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伊始,小朋友們通過“法治尋徽記”游戲,邁出了探索法律的第一步。一枚枚印有法槌、天平、獬豸、法典、鑄刑鼎、云夢睡虎地秦簡的貼紙,被稚嫩的小手巧妙地粘貼在空白紙扇上,拼湊出一幅幅貫穿古今的法治圖景。集齊三枚徽章后,小朋友們捧著定制的閩南古厝特色冰箱貼,眼中閃爍的不僅是驚喜,更是對法治精神最初的向往。
在檢察官的帶領下,小朋友們參觀了廈門金融司法協同中心,實地觀摩特色金融法庭,了解世界及中國從古至今的金融及法制發展歷程。
在警安法務科技展廳,AI換臉、人形機器人、云監控、復雜物證的快速識別……法治在數字浪潮下煥發的蓬勃生機和高效運轉,讓小朋友們驚呼“原來法律也可以和高科技做朋友”!
在檢察服務中心,孩子們參觀了最高檢影視中心檢察影視孵化廈門示范平臺、臺胞臺企權益保護辦公室、涉臺檢察聯絡室。
“我爸爸媽媽帶我看過《第二十條》,我知道它是教給我們正當防衛的!”
“原來金雞獎杯是這樣的,真是又漂亮又精神!”
“我第一次知道,原來還有涉臺檢察聯絡室。”
孩子們欣喜地討論著,對檢察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對公平正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在法治教育角,文化的交融與法治的共鳴悄然綻放。臺商投資協會副會長、臺胞檢察聯絡員高瑞華作為嘉賓參與活動并致辭。來自廈門海滄區北附學校的大陸小朋友以一曲歌仔戲《佘賽花狩獵》演繹傳統文化中的規則精神與家國情懷,來自育才小學的臺胞小朋友深情獻唱《回家的路》,用歌聲講述兩岸同根同源的故事,演繹對家園深深的愛。小小的舞臺飽含著大大的能量,臺下觀眾深受感染,掌聲雷動。
最動人的畫面定格在“法治彩虹手掌墻”——這一棵象征正義、公平、安全的“法治之樹”,“長滿”紅、藍、綠三色印泥交織的樹葉,每一片葉子都由兩岸小朋友緊緊相貼的手印組成。這幅作品將被制成法治宣傳筆記本,成為跨越海峽的成長見證。
法治的種子需要共同播種。一枚徽章、一次參觀、一場合作創作,都在小朋友們心中埋下敬畏與熱愛的種子。臨別時,兩岸小朋友們拉著手約定:“等我們長大后要用法律守護更多人,還要辦一個屬于我們自己的法治主題畫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