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公眾號,人間羅盤,方能閱讀正文《2025,今年的行業該咋選?今年的志愿該咋填?》
昨晚聊行業分析的時候,好些讀者紛紛留言問我怎么看上了熱搜的某銀行。
該銀行表示,為自己的客戶,提供了幾十個實習的名額,有知名外企,也有國內的知名大廠。
要求,原私行客戶,新增存款不低于500萬,新開通客戶,新增存款不低于1000萬。
且實習期內,存款不可挪走。
網上議論什么呢?議論不公平,你看,實習機會都被有錢人都拿走了。
實際上這事兒咋說呢,你得換個視角看問題。
網傳的那份名單里的企業未必都是真的,一家銀行不可能是這么多大企業的客戶。
但是,是某些大企業的客戶,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而且我看名單上的企業都是私企,私企用人并不牽涉什么公不公平的問題,因為私企用人從來也不公示。
不會說我招個誰,還要貼出來,讓全社會監督十五天。
一千萬,跟這家銀行放一年,你最少最少,也要損失20萬的無風險收入。
換言之,這件事本身就是用20萬塊錢,買一個實習機會,或者說,買一個培訓機會。
實習就等于培訓嘛。
無非買的方式是通過銀行,你成為銀行的客戶,銀行作為某些大廠的客戶,那么你也就間接成了大廠的客戶。
你站在私企老板的角度想一想,咱們的客戶,要安排自己的孩子來實習,而且是交了學費的。
有問題么?
培訓機構收了學費還有指標的,要給孩子提升多少分。
實習可不用這些,他來了,你安排個人帶他,你就當多個打雜的,你不用保證給人孩子培養成材的。
這買賣不虧呀。
所以這件事如果你深挖,會發現這不是什么公不公平的問題。
而是牽涉另一件事。
牽涉什么事呢?牽涉工作的分類。
工作有兩類,一類是在大城市,核心區域,CBD,吹著空調,喝著咖啡,穿著體面。
另一類是什么?是地域,工作性質,工作環境各方面,都不讓人那么滿意的。
地域方面,比如要求你去縣城,要求你去西部地區,要求你常駐海外。
性質方面,也許是海員,也許需要常年出差,一年只有5天回本部述職。
環境方面,也許需要下工地,也許附近是礦山,都是男的,一個女的都見不著。
你注意,我還沒談錢呢。
我只是在講工作體驗,就分成兩類。
前者不一定比后者掙得多,俗稱體面的工作不一定掙得多。
地鐵上被擠得像沙丁魚罐頭,手里的煎餅都快握不住了,還忙著和客戶在電話里溝通兩個億的生意。這樣的場景,在基層金融從業者身上并不少見。
因為說到底,想要留在大城市里的人多,想要工作在CBD的人多,想要衣著體面的人多。
俗稱很多人,他想要掙錢,但他更想要體面。
于是體面工作的求職者們的供應,就遠大于崗位需求。
我前兩年在新疆旅游的時候,在某個縣城跟導游聊天,他就跟我講,愿意來這個縣城上岸的年輕人很少。
經常是報名的人比要招的人都要少。年輕人愿意去哪里呢?愿意去烏魯木齊,去西安。至于東部沿海大城市,那就競爭很激烈了,動輒什么清北的考進街道辦。
我就問他,那這個縣城招不足怎么辦?
他說,獎勵唄。如果你肯在當地干滿五年,就可以把你調回烏魯木齊,以此吸引年輕人。
其實那個縣城很漂亮,風景優美,尚且如此。
他說的這件事,在很多地方都有,私企也很普遍。
我2012年創業的時候,招過一個銷售,某大廠的,在海外干了五年,跑過30多個國家,當時他是要回來和媳婦結婚。
在我這里干了幾年之后,婚也結了,房子也買了,娃也生了。他跳槽了,又去了另外一個大廠,做什么呢?
繼續做海外銷售。
他其實是想常駐國內的,但是人家大廠不愿意,百般忽悠,繼續哄著他出去。
大廠也難,員工們都想留國內,愿意出海尤其是去欠發達國家的,很少。
你只能各種威脅利誘,利誘主要是補貼,相當于你國內兩倍的薪水。
威脅那就是看誰年紀大了,或者看誰業績不好,就跟他講,你有兩條路:要么去海外,要么去公司外.......
所以我昨晚在2025,行業分析與志愿填報里面說,我說那種死板的誤以為我讀個什么學校,填個什么志愿,我就可以去什么城市,有什么人生。
這種想法,太刻舟求劍了。
你把人生當成了科舉,一甲直接進翰林院,二甲入庶常館學習,三甲下放縣城。
現實中根本不是這回事。
現實中實際上不停的在玩一個叫做供需的游戲。
一旦不平衡,就會迫使另一方,逼問你,你還跟不跟?
你想想看,我們站在求職者的角度,或者說站在父母的角度,很多家庭的需要確實是體面大于收入。
你說海外發兩倍薪,問題是遠呀,不著家。
就像海員掙的多不多?多。問題是,常年漂泊在海上,別回頭媳婦給你戴個帽子。
那技術支持人員,他也不樂意出差,也不樂意動輒常駐客戶附近,一年住十一個月的酒店,成天不著家。
就像很多出生在大城市的孩子,他是不愿意下縣城去工作的。
你把這些都考慮進去之后,就會發現體面的工作,大都市,大企業,大平臺,講講PPT,調度下資源這種崗位,供不應求。
供不應求就會出現什么?
你給多少錢其實已經不重要了,你給咱娃把體面的差事安排上,這才是重點。
有些家長,他甚至愿意每年給你帶來100萬的利潤,只要你給他娃安排一個20萬年收入的體面工作。
那么你站在經濟原理的角度想一想,這件事,誰能拒絕?
相當于他每年給你80萬的凈利潤,還白送你個人使喚。
站在對方的視角下,這就是他們想要的,他們想要自己的孩子留在大城市,留在核心區,可以朝九晚五,可以娶妻生子孝敬父母。
可是我們站在一般求職者的角度,你就會發現一個尷尬的事實。
那就是你所能謀求的崗位,更少了。
因為人家是付費上班的,你是要拿工資才肯來上班的,你和他怎么爭呢?
所以你經常會發現大企業,尤其是金融機構里面很有趣。
寫PPT的是一部分人,講PPT的,是另一部分人。
你寫的工作輸出,未必輪得到你去講,因為那些簡單的,容易的,光鮮的事情,要留給那些付費上班的人去做。
你不是不能打敗他,但是要靠實力。
他只能走個流程,你能提供高的投資回報率,那你就是大拿,任何情況下,你都能留下。
可如果不能呢?
你就會發現,體面與掙錢之間,實難兼顧。
有些人就被迫出差了,有些人就被迫出海了,有些人就被迫下縣城了,有些人就被迫下工地下礦了。
因為他發現,想要支撐那個體面的開銷非常大。
同樣是實習生,同樣不拿錢,人家穿著幾萬塊的定制西服,就住在公司門口,你距離自己的出租房,要兩個小時車程。
別說未必能轉正,即便轉正后,你會發現自己的收入很可能所剩無幾,因為要維系那個所謂的體面,開銷不菲。
公司讓你出席酒會,接待大客戶,會給你置裝費么?不會的。
其實他們不會拒絕誰,就是用這種方式,一步步的讓扛不住的人,自己主動走掉。
如果你真的優秀到令人發指,老大就會給你批一筆錢,幫你撐過最初的階段,直到你收支平衡。
于是到最后你就會看到兩種人,要么是家境好的,要么是真的牛的。
前者的用人成本是負數。
他們的家人,給公司帶來的利潤,已經超過了用他們的成本。
后者能夠創造的財富,是遠大于他們的人力成本的。
你看到了吧?體面,也可以作為工資的一部分,支付給員工的。
從南京到北京,買家是不可能有賣家精的。
生活中你能夠獲得的每一樣,都標好了價格。
2011年,我在甲方工作時,自己人之間時常戲謔,你得到的每一樣東西,都是給你算進收入里面的。
好比這份工作穩定,這份工作輕松,這份工作體面,這份工作可以指揮乙方讓你感覺好,這一切,全都是標了價的。
全都是要從你的收入里面扣掉的。
因為上面那些要素都可以用來吸引求職者,一旦供應大于需求,那便可以壓價。
甚至可以用來和他們的父母進行資源交換。
于是你就會發現甲方里面有錢家庭的孩子特別多,因為沒錢的,他根本待不住。
他能選擇的是我先去乙方,我出差,我加班,我甚至被派駐偏遠的地方拿補貼,回頭我卡著年齡,卡著甲方能夠容忍的最大年齡,再考回甲方養老,從此和妻兒團聚在大城市。
而且你要注意,我這里舉的這些,都是人性而已。
事實上,你的行業選擇,你的志愿選擇,更重要的是什么?
是我昨晚聊的,這些個行業本身。
昨晚就有讀者問我,你為什么不給一個答案,應該填什么志愿,而是去講各行業分析了?
答案就在于此呀。
你自己想想看,所有孩子不顧及自身情況與訴求,都填了同一個志愿,回頭什么結果?
一起掉坑里唄。
這就是最簡單的供需原理。
所以重點才會是行業分析。
你知道每個行業七年后大概什么樣子,然后你看,哦,原來我七年后會有這個,它要枕頭,我有枕頭,我們倆卡牢了。
或者你發現,它七年后的階段跟你七年后的階段不匹配,那它就不是你的良配嘛。
你想掙錢,你想自立,那你就得操這么多心。
或者,你不想學這些也可以。
讓你爹給你多存幾個一千萬,回頭讓他給你買個體面唄。
關注公眾號,人間羅盤,方能閱讀正文《2025,今年的行業該咋選?今年的志愿該咋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