學老師趙俐給我保留住的。記得二年級一次上課時,趙老師推薦我們看一本童話書,它的作者是張天翼。當時我正處于急于擺脫胡思亂想也就是想象力的年齡段,那時我回家對弟弟妹妹說得最多的話是“幼稚”。如果你對別人經常說“幼稚”兩個字,這就是你的想象力即將離開你的危險信號。換句話說,你已經到了人生最危急的關頭:當能進行創造性勞動的人還是當終生重復前人知識的人。我看了張天翼的這本童話,我覺得他比我還胡思亂想,而且他還把自己的胡思亂想出書了!從此,我的想象力再也沒有離開過我,使得我終生擁有了隱形的翅膀。好的童話就像一把鎖,能鎖住孩子想象力的隱形翅膀。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我慶幸自己擁有想象力的隱形翅膀,她幫助我一個人寫一本名叫《童話大王》的半月刊長達24年,她幫助我創造了皮皮魯、魯西西、舒克和貝塔。最有魅力的往往是肉眼看不見的東西,比如想象力。想象力給你插上隱形的翅膀,使你成為能進行創造性勞動的人,飛躍人生事業的巔峰,一覽眾山小。
他們一家有時比賽穿衣服,有時比賽穿鞋子……作者的爸爸總結了很多節約時間的好辦法:扣扣子從面開始扣;衣服、襪子、帽子都放在固定的地方;把鞋帶系松一點……作者向爸爸學習,在周五晚上就安排好周六周日的工作。笫二天,按時間有條理地做事,省下來的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所以作者成績很好,而且第二課堂又特別出色,真讓我羨慕不已!
這篇文章告訴我,做任何事都要講效率,拖拖拉拉就會失敗。回想我以前寫作文,總不專心,寫一篇文章寫幾句,就和別人聊幾句,一篇文章下來,用去兩個小時有多。而且時間用去了,可作文卻沒寫好,有時還要被老師罰我重新寫一遍呢。
媽媽經常批評我做事不講效率,但我卻是“意見接受,行動照舊”。所以總不見我有什么事是成功的,就拿這次的數算比賽來說吧,比賽前還跟同學夸下海口,說一定會贏他。比賽時,我發現他早就口算完,在仔細復查了,我卻還有很多題沒寫完呢。成績出來后,跟那個同學一比,真是望塵莫及啊,羞愧得我真想找個洞鉆進出呢!嗨,都是拖沓這家伙拖后腿,我必須扔掉它!
記得周老師常鼓勵我說:“快!快!快!不要像個老太太!”她講課時還說,現在的社會是個講求效率的社會,快人一步,理想達到。她不批準我參加學校的籃球訓練是因為我做事拖沓,連作業也不能按時完成,要是我能合理安排時間,學會快速把事情辦好,就一定能擠出時間去參加學校的訓練。我聽了,就像加滿油的車子,充滿了動力。我想,既然文中的小作者能學習訓練兩不誤,為什么我就不行呢?我也能行!我就向他學習,事事講求效率,一定能跟我的摯愛——籃球天天在操場上并肩作戰的。每個孤獨的人,都渴望被需要。韓愈有言:“不知言之人,烏可與言;知言之人,默焉而其意已傳。”于是,非常神往“默焉而其意已傳”的“知言之人”的境界。
然而,談何容易!
波蘭作家雅-伊瓦什凱維奇說“誰若真想探究肖邦音樂的精神,理解肖邦音樂跟波蘭有著何等密切的聯系,誰就應悉心體會歐根·德拉克洛瓦所謂的蔚藍的色調,它是波蘭景色和在這大平原上誕生的藝術家的音樂的共同色調”,有幾人真正領會得?王熙鳳的“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的八面玲瓏又有幾人做得到?舒婷表述了“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的愛情觀,同時她又明白“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魏征之所以能夠讓唐太宗一再納諫,燭之武之所以能夠“退秦師”,藺相如之所以能夠完璧歸趙并且在澠池之會上爭勝,與他們都是擁有三寸不爛之舌的“知言之人”大有關系!
這些音樂語言、文學語言、政治語言、外交語言,還都在人類語言的范疇,即使不能一目了然,反復揣摩總能得之。
面對非人類的語言,你能否做個“知言之人”呢?
竺可楨的《大自然的語言》熟悉嗎?“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系,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你若“知言”,可以未雨綢繆。
劉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證據》熟悉嗎?“如果沒有那些舊房子和路,沒有揚起又落下的塵土,沒有與我一同長大仍舊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沒有還在吹刮著的那一場一場的風,誰會證實以往的生活?”村里的這些,都會說話,你若“知言”,那村莊就還是你的村莊。
勞倫斯《鳥啼》熟悉嗎?“當大地還散落著厚厚的一層鳥的尸體的時候”,鴿子、斑鳩、畫眉紛紛開始了它們的啼叫。作者明白:“無論人們情愿與否,月桂樹總要飄出花香,綿羊總要站立舞蹈,白屈菜總要遍地閃爍,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大地。”這些鳥兒都是“向死而生”的主兒。你若“知言”,你對生活的感悟力就會不同尋常。
周曉楓的《斑紋》熟悉嗎?蛇因為誘惑夏娃偷食禁果而被上帝懲罰,沒有聲帶,沒有聽力,沒有好的視力,沒有四肢而只能用肚子行走。當他們的鱗環疊合在一起時,振動起來就像響板——這是一種罪惡的音樂,因為常常是發出攻擊的前奏。如果你不“知言”,會有性命之憂。
其實,只要有心,有識,你就可以由“不知言”而“知言”。
做個“知言之人”,真好!
我一直相信,人在極端環境下所爆發出來的求生欲,往往不是來源于「我還沒活夠」,而是來于「還有人在等著我去照顧」。
看完《南極之戀》,我更加相信了這個道理。
一個傻兮兮的沒有戶外生存經驗的土豪,憑什么能在南極經歷過各種磨難還能生存下來?
就憑他有喜歡的人,就憑他被需要。
你也許覺得這是在開玩笑,那就當開玩笑吧,反正命運跟我們開過的玩笑也不少。
如果你也曾孤獨過,你就會明白,「被需要」的感覺是有多好。
在無數個深夜,你曾拿起手機,想找喜歡的人說話,但你拿了又放,寫了又刪,發送又撤回,因為你怕。
你怕一廂情愿。
你怕你需要對方,但對方不需要你。
你是如此的怕打擾,以至于就連發一句“打擾了”,也覺得這句話本身也是一種打擾。
你是一根蠟燭,愿意用生命為她燃燒。
聽起來很美。
但不湊巧的是,她的生活燈火通明,根本不需要被你這點微弱的燭光。
孤獨,是燭光無處安放;相愛,是彼此燃燒照亮。
每個孤獨的人,都渴望「被需要」。
在《無問西東》里,黃曉明抱著毀容的章子怡說了一大段情話,很多人被那段話所打動。
但我印象更深的卻是黃曉明的另一句臺詞:「我有需要照顧的人」。
對一個人表達愛意,當然可以用千言萬語,但如果僅用這一句「我有需要照顧的人」,也足夠了。
《南極之戀》里也有很多戳動人心的臺詞,這些臺詞也在詮釋什么是「被需要」。
比如男主富春對女主如意說的那句:「如意,我回來了」。
這句話太平淡,平淡到像櫻桃小丸子的那句「我回來了」。
但正是這句話,給人一種回家的感覺,家是很暖的地方,而在南極,恰巧需要這份暖。
他每天出門尋找希望,后來才發現,屋子里的她才是希望。
所謂彼此牽掛,無非是外面的他想回家,里面的人在等他。
又比如「我怕風停,因為風停了就沒聲音了;但我又怕起風,風一起,身后的腳印就沒了」。
這句臺詞把孤獨和無助詮釋得淋漓盡致。
在不見人煙的南極,你能聽到的幾乎只有風聲,于是你希望有風作伴。
但是風一起,你又怕腳印消失而找不到回去的路。
這是一個矛盾。
所有的孤獨患者都有這樣的矛盾,他們的精神世界就像南極一樣荒蕪冰冷。
你渴望找一個人去化解孤獨,但又怕找錯了人,反而會更加孤獨。
男女主角就是在這樣一個孤獨的環境里互相取暖,他們因為求生而走到一起,又因為走到一起而堅定了求生。
這部電影很暖,因為詮釋了相濡以沫。
這部電影又很冷,因為相濡以沫的人最終還是要面臨一個選擇:要不要相忘于江湖?
世間最殘忍的事,不是讓你失望,而是先給你希望。
去看這部電影吧,如果你此刻幸福,看完你會更加珍惜。如果你此刻孤獨,看完你會向往幸福。
愿你早日找到需要照顧的人,也愿你能早日被人照顧,更愿你從此不再失望。
“都是為了生活,”不久前,在我表達了自己對于律師頭像的疑惑后,拉我進群的王律師這樣對我解釋道。
“根本沒有哪位律師想要用自己的自拍當頭像,但是沒有用自拍當頭像的人注定不能成為律師。”
他讓我試著去網絡上搜索一下律師頭像,到時候彈出來的肯定是浩瀚無際的正裝自拍照,每一張照片都映射著一名律師關于頭像的惆悵與妥協。
王律師告訴我,區別真假律師的方法很簡單,一般來講,從頭像就能辨別出大部分的假律師。
羊城晚報曾經就報道過一個假律師連環詐騙案件,那個犯罪嫌疑人所用頭像就跟行業規則相差甚遠。
他說,換頭像是為了活著,因為現在是市場經濟,律師當然也要各憑本事賺錢,天下沒有突然掉下的餡餅,地上當然也沒有主動找上門的客戶。
無論是走投無路的公司法人,還是被前夫傷害得體無完膚的女人,乃至于像我這種與異性產生矛盾的窮人,都是他們需要爭取的客戶。
既然需要客戶,那么就要精心安排自己的形象,頭像便是樹立人設的第一關,自己的想法不重要,客戶對自己的想法才重要。
“你要是頂著一個陳浩南的頭像去談案子,別人投訴你不務正業都是輕的,在我們這個行當,頭像必須給人一種法律層面的安全感。”
他舉了一個例子,之前有個喜歡用李云龍當頭像的同行,是四川大學法學碩士,畢業兩年都沒案源,連律所都進不去,甚至向領居家那個被狗咬的大爺主動提供法律咨詢也被拒絕。
后來他突然開竅,換了自拍頭像之后平步青云,年前剛剛找到了指導律師,未來可期。
王律師說,在他們業內,這個現象一般叫做失去頭像自由。
不管你是實習生還是高級律師,也不管你是擅長分割財產還是處理勞務糾紛,當你拿到律師資格證,那么你也就失去了頭像自由。
“就像公雞為了飼料放棄了天空?”我問他。
“更像是至尊寶戴上了緊箍咒,”他說。
他表示,一名合格律師頭像必須讓客戶感受到穩重,感受到你對他的案子志在必得,手到擒來。
“在西安拍的游客照照顯得太浪跡,用教父的頭像甚至連出庭資格都沒有,只有正裝照才能老少皆吃,打離婚官司的女士喜歡正裝照,被裸聊詐騙的男孩也喜歡正裝照,這是我試過二十八個頭像后作出的推論。”
律師這一職業并不容易,有人天上人間,有人茍且偷生,大把的人在網上搞免費法律咨詢都沒人理,也有人整天在律所拿著死工資端茶倒水,你搞一年工傷人損與專利申請,可能還沒有做那些銀行催收業務的律師一個月時間掙得多。
“我們當然可以隨著喜好用其他頭像,但我們更愿意活出一個人樣!”
“所以我們這種普通律師要抓住每一個機會,被仙人跳的中年人可以是我們客戶,被公司強行辭退的程序員也可以是我們客戶,他們收獲正義,我們養家糊口,而代價只是再也不能擁有頭像自由罷了。”
王律師講出這么一大段話后有些氣喘,眼睛飄忽不定,仿佛他真的覺得這并不算是一個什么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