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又搞了個大新聞!《關于高水平建設 “航運浙江” 的實施意見》一出臺,最吸睛的就是 “謀劃推進浙贛運河” 這事兒。消息剛傳開,朋友圈都炸鍋了 —— 這條從杭州、衢州直通江西上饒、南昌的運河,足足 760 公里長,要打通長江和錢塘江兩大水系,說是 “世紀工程” 真不夸張。
可能有人要嘀咕了:浙江高速高鐵都密得跟蜘蛛網似的,咋還盯著運河不放?其實您往全國瞅瞅,現在八個省份扎堆 “挖運河”,妥妥要把中國拽進 “新運河時代”!不信您看這賬單:浙贛粵運河砸 3200 億,比京杭大運河還長 194 公里,建成后能從北京直抵廈門;湘桂運河投 1500 億,直接給湖南開倆 “出海口”;廣西平陸運河花 680 億,硬生生在陸地上鑿出條西南最短出海通道,現在進度都七成了,2026 年就能完工;河南更猛,1416 億砸向 47 個水運項目,鐵了心要抱長三角大腿。
這些項目隨便拎一個出來都是 “史詩級”—— 總投資加起來快趕上 7 座港珠澳大橋了。有人可能犯嘀咕:現在高鐵飛機這么方便,為啥非得折騰運河?您可別小看這河里的水,里頭藏著中國經濟的 “任督二脈” 呢!
想當年蘇伊士運河一開,歐洲到亞洲的路直接短了 7000 公里;京杭大運河一貫通,中國經濟重心徹底南移。現在這些新運河,就像給沉睡的水系打了 “興奮劑”,要把全國的經濟脈絡重新串起來。就說浙贛運河,早在上世紀 80 年代就開始研究了,為啥拖到現在?跨省協調、生態評估、經濟算賬,哪一項都得掰扯清楚。但一旦建成,浙江的錢塘江、江西的鄱陽湖、廣東的北江全連起來,長三角到粵港澳大灣區能直接行船,江西說不定能從 “環江西經濟圈” 里徹底翻身。
要說運河最大的好處,那就是 “能裝又省錢”。數據擺這兒:水運成本是鐵路的一半,公路的五分之一,飛機的二十分之一。最受益的恐怕就是江西了 —— 作為 “世界鎢都”“稀土王國”,那么多礦產以前靠陸運貴得肉疼,以后走運河,大宗貨物直接順流而下,搭著長三角、珠三角的港口就能賣全球,說不定真能靠水運打個漂亮的 “經濟翻身仗”。
當然,大項目也有大難處。比如湖北的荊漢運河,琢磨了十年還在 “跑手續”。去年看到《荊漢運河工程規劃咨詢中標》的消息,湖北人眼睛都亮了:這條 230 公里長、8 米深的人工河,能讓萬噸輪船直抵重慶,航程縮短 260 公里,每年省 300 億物流成本!為啥這么拼?宜昌到武漢的長江航道太 “堵” 了,專家團隊整整研究十年,才拿出這套 “截彎取直” 的方案,現在就盼著早點開工。
相比之下,湘桂運河離咱們更近點 ——300 公里長,投資 1500 億,簡直是現代版 “靈渠”。湖南人為啥年年兩會都把它當 “頭牌”?一旦貫通,湖南就能 “北上長江、南下珠江”,長江中上游到北部灣的水運里程直接少 1200 公里!到時候岳陽、長沙這些城市的港口,說不定能變成全國航運樞紐,整個中西部都能跟著 “喝口湯”。
有人可能覺得這些省在 “畫餅”,但您看廣西的平陸運河,幾十年沒動靜,現在不也快完工了?中國基建啥實力咱心里清楚,技術早不是攔路虎,難的是算好經濟賬、護好生態線、協調好各省利益。專家說了,地方這么積極,一是水運真能降成本,二是基建能拉經濟、創就業,上下游產業鏈都能跟著活起來。
再看國家規劃:到 2035 年,千噸級航道要達到 2.5 萬公里,可現在才 1.5 萬公里。這意味著未來十年,咱還得挖 1 萬公里航道 —— 這哪是挖河,分明是在鋪 “黃金水道” 啊!為啥這么急?您看 2024 年中國物流費用占 GDP 比率 14.1%,雖說降了點,但和發達國家 7%-10% 比還差老遠。為啥降不下來?鐵路公路都快 “擠滿了”,水運這塊 “短板” 必須補上。現在各省挖的不是河,是打通全國物流網的 “關鍵節點”—— 等這些運河全連成網,中國內河就能 “東西貫通、南北暢行”,經濟活力就跟開閘的洪水似的,攔都攔不住。
都說中國錯過了大航海時代,但現在,一個 “大航運時代” 正撲面而來。對江西、湖南、湖北這些內陸省份來說,這可能是這輩子唯一一次 “彎道超車” 的機會。想想看,未來萬噸巨輪在人工河里破浪前行,滿載貨物從長江直抵珠江,從內陸直通大海 —— 這哪是挖運河,分明是在重新書寫中國經濟的新版圖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