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瀟、汪峰立
5月27日清晨6點半,海拔800米的麗水市縉云縣大洋鎮前村村霧氣未散,茭白種植戶丁興旺干勁十足:“這些茭白成熟后,送到鎮上的農產品倉儲轉運中心,冷鏈車直接就能運輸到寧波,每斤至少多賣2元錢!”百里之外,麗縉高新區內,浙江臻泰能源公司車間里機械臂精準焊接氫燃料電池核心部件,這批產品即將發往嘉興港區。
這是縉云縣“山海聯動”的生動縮影。2016年以來,縉云縣與浙江德清、富陽、奉化和桐鄉等地結對協作,加速推進富陽—縉云“消薄飛地”、“產業飛地”、縉富產業園、特色生態產業平臺等平臺共建,成功招引網營物聯、萬順智能制造、紅普實業等一批優質產業合作項目落地。
從產業協作深度融合到勞務協作務實有效,從消費幫扶擴量增效到文旅協作持續深化,從人才幫扶成效顯著再到科技協作扎實開展……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引領下,縉云縣以山海協作工程為紐帶,走出了一條山區縣借勢破局、跨越發展的新路徑,在多個領域結出累累碩果。
借梯登高
“飛地”建設提質提速
在杭州富陽,以“縉云”為名的大廈矗立于銀湖科技城的核心地帶。大廈建筑主體采用流線型玻璃幕墻與金屬框架交織的立面,通體晶瑩剔透。白日里折射天光云影,夜晚透出的燈火,與科技城的霓虹星河交相輝映。
縉云大廈,是縉云在外地投資建設的首個“消薄飛地”項目,也是富陽和縉云兩地深入貫徹實施“八八戰略”、推動打造山海協作升級版的重要舉措。2020年5月9日,杭州縉云大廈項目正式開工,2023年8月投入使用,目前已吸引路特斯能源總部、天和高科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等企業或項目入駐。
“我們正在努力推動協作從‘輸血’轉向‘造血’,建立‘研發在杭州、轉化在縉云’的協同機制。在建設的過程中,富陽給予的支持,如同給我們吃下一顆‘定心丸’。”縉云縣發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消薄飛地”項目建成的第一個五年,富陽將按照總投資的10%年保底收益支付給縉云;五年培育成熟后,交由縉云縣經營管理,收益為租金收入加稅收分成,相關稅收的本地留成部分100%支付給縉云。截至目前,已實現返利4037.38萬元。
作為“富陽—縉云”兩地深化區域合作、推動協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平臺載體,縉云大廈的經營收益預計可為縉云縣134個集體經濟薄弱村每村每年增加集體經濟收入5萬—6萬元,為1.5萬名低收入群眾每年共增收100萬元。
不止是縉云大廈,富陽—縉云“產業飛地”首個星帥爾高效光伏組件項目在2024年年初已建成投產,2024年新招引的5個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園區配套青江畈9號、10號路已建成通車。
2016年,富陽和縉云結緣于山海協作,多年來,兩地深耕創新協作、路徑實踐,在產業發展、平臺共建、鄉村振興、消薄富民等方面精準發力,先后開發生態旅游文化產業園、網營物聯智慧供應鏈產業園,實施援建項目48個,到位援建資金4073萬元。
山海攜手
創造鄉村發展新機遇
在縉云雙溪口鄉東里村的葡萄基地內,種植大戶項帥戴著草帽蹲在藤架下,仔細觀察著陽光玫瑰葡萄的幼果:“別看現在只有拇指大小,等到7月份的時候就能蛻變成‘綠寶石’。”
2024年,項帥家的葡萄創下了一周30萬元的銷售紀錄。臺州、金華等地的客戶開著冷鏈車在基地排隊,手機收款提示音從早響到晚。這讓從事葡萄種植30余年的項帥直呼:“客戶主動上門買葡萄,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曾經的東里村,是星散在山坳間的零碎拼圖,家家戶戶單打獨斗,幾個常規葡萄品種在粗放管理下勉強掛果,凌晨3點就得運到批發市場,收購價常被壓得很低。后來,在鄉里的帶領下,逐漸從小家小戶種植到現代化、規模化發展。
2021年,葡萄產業迎來新的轉機,東里村與嘉興桐鄉市建立協作關系,村里累計投入446萬元援建資金,建設了冷鏈中心、交易市場、農家樂等項目。項目投用后,葡萄保鮮期有效延長,標準化流程使果品優質率提升至92%,來自廣東、上海的客戶主動上門簽訂意向采購協議,采摘、觀光、研學產業同步發展。目前,全村葡萄種植面積達900余畝,優良品種30余個,年產值近2000萬元。
不止是雙溪口鄉的葡萄借力桐鄉實現產業蝶變,前路鄉與寧波奉化攜手打造的綠色農產品產業,也以澎湃動能破土生長。
在寧波奉化西塢街道亭山的茭白種植基地內,種植戶們的手機屏幕中傳來縉云縣高級農藝師盧保興的實時指導:“縉云的茭白苗要注意蓄水管理,水位保持在15厘米左右。”這種跨越山海的云端對話,已成為茭白產業升級的日常圖景。
為探索前路鄉綠色農產品的發展新路徑,縉云與奉化兩地農技專家進行多次交流探討。2024年,縉云縣農業農村局依托前路鄉蔬菜農事服務中心,把民間自發的購銷升級為有組織、成體系的納統銷售,實現茭白產業生產技術推廣、種植培訓、植保服務、冷鏈運輸、電商平臺等“一條龍”服務。
此外,借力山海協作工程,前路村成功創建了“前路山純”綠色生態農產品品牌,推廣生態大米、山茶油、鴨蛋等優質農產品,通過銷售山海協作消費幫扶大禮包、與結對地區供銷合作社開展戰略合作等方式,為村集體增收近100萬元。
精準幫扶
生態稟賦助力鄉村振興
臨近端午假期,位于縉云縣仙都街道的近云·麗舍、景臺隱墅、丘山半舍等精品民宿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預訂,多數房間都已售罄,這得益于湖州德清與縉云山海協作所結的碩果。
走進依山而建的景臺隱墅,只見外墻和房頂被各種綠植覆蓋,仿佛和山水融為一體。泳池、自助酒吧、茶室、觀景臺等設施,讓該民宿格外有“腔調”。“生意好的時候,需要提前半個月預訂。”景臺隱墅的老板李盛告訴記者,為了建好景臺隱墅,自己曾多次前往德清學習運營精品民宿的經驗做法。
自2002年縉云與德清成為山海協作結對縣以來,兩地堅持“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原則,積極探索鄉村振興示范點共建機制,通過輸入德清在鄉村振興工作上的理念、資本和運營機制,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民宿經濟等業態,加快推進山區跨越式高質量發展。
縉云縣有關部門曾多次組織縉云民宿業主赴莫干山民宿集聚區開展學習,同時邀請德清民宿帶頭人和培訓老師到縉云授課。2018年,德清縣莫干山民宿學校設立縉云分校,傳播先進的民宿經營理念、文化。“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莫干山民宿先進的經營理念和運作模式在縉云得到了運用發展,有力推動了當地民宿業的升級。目前全縣已有51個“麗水山居”精品民宿示范項目,80家“縉云鄉墅”精品民宿,3家縉云民宿躋身中國民宿品牌百強榜。
德清不僅通過民宿產業激活縉云鄉村旅游資源,更將“數字鄉村一張圖”建設經驗注入壺鎮鎮隴東村,打造出具有示范意義的“數治鄉村”平臺。目前村民辦事數字化使用率已達到80%,其中“居家養老”呵護監管模塊平均日活率達到68%,極大方便了該村老人享受醫療、文化、學習等方面的服務。
近年來,隨著“縉云燒餅”等特色美食頻頻進駐湖州、德清等地政府機關食堂,雙方共同促成縉云鴨蛋與德清大姆山食品有限公司的采購協議,麗縉高新區和德清經開區合作共建開放平臺……德清正以系統化幫扶模式推動協作走向縱深,為縉云縣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從飛地園區的機器轟鳴,到產業鏈上下游的緊密協作,從黃帝祠宇前的文旅盛景,到青山綠水間的共富圖景,縉云與對口城市的協作,不僅是資源與市場的對接,更是發展理念與創新基因的深度融合。據統計,2024年縉云縣全縣實現GDP342.4億元,增長7.1%、增速排名全省第11,連續6年保持7.3%左右的穩定增長,總量排名山區海島縣第9。
未來,縉云將繼續深化“山海協作+”模式,在碳匯交易、人才共育、數字治理等領域探索新機制,讓“山”的特色與“海”的優勢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激蕩出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為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書寫更多“山海傳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