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 8 部門發布《“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作為我國制造強國建設的主攻方向。其中提到,到 2025 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大部分實現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初步應用智能化;到 2035 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全面普及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基本實現智能化……
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截至 2024 年 12 月 20 日,我國已建成 1200 余家先進級智能工廠和 230 余家卓越級智能工廠。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每 40 秒下線一輛汽車;太重智能高端液壓挖掘機產業園區,只需 8.8 分鐘,一塊鋼板便可以跑過 5 公里長的生產線,變身成為工程挖掘機的一部分......中國正在實力演繹從“制造”到“智造”。
此外,DeepSeek 的火爆出圈讓 AI 成為人人觸手可及的工具;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的舉辦,不僅是一堂成長課,更是機器人走向生活場景的必經之路,正如第一架飛機、第一輛汽車的出現。算法和模型的升級迭代使得智能制造有了更堅固的基石。
在這波智能制造的浪潮中,眾多企業正以創新為引領,積極布局未來。它們不再滿足于單一的技術突破,而是致力于構建完整的智能生態系統,從“制造”邁向“智造”,從“技術孤島”走向“生態大陸”。它們正通過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信息化、自動化和物聯網技術,推動生產流程的智能化升級,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產業鏈和供應鏈。
為了給智能制造公司一個分享的舞臺,讓更多人看到智能創新的趨勢。自 2020 年以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已與中關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園攜手舉辦了 5 場“尋找聰明公司”系列活動,吸引了數百個創新項目參與,其中超過 50 個重點項目在活動中進行了集中分享,涵蓋智能制造、生命科學等領域。
2025 年 6 月 5 日,由《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與中關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園聯手舉辦的“2025 尋找聰明公司”系列活動·智能制造專場(第二場)將在北京海淀·金隅智薈中心舉行。本次活動將聚焦智能制造 2.0 與數智生態構建,通過場景化項目分享與資本對話,挖掘具備產業鏈重構能力的”生態引擎型“企業,推動單項創新向系統性突破升級。
本次活動將集結多家智能制造、信息化、機器人領域最具潛力的企業分享,數位一線投資機構代表現場點評,共同探討智能制造如何為人類帶來更加美好的未來,發現上述領域中正在或即將改變未來的聰明公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