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下午,由中共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委員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民政局指導,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商務印書館主辦的《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志(1993—2023)》出版座談會暨“教育強國·基金會何為”研討會在上海社會科學院小禮堂舉行。活動旨在探討社會組織在推進教育強國建設中的使命擔當和探索實踐,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助推教育基金會高質量發展,發揮志書“存史、育人、資政”的作用,賦能樞紐型、智庫性、頭雁式社會組織建設,以“頭雁示范”帶動“群雁齊飛”,匯聚建設教育強國強大合力,營造崇德向善良好社會氛圍。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顧紅亮指出,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發揚首創精神,在全國率先編纂出版首部基金會志,不僅為上海教育系統增添一本有分量、有質量的志書,也為新時代教育公益事業提供了一份鮮活樣本,為上海教育守正創新、建設世界一流教育提供了獨特經驗和視野。他希望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以《會志》出版為新起點,聚焦推進教育改革新任務、聚焦構建教育公益新模式、聚焦打造教育發展新標桿,勇當教育強國的“先鋒隊”,為上海教育“施工圖”落地提供堅實支撐,為教育強市、教育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范傳偉在致辭中指出,《會志》的厚重篇幅生動記錄了基金會30年的奮斗足跡,彰顯了社會組織在服務國家戰略、參與社會治理中的獨特價值。此次研討會進一步明確基金會在教育強國中的使命定位,以“頭雁”擔當引領社會組織協同發展,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提供“上海經驗”,為健全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貢獻社會組織的智慧和方案。
據《會志》主要撰稿人、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戴建國介紹,《會志》共有版面字數100多萬字,收錄圖片150多幅,列有表格210多個,全面展現基金會30年發展歷程,為教育類基金會樞紐型組織建設的未來提供了研究經驗和思考基柱。正如方志專家洪民榮提出的,該書的出版代表著基金會志類志書零的突破,是該類志書的首次出版。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王玉梅指出,地方志作為“一方之全史”“文化之根脈”,在服務教育強國建設中具有獨特價值,理應成為記錄教育歷程、傳承教育精神、賦能教育發展的“文化基石”。
市文史研究館館員熊月之指出,開放、創新、包容是鮮明的上海城市品格,也是貫穿基金會30年發展歷史,浸潤基金會各項實踐,滲透基金會各項工作的“靈魂”。基金會成立以來,始終貫徹“支持教育、服務教育”的宗旨,秉持“聚財、匯智、促善、育人”的工作方針,彰顯開放、創新、包容的上海品格。編撰《會志》,不但必要,而且極有意義,不僅可以為其他基金會提供學習的樣板,也是化小成為大成、積小善為大善的創新之舉。
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王榮華做總結發言。他指出,地方志天然具有“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社會功能,除了編志、出志,我們更要讀志、用志,充分發揮志書資政服務的智庫功能以及啟智潤心的育人功能。他強調,匯智,是基金會募集、管理、使用資金過程中,實現倍增效應的關鍵環節,更是基金會提升創新發展能力、助力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向上海圖書館、上海市陶行知研究協會、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社科院、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師范大學等單位代表贈書。
《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志(1993—2023)》,商務印書館出版
原標題:《《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志(1993—2023)》出版座談會舉行》
欄目主編:朱自奮 文字編輯:蔣楚婷
來源:作者: 陳 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