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白酒行業,喜歡炒作各種歷史文化甚至是講故事,已經不是什么新聞了,除了講故事之外,自己獨家的釀造工藝,有百年甚至千年以上歷史的酒窖也成了酒廠們互相PK的話題。
茅臺酒更是在“制曲”的釀制過程中,宣稱由女員工們光著腳踩出來的,而且據說必須是二十八歲以下,并且是985、211高等院校畢業的高材生才有機會。
最近,又一條95后女工踩酒曲每天10萬步的短視頻被網友熱議,從網友們的評論來看,顯然這樣的炒作噱頭早已過時,大家并不買賬。
實際上,就有網友測算過,10萬步,1小時4166步,一分鐘69步,還是24小時不休息,而且,即便是鐵人,也不太可能在45℃的室內高強度工作8小時,所以在視頻當中,也出現了大媽大娘的身影,很有可能是95后只是出鏡一小時拍一下視頻,后面的苦活累活都是大媽大娘們干了。
有網友評論稱:難怪曲酒有股三天不洗腳的味道,原來用腳踩酒曲的。老嫗踩出濃香醇厚,半老細踩出細膩芳香,少女踩出綿柔且帶點甜味。
而且,溫度45度的工作環境,這些踩曲的女孩肯定會出汗,有身體汗滴下來,還有腳汗,是不是酒曲要有少女汗味才純正呢?果然是,汗水+腳皮混合酒曲發酵,越喝越有滋味。
這下愛喝酒的酒友們終于發現,這酒不光喝的是純糧白酒,還有女孩子的腳味和汗水。
實際上,和傳統文化元素的加入一樣,人工睬曲,顯然可以為白酒產品增加附加值,提高產品的售價和利潤率。有數據顯示,消費者對文化賦能產品的溢價接受度提升 25%。
眾所周知,白酒的生產成本相對較低,一般占價格的 8%-20%,而品牌溢價(包含歷史文化等因素導致的溢價)可占 20%-50%。例如一瓶標價 2000 元的白酒,實際成本可能不到 200 元,消費者為歷史文化等非產品本身品質的因素支付了較高價格。
而這樣的信息不對稱造成消費者可能因企業對歷史文化的炒作而高估產品價值,且難以準確判斷這些文化元素對酒質的實際提升程度。企業可能夸大文化影響力,使消費者在不完全了解真相的情況下支付溢價。
作為白酒市場的風向標,飛天茅臺批價最近跌破 1900 元,較峰值回撤 42%,說明高端白酒的炒作熱度有所下降,價格有回歸理性的趨勢。
這也是白酒回歸消費本質的一個表現,即價格不再被過度炒作的歷史文化等因素過度抬高,而是更接近產品本身的價值和市場實際需求。
所以,無論是講故事還是炒作95后女工踩酒曲,都不太可能打動現在的理性消費者了。
未來隨著信息透明化與理性消費崛起,“品質可量化”更會逐步替代“歷史不可證”——正如葡萄酒行業從迷信莊園歷史到關注帕克評分,白酒的消費終局必將是風味民主化,白酒行業完全回歸消費本質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圖片來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