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三毛在散文《簡單》里說的一段話:
“我避開無事時過分熱絡的友誼,這使我少些負擔和承擔。
我不多說無謂的閑言,這使我覺得清暢。
我當心的去愛別人,因為比較不會泛濫。我不求深刻,只求簡單。”
人活著,越有邊界感,就越懂得與別人保持距離,不必過分熱絡,也能跟自我保持距離,不能陷入自我感動當中。
最終,帶上邊界感,活出慎獨魅力,在靠自己的歲月里,穩扎穩打,一路前行。
保持適當距離
不管跟誰,都要有適當的距離。就算這種距離我們不好控制,但是也要清楚,要在跟人相處交流的過程里,清醒地知道要保留距離感這種意識。
當我們有了這樣的意識,那么在接下來,不管是跟人共處,還是與人合作,都能夠拿出好的心態,好的狀態,以及必要的清醒的認知,讓這段關系以及相處更加和諧可靠。
適當保持距離,是一種智慧,一種遠見,更是一種清醒的生存方式,如果我們具備了這樣的習慣,那么相信我們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得意,充滿陽光。
作家蘇心說: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像兩棵共同生長的樹木。
彼此靠得太近了,互相滋擾遮擋,肯定長不好,甚至會枯萎。
只有保持適度距離的守望,才能枝繁葉茂,華枝春滿。”
所以說,與人相處,和人交流,都要保持距離,不要自來熟,而是懂得相互理解且相互保留距離。
這樣對你也好,對對方也罷,都是成全。
別總害怕孤獨
害怕孤獨的人,會越來越孤獨。
越來越孤獨的人,注定過不好這一生。
實際上,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具備享受獨處,享受孤獨的能力,就算這種能力很難取得。
但是,其實只要我們咬咬牙,熬一熬,很快就習慣了,而且當你習慣了之后,你會發現其實也沒有那么糟,甚至開始慢慢變得更好。
反而當你跟越來越多的人產生了接觸,有了更多的交集之后,反倒覺得越來越無聊,疲憊。
叔本華說:
“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會覺得刺痛;
彼此離得太遠,又會感覺寒冷。”
這個世界上,我們看似是群居的動物,其實每個人的骨子里,內心里都渴望不一樣的自己。這種對不一樣的渴望,會轉化成一種矛盾的心態。
如果自己不去深入了解和認識,就很難從矛盾當中解救出來,甚至會讓自己變得更加平庸,更加離不開人群。
不要害怕孤獨,要知道自己是需要邊界感,別人也是需要邊界感的。
這樣給彼此保留足夠多且大的空間,最終我們才能夠過得更好。
保留邊界感,方能成事
想要取得成功,離不開邊界感。因為當一個人有了邊界感之后,其實他就是有自覺性,有自律性性的。
因為他會知道什么事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什么話可以說,什么話又不可以說。整個過程當中,不管做什么事,說什么話,都有自己的考量,甚至可以說有自己的敬畏。
也如同作家周國平曾說的那樣: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而一切麻煩和沖突都源于想要突破這界限。”
然后,我們才能夠保留一種邊界感,做好自己的事情,過好自己的生活,能夠控制自己的人生走向,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最終才能夠創造越來越多的可能性,收獲更多的可能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