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叔敖與當陽
孫叔敖(公元前630—前593年)名敖,又名蔫敖,字孫叔,郢(荊州區紀南城)人,春秋時期楚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水利專家。楚莊王時期(公元前613一前591年)任楚國令尹,約活動于公元前600年前后。敖任楚國令尹時,輔佐楚莊王改革內政,興辦教育,整頓吏治,懲治污吏,加強軍備,使楚莊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孫叔敖在任時政績卓著,“治楚三年,而楚國霸”(《韓詩外傳》卷2)。任令尹前,他注重發展生產,在期思(原蔣國地,楚滅之設邑,今河南固始北境)一帶征發民工排除積水。在雩婁(今河南固始東南)開挖渠道,修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型渠系水利工程——期思陂。期思陂的修建,使楚國“收九澤之利,以殷潤國家,家富人喜”。被楚莊王任命為令尹后,“秋冬勸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樂其業”(《史記·循吏列傳》),為保障農業發展,他組織楚人興修水利,整治塘堰,“宣導川谷,陂障源泉,灌溉沃澤,堤防湖浦,以為池沼”。
史書所傳孫叔敖所建水利工程還有:
一為《后漢書·王景傳》所載,“(廬江)郡界有楚相孫叔敖所起芍陂稻田?!鄙众樵诮癜不諌劭h境,歷史上號稱灌田萬頃,經歷代民眾不斷治理,至今仍在發揮效益。
二為《史記·河渠書》所載,“于楚,西方則通渠漢水云夢之野。”這是他在江陵主持興修的一項水利工程,后人稱這項工程為云夢通渠(亦稱為楚渠),渠首在今季家湖楚城附近,從這里引沮漳河水進入紀南城上方,就是現在的觀橋河(又名太暉港)附近,是古揚水的一支。通渠引沮漳河水濟揚水(陽水)。它不僅溝通了江漢之間的航運,還可灌溉兩岸農田。通渠的另一端在今沙洋附近。西晉時的揚水(陽水)運河,宋代時的荊南漕河都是在云夢通渠的基礎上疏挖而成的。
相傳他死后歸葬于郢白土里,即今日湖北當陽兩河鎮孫家場一帶,至今有后人存在,與附近雙宗祠即伍子胥,申包胥的墳墓一起,蔚為大觀。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在今沙市區中山公園東北隅(春秋閣旁)立“楚令尹孫叔敖墓”衣冠冢的石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