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包法利小姐
來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出走的決心》原型蘇敏亮相戛納。在經歷了30多年壓抑的婚姻后,56歲的蘇敏于2020年9月24日,開著一輛白色Polo車獨自踏上自駕游征程,并將經歷分享在網絡上,意外收獲大量關注。2024年9月,根據她真實經歷改編的電影《出走的決心》上映,收獲1.24億元票房和豆瓣8.8的高分,此次蘇敏受品牌方邀請,作為電影原型踏上戛納紅毯。
蘇敏回應此次經歷時難掩激動,她表示,第一次出國,站在戛納紅毯就像做夢一樣,既緊張又興奮,幸好有導演尹麗川一路牽著她的手 ,給了她底氣。
蘇敏的故事令人振奮,那句“離婚就是最好的醫美”又被高捧。光鮮總是被人看見,誰懂背后的掙扎。今天,我們分享一篇驚醒夢中人的文章,希望你我都擁有跨越傷痛的勇氣,活出自己。
1
分離必然伴隨陣痛
麻煩大家先從集體口嗨的眩暈中醒過來,離婚不是爽劇,它首先是一種預料之外的失去。
當年兩人在婚禮上互訴愛的誓言,不是為了同行半路、一別兩寬的,而是期待著和和美美共度余生的。
這期間,兩人共筑愛巢、編織了許多美好的回憶,也曾忍耐、妥協、付出,為經營婚姻做出種種努力。
因此,走到離婚這一步,必然意味著期望的落空和昔日美好的一去不回。
一張普普通通的離婚協議書,積攢了多少的失望、委屈與憤恨,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
如果不去經歷一個梳理和消化的過程,就很容易陷入負面情緒的漩渦中。
在眾多負面情緒中,比較常見也比較致郁的是“自我懷疑”。
這是人在面對失控事件時,全能自戀遭到嚴重損傷的自然反應,就覺得“一定是我做錯了什么,一定是我不夠好,才會造成今天的局面”。
具體表現為:
1、后悔不堪,認為婚姻荒廢了人生
底層邏輯是對這段婚姻的否定,他們內心總會如此假設:這幾年若是不結婚干點別的,一定會比現在過得好很多吧?
2、自我苛責,覺得對不起父母和孩子
將婚姻關系的破裂歸咎于自己,看到家人為自己擔憂傷心會感到十分自責,有孩子的話,就更容易觸發內心的脆弱開關——
“他好像沒有以前開心了,都怨我沒能給他一個完整的家庭”。
與自我懷疑緊緊相連的是愧疚感——愧對人生、愧對家人,這會對一個人的自信和行動力產生不小的破壞力。
馬伊琍就曾說,和文章離婚后她經歷了很長時間的抑郁,做什么事情都不太有力氣,第一次體會到爬不起床的感覺,每天都恍恍惚惚、昏昏沉沉。
另外,離婚不只意味著離開一個人、分隔好財產,更意味著打碎一個曾經承載許多個人價值的容器。
以前總能享受到被另一半需要的感覺,現在突然要獨自面對四面墻壁,難免生出被拋棄的落寞感與恐慌感。
這跟很多小伙伴裸辭后的心態是類似的,剛開始幾天可能還會覺得很開心,但過不了五天,突然就慌了,看到清晨照進窗戶的陽光都會覺得不知所措。
不只關乎下月房租怎么交的現實問題,更多是一種源于內心的深層焦慮,仿佛自己被社會和同齡人甩到了一個空曠之地,無人問津、無人需要,自我的價值感無處依托。
對于離婚人士亦是如此。
如果工作順利倒也罷了,能夠對情感生活的缺失起到一個平衡作用,這大概也是很多離婚后的女明星看上去滿面春風的原因——情場失意,職場得意,好歹能占一樣。
但對于平凡的大多數來說,不見得有如此幸運,尤其是女性,大齡、帶娃、資產一般、工作一般,不論在勞務市場還是婚戀市場都算不上一個“好賣相”,想要重振旗鼓必然會面臨重重阻力。
壓力只增未減,內核碎裂亟待重建,在內憂外患的風雨飄搖中苦苦掙扎,才是平民百姓離婚初期的真實現狀。
2
離婚讓問題無處可藏
很多人都下不了快刀斬亂麻的決心,是因為再有問題的婚姻從表面來看也好似一襲華麗的袍,而離婚等于徹底把袍子掀開,讓里面的虱子無處可藏。
打個比方,有人為了在茫茫人海中求得一份安全感,寧愿忍受自己的懦弱、對方的冷漠,也要保全一段名存實亡的婚姻。
等到忍無可忍選擇離婚時,雙方一攤牌、一吵架,問題全部被擺到臺面上,TA不得不面對自己的性格弱點以及“他沒有那么愛我”的事實,再也無法自欺欺人。
選擇了離婚,就等于為某一部分諱莫如深的真實解封,各種面目猙獰的問題會山呼海嘯般地爆發出來。
那里有婚姻的不堪,也有自己的不堪,叫人一時招架不住,人生幾乎面臨前所未有的一片狼藉。
就像電視劇《我的前半生》里的羅子君,在結束婚姻前,她不覺得自己有問題,“你負責賺錢養家,我負責貌美如花”,網上雞湯都這么說的,媽媽也是這么教的呀,每天逛街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老公不是也很開心嗎?
等到發現老公出軌后,她才大夢初醒:自己努力保養,一身名牌,竟然比不上一個姿色平平的單親媽媽,老公得是有多厭倦自己?令人艷慕的幸福闊太,原來是蒙在鼓里、一廂情愿的傻子?
婚姻的失敗將她的頭摁到鏡子面前,一點一點看清了自己的天真、可笑、懶惰、貪婪……
所以痛是痛的,殘忍是殘忍的,但和其他的挫折一樣,離婚也能提供一個成長的契機。
失去了習以為常的庇護所,你必須要學會獨自面對,走出了和諧美滿的幻夢,你必須要試著和問題共存。
從這點來說,所有離婚人士都應該樂觀一點,感到痛不欲生的時刻往往也是覺察到潛意識后迎接新生、重寫命運的時刻。
3
走出離婚的陰霾
還記得恢復單身不久的李靚蕾說的嗎?人生是10%發生在你身上的事,90%你的反應。
一個人的過往經歷可以是故事,也可以是事故,關鍵在于你如何解讀它。
發生了就發生了,人生里沒有幾段故事反倒顯得空白,無需去否定和抹煞什么,更無需自責,換一種方式去接納和消化,看似不堪的經歷才可能會成為你茁壯成長的養料。
就拿離婚來說,你可以說那是一場婚姻走向失敗的標志,但換個角度,又何嘗不是種及時止損?
有些夫妻,現在不離,可能兩年后還仍在共生絞殺、彼此折磨,問題并不會隨著時間推進而自動解決,而強行隔離,至少可以讓一部分問題與自己無關,輕裝上陣早一點,新生活就到來得快一點。
此外,離婚意味著分離,也同時意味著充分的獨處空間。
曾經被婚姻占據的時間,現在正好可以加倍地還給自己,做一些想做但一直未做的事,從自己身上發現更多意想不到的側面,并與之和諧相處。
所謂重生,是從對自己誠實和對自己負責開始的,而獨處能讓你無比清晰地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那正是你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離婚當然也意味著自由,自由總是和未知、危險連在一起。
但這也并非全是壞處,把一個人扔到嶄新的情境中,能最大化激發他的勇氣,就好像把一個人扔到海里,撲騰來撲騰去,也許就撲騰上岸了。
很多人在離婚初期,都會感到茫然無措,覺得前途一片灰暗,可走著走著,峰回路轉,竟然也能尋到一片柳暗花明,那里有更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好友親朋。
等到那時,哪里還有空糾結上一段婚姻中的是與非?
重新找回價值感和歸屬感,“離婚后遺癥”就能被治愈大半。前提是你要相信,天高地遠,風水輪流轉,人生并不會因為某一場羈絆就戛然而止。
所以離婚也確實不是什么洪水猛獸,不沉溺、去反思、敢孤獨、敢蛻變,這個婚你就白離不了。最后,用一句歌詞來結束本文:“誠心祝福你,捱得到新天地。”
--------End---------
繼續閱讀:
作者簡介
文章轉載自曾奇峰心理工作室,2000多篇原創親子/兩性/個人成長心理文章,精神分析學習,9年陪伴,少點內心的沖突,多點精神的自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