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陳立澤 楊婷 記者 鄭亞雷)近日,西北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外科團隊以精湛技術、醫者仁心,攜手多學科力量,為一名復雜危重患者點亮了生命的曙光。這場救治的背后,是醫患同心的感動,更是多學科協作的典范。
輾轉求醫未果 生命垂危之際的抉擇
患者王女士多年前因嗅神經母細胞瘤合并顱腦轉移接受經鼻顱腦手術,并接受多次放化療,她一度恢復良好,但此次突發昏迷讓全家陷入慌亂。輾轉多家醫院后,頭顱CT檢查提示其顱內惡性腫瘤復發,病情危重。多家醫院因手術風險高、預后不明而建議保守治療,家屬幾近絕望。
抱著一線希望,他們來到西北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外科。接診醫生迅速組織團隊評估病情:顱內惡性腫瘤復發已導致嚴重腦水腫,腦疝風險極高,隨時可能危及生命。神經外科團隊反復研討后認為,唯有緊急實施手術,才能為患者爭取生的機會。
信任橋梁:一場“走心”的醫患溝通
面對生死攸關的手術,家屬的疑慮與擔憂難以消散?!笆中g風險有多大?”“術后真的能醒嗎?”家屬的每一個問題都沉甸甸地壓在醫生心頭。
神經外科主管醫生用通俗易懂的示意圖講解病情和手術原理,結合影像資料分析病情進展,并分享類似病例的成功經驗,"我們團隊經歷過上百例類似危重病例的搶救";護理團隊則從護理角度說明術后護理方案。
“醫生把利弊講得清清楚楚,連風險預案都提前告知。我們感受到了他們的真誠和專業。”患者家屬回憶道。當夕陽穿透病房窗簾時,家屬紅著眼眶在同意書上簽下名字。這個決定背后,是醫生連續和耐心的病情解釋,是護理團隊主動協助病患照護的細致,更是醫務科連夜開通綠色通道的擔當。
生死時速:精準手術創造生命奇跡
在手術麻醉科的緊密配合下,手術團隊憑借豐富的經驗,順利完成手術。術后,患者轉入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醫護團隊24小時動態監測生命體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奇跡在第二天清晨降臨——患者的手指微微顫動,隨后緩緩睜開了雙眼!這一刻,家屬的淚水與醫護人員的笑容交織,病房里涌動著重生的喜悅。
嚴謹到底:多學科會診護航長遠康復
盡管患者已蘇醒,但該院神經外科團隊并未松懈。嗅神經母細胞瘤病史、此次顱腦病情、后續放化療方案、心理康復支持……,每一個細節都關乎患者的未來。
出院前,神經外科主動發起多學科會診(MDT)。在醫務科喬曉利主任的統籌協調下,病理科崔凱主任對腫瘤性質進行深度分析,影像科周濤主任精準解讀病灶演變,心身醫學科羅利玲副主任醫師針對患者術后情緒、心理制定干預方案。長達數小時的討論中,專家們從各自專業角度出發,為患者量身定制了兼顧療效與生活質量的個性化治療路徑。
“即使患者出院了,我們依然要跟進她的健康”,這份貫穿治療生命健康全程的嚴謹態度,正是西北大學第一醫院“生命至上”理念的最佳詮釋。
醫者心聲:技術是基礎,共情是溫度
“危重癥救治不僅需要技術過硬,更要讀懂家屬的焦慮與期待?!鄙窠浲饪评钊A主任醫師強調道。在這場救治中,神經外科團隊始終將人文關懷融入每個細節:為節省家屬往返時間,醫生主動添加微信同步病情;為緩解患者蘇醒后的陌生感,護士在床邊無微不至的照護與鼓勵;甚至患者出院時,團隊還精心準備了居家護理手冊和復診提醒清單。
背后的力量:以團隊之名守護生命
近年來,該院大力推進多學科協作機制建設,完善急救綠色通道,為復雜病例救治提供了堅實保障。
神經外科護士長趙姣特別提到:“從手術室的設備支持到后勤部門的應急響應,每個環節都彰顯著醫院‘以患者為中心’的管理理念?!?/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