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大練兵活動中,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獲評“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大練兵省級表現突出集體”。自2016年生態環境部開展“執法大練兵”活動以來,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已連續9年獲此殊榮。這背后,是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認真貫徹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執法新要求,用科技做引擎、以融合為路徑、把機制當軌道、以發展為目標的探索實踐。
以科技為引擎,構建環境執法新模式
新形勢下,面對執法人手不足、疲于人海戰術、規避人情干擾等新問題,如何實現環境違法行為的精準打擊?江蘇以“大數據+指揮調度中心+智慧執法”為標志的數智執法體系給出答案。2024年6月,江蘇被生態環境部確定為全國首個非現場執法試點省份。
江蘇運用“平臺+技術”,讓非現場執法擁有“最強大腦”。全面升級生態環境智慧監管平臺,將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污染源監管等230項數據資料進行整合,打通79個環保信息系統之間的信息壁壘,形成全量數據庫。與此同時,引進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開發建立推理模型、報警規則等八大類80個數據多源融合分析模型,實現風險線索精準發現、自動分析和預警。
在實踐中,江蘇運用“制度+隊伍”,制定自動監測數據、非現場執法等方面政策法規,讓非現場執法有法可依。組建“1+13”數據戰隊,省廳執法局和13個設區市執法局均組建“數據室”,常態化開展非現場執法全程推演,分組分專業開展數據研判,在實戰和培訓中不斷提升戰隊智慧執法能力。
非現場執法怎么用,用在哪里?江蘇運用非現場提醒、非現場甄別、非現場巡查、非現場檢查、非現場處罰、非現場稽查等“六大場景”,讓非現場執法實現“無事不擾”。通過不同類別的科技手段加持,逐步實現執法監管工作“不在現場、但能感知現場、還原現場、裁定現場”的目標。
以融合為路徑,實現整合資源新突破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秉持合作共贏理念,以多維融合為路徑,在生態治理上積極推進資源整合。
一是實體平臺促“人員融合”。成立實體化運作的生態環境保護聯勤中心,設置數據監測崗、研判分析崗、線索處置崗、綜合信息崗等四個崗位,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江蘇省公安廳派人常駐辦公,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由行刑銜接向聯勤共治轉變。
二是科技賦能促“數據融合”。與公安、交通、稅務等部門數據基本實現融通共享,常態化開展四大方向數據研判(危廢非法轉移、在線弄虛作假、廢水偷排直排、第三方造假),成功查獲制售使用機動車排放檢驗作弊設備、非法處置廢礦油等大案要案。比如:在轟動全國的“滁河水污染事故”中,南京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采用“衛星遙測+無人機拼圖+北斗軌跡追蹤+特征污染物溯源”等技術,為盡快鎖定真實污染來源、堵截污染傳輸通道提供有力執法保障支撐;2024年11月,根據AI前哨系統對某機動車檢測公司在部分柴油車在加載減速過程中存在“氮氧化物數據陡降”這一特征所分析出的預警,蘇州市執法人員成功查出該監測機構替氣替檢的違法行為。
三是分級辦理促“上下融合”。依托聯勤中心,對問題線索實行分級分類處理,輕微情況由環保臉譜點對點發給企業進行實時提醒,一般線索交市級聯合核查后反饋,重點線索由省聯勤中心直接派員查實后交由屬地跟進偵辦,疑難復雜線索由公安機關和行政部門同步參與調查,形成跨區域協同共治新局面。
以機制為軌道,邁出隊伍管理新步伐
江蘇省廳始終把隊伍建設作為核心競爭力,緊扣執法大練兵“全年、全員、全過程”總體要求,注重執法全鏈條、全流程的把控,健全工作機制,讓執法從前端、中端到末端環環相扣,不斷打造“有擔當、有能力、有作為”的現代執法隊伍。
在執法前端,巧妙運用工單管理制度明責任。對所有的執法活動進行全流程工單制管理,要求執法人員對每一次執法檢查負責,對每一起行政處罰負責,減少廉政風險,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在執法中端,靈活運用專項執法制度促提升。出臺《江蘇省生態環境異地執法管理辦法》,按照“執法一套流程、裝備一個標準、著裝一種樣式”要求開展異地交叉檢查,有效避免隨意執法、逐利執法。開展機動車排放檢驗領域第三方機構整治、太湖安全度夏、固體廢物非法處置傾倒等專項執法行動,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改善。
在執法末端,充分運用案卷評查制度顯效能。依托省生態環境案卷質量管理系統,通過線上和線下同步、評查與點評協同的方式常態化開展案卷評查工作,切實提高案卷質量。常態化開展執法稽查,矛頭直指執法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初步形成執法監督工作體系。
以發展為目標,呈現包容審慎新格局
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執法監管只是手段,促進綠色可持續發展才是目標。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高企業獲得感,江蘇從理念、節奏、方式著手,推動執法華麗轉身。一是轉變執法理念,頒布實施《關于優化生態環境執法方式助力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全面回答了當前執法工作的目標定位、總體思路和行動準則,為全年執法工作指明方向。二是把握處罰節奏,在前期聯合長三角地區印發《生態環境領域輕微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清單》基礎上,又印發《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裁量規則》,進一步明確了不予處罰、從輕、減輕處罰情形和操作流程,讓執法有力度也有溫度。2024年,全省不予處罰案件累計1527件,從輕處罰案件2049件。三是改進監管方式,通過案例解讀、短劇展播等多種形式實現升維普法,蘇州市自查自糾、無錫學法送分等形式營造良好守法氛圍;通過持續動態更新正面清單企業,讓更多企業享受政策紅利;通過常態化開展“提醒式”執法,創新開展“環保體檢”志愿服務,南通“邀約式體檢”服務項目深受企業歡迎。
正確處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系是生態環境的時代課題。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將緊握“科技引領”這個密碼,加快構建智慧執法體系,用新技術、新裝備、新手段的實踐運用,拓寬違法犯罪線索的發現渠道,讓環境執法更精準;用普法促進執法,推動有案必查、無事不擾,以高水平執法呵護經濟高質量發展,通過全面改革創新,讓執法工作始終“走在前、做示范”。
供稿 | 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局
編輯 | 張石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