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晚,榮耀在深圳灣體育中心,發布了一系列場景新品,包括數字系列的最新機型——榮耀400系列,以及榮耀平板10系列等。
作為這場發布會的主角,榮耀400系列的升級自然備受關注,繼雅顧人像之后,數字系列的影像要如何演繹,小雷和大家一樣關注。
話不多說,直接看價格,榮耀400系列分為榮耀400、榮耀400 Pro兩款機型,標準版起售價為2499元(國補后價格為2124.15元起),Pro版起售價為3399元(國補后價格為2899元起)。
(圖片來自雷科技攝制)
那么,除了延續榮耀200系列就有的雅顧人像之外,榮耀在數字系列上的影像探索又到了什么樣的層次?榮耀眼中的符合年輕人的手機應該是什么樣的?接下來我們一起看。
2億像素+真實人像,榮耀加碼影像
不少人可能都注意到,超高像素傳感器又回到了大眾視野,一方面,超高像素傳感器在營銷上更震撼。另一方面,得益于算法和核心計算能力的升級,超高像素傳感器的潛力逐漸被廠商注意到。
比如影像旗艦常用的2億像素超大底潛望鏡,其在解析力、感光能力上比起以前的潛望式長焦傳感器有著飛躍式提升。榮耀較早就在Magic系列上引入了超高像素傳感器的潛望式長焦,為億級像素傳感器的優化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這一次,2億像素傳感器來到了榮耀400全系的主攝上,是榮耀數字系列里規格十分高的主攝。超高像素傳感器的優勢,小雷之前也討論過,主要是解析力比較突出,后期裁切空間也要更大,皮膚紋理,毛發的細節更便于展現。
榮耀認為,真正的挑戰并不在于硬件堆疊,而在于怎么樣讓這套影像硬件發揮應有甚至是超出預期的表現。既然是數字系列,影像的重心自然偏向人像。
(圖片來自雷科技攝制)
日常拍攝場景里,人物的動作、表情瞬息萬變,對焦和抓拍成為了“史詩級難題”。榮耀400系列搭載了AI人像意圖識別引擎,官方宣稱基于超百萬個動作樣本訓練,在1倍、2倍等常用焦段下可以對運動物體進行預判對焦,以此提高對焦的準確度和速度。
說完了對焦,該來說說成像了。
為了體現榮耀和三星聯調的2億像素主攝的能力,榮耀400系列也搭載了榮耀自研的AI RAW端側大模型(1.4b參數)和云端長焦增強模型。簡單來說這就是一套更智能的計算攝影算法,會根據不同的場景和拍攝模式精準調用參數,盡可能“壓榨”這顆2億像素的潛力。
畢竟,攝影場景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是公認的,單一的場景識別和算法優化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用戶對清晰度、色彩自然的需要,AI大模型可以做到影像優化參數上的“按需取用”,算得上是更智能的計算攝影了。
(圖片來自榮耀)
用這顆2億像素并非只是為了吹牛,榮耀400系列幾乎不打“甜膩糖水”牌,沒有精致的模特照片,有的是小孩子的表情特寫、大爺小憩的畫面,這些都是生活中很難捕捉的畫面,卻是很真實的。看會場之外的樣張展示都能知道,這一代的影像更接近人文街拍的范疇。
而2億像素的解析力和更快的對焦速度,就是用來更好地服務真實場景的還原。
(圖片來自雷科技攝制)
榮耀還提到,傳統手機受限于硬件體積,長焦人像往往止步于3倍光學變焦,也就是約80mm的焦段,他們認為135mm(6倍變焦)是最適合拍攝人像的焦段,但這個焦段往往是高端旗艦的獨占配置。
既然無法塞下高質量的135mm焦段光學鏡頭,榮耀400 Pro通過旗艦同款“大王算法”和5000萬像素3倍直立長焦鏡頭結合,實現了同檔位唯一的135mm超清長焦人像。
同時,榮耀400全系都支持AI長焦算法,Pro最大支持50倍數字裁切,標準版首次支持到30倍,15倍以上就會觸發AI長焦算法。
(圖片來自榮耀)
稍有些可惜的是,這一次沒有Ultra版本,榮耀300 Ultra的潛望式長焦也沒有下放到榮耀400 Pro上。
前面還說到,榮耀200系列首發雅顧人像,成為了榮耀首款擁有“影像聯名”的機型,榮耀400系列也保留了下來,并在這個基礎上增加了膠片人像拍攝,也就是時下主流的NC、CC等濾鏡。
以及滿足膠片黨儀式感的“撕拉片”,讓手機的照片可以“撕”出來,但目前還未推送。
這些濾鏡目前只在人像模式上生效,普通的拍照模式還是基本的三種色彩。不過小雷認為攝影這種東西本身不受攝影模式限制,只要想創作,人像模式也能用來拍別的。
但在榮耀看來,行業對膠片濾鏡的普遍做法都是套一個lut濾鏡,再加一層固定的膠片顆粒,仿制膠片的質感。事實上這種固定的膠片顆粒容易讓人像看起來不自然,算不上真正的膠片效果。
(圖片來自榮耀)
為此,榮耀400系列首發微米級可變膠片顆粒技術,基于畫面明度的權重疊加不同的顆粒模型,模擬出更接近膠片相機的質感。而對于Live Photo,榮耀400系列支持了電影級2K畫質播放,還支持編輯和拼接。
雖然沒有潛望鏡加持,但小雷認為榮耀400系列的影像能力有進一步前進,首先是改變思路,用上了2億像素的主攝,通過算法加強了長焦人像的畫質表現,更多的膠片濾鏡玩法,看起來也更貼近主流。
這次榮耀400系列在人像玩法、配置上的改變還是值得期待的,畢竟榮耀在影像品牌打造上相對滯后,“盲評沒輸過,帶水印沒贏過”體現的是榮耀移動影像在市場認知上的不足,也是有實力的印證。
旗艦配置拉滿,榮耀400不做“線下機”
榮耀的數字系列和其它品牌主攻線下的產品一樣,主打時尚設計、輕薄機身,靠著“質感”和“人像”這種差異化打法來取勝,因此榮耀的數字系列也曾吸引了不少關注,也被吐槽過核心配置弱等不足。
不過隨著線下產品的思路發生轉變,除了維持原有的輕薄、時尚的打法之外,核心硬件配置也不斷升級,雖不至于比肩旗艦,但能媲美次旗艦已經不成問題。其實,榮耀從70系列開始,就已經開始用旗艦芯片了。
硬件上,榮耀400和榮耀400 Pro分別搭載第四代高通驍龍7和第三代高通驍龍8。后者是今年次旗艦比較常見的處理器,論性能還是比較能打,不過比起上一代變化不大,只有標準版的處理器進行了升級。
(圖片來自雷科技攝制)
結合自家的圖形引擎調校和AI智能調度技術,可以實現更好的游戲畫面、幀率表現,支持實時負載感知,AI動態調整。而Pro版還支持榮耀獨有的相冊加載能力,在萬張圖片挑選的時候,能做到滑動不掉幀,也不需要等待圖片加載。
理性來看,對于迭代比較快的數字系列,能保持次旗艦的性能水準算是合理,畢竟頭上還有榮耀的Magic系列,處理器以下克上這種事情難免有些尷尬。
芯片只是其中一個維度,能讓榮耀400系列擁有“越級”屬性的,還是屏幕、散熱、電池、快充方面的升級。
榮耀400全系搭載7200毫安時青海湖電池,880Wh/L的能量密度,為目前業內最高。標準版支持80W有線快充,Pro版支持90W有線快充和50W無線快充,超過了Magic7系列,官方宣稱可以“健康使用4年”。
(圖片來自雷科技攝制)
同時榮耀400全系搭載1.5K分辨率OLED直屏,支持3840Hz高頻PWM調光,AI離焦護眼、防暈車顯示、干眼友好、類自然光護眼等緩解用眼壓力的功能一應俱全。
畢竟,大家現在都是手機不離身,每天使用手機已經是常態,但長時間盯著手機或多或少都會對眼睛造成負面影響,眼睛長時間專注手機屏幕,自然也會加重視覺疲勞。護眼一直是榮耀在顯示方面的差異化優勢,結合AI算法降低眼睛疲勞,或者是在行車的過程中有一種緩解暈車的功能也不錯。
最后再來說一說外觀,榮耀400系列這次徹底取消曲面屏,全系采用了金屬直邊框+直屏的設計,機身尺寸進一步縮減,屏幕尺寸為6.55英寸,榮耀曾表示,這是最接近iPhone比例的安卓手機,妥妥的“果化”了。
中屏方案越來越常見,結合了小屏和大屏的優勢,日常握持體驗和觀感取得一個相對折中的平衡,OPPO、魅族都曾推出過類似尺寸的機型。
(圖片來自榮耀)
配色進一步強調了榮耀數字系列的目標群體,這次榮耀400系列還用上了“流光織錦”工藝,將真絲感纖維和貝母珠粉材料通過高壓融合,形成0.06mm的超薄膜片,嵌在后蓋中,自然光下可以折射出獨特的光暈,泡在水里還能看到動態光斑。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流光織錦”工藝打造出來的膜片經過隨機裁切之后,每一臺榮耀400/400 Pro的后蓋紋理都不一樣,玩了一手洛可可白同款“賭石”玩法,也有獨一無二的情緒價值。
對了,榮耀400全系列還支持IP68&IP69防塵防水雙認證。
總體而言,榮耀400整個系列的核心配置有了一定的升級,尤其是在設計這一塊,方向調整很迅速,直邊框和直屏設計很符合當下市場聲音,金屬邊框和玻璃后蓋同臺出演也是數字系列中難得一見的景象,甚至像是回到了榮耀30系列時代的高光時刻。
如果你不喜歡旗艦的厚重感,那么現階段主攻線下的數字系列,大概也能討你歡心了。
至于系統,榮耀400系列搭載最新的MagicOS 9.0,支持AI圖片生成視頻、AI語音消除,以及人像專屬的AI魔法消除等,算是榮耀數字系列影像玩法的一種延伸。整套設計圍繞的是“0廢片”建立,針對畢業照、旅行穿搭等場景,戶外拍照不用擔心哪個畫面拍得不好,用AI功能后期,“變廢為寶”也是一種能力。
中端機大戰怎么打?卷人像,更卷差異
人像攝影一直是手機這個品類的大熱門,基本上所有手機品牌都在強調人像在移動影像當中的重要性,長年累月,走出了符合用戶群體需求和品牌調性的方案。
不玩甜膩的“糖水片”,榮耀400系列決定用2億像素和擅長的抓拍來還原人像本該有的細節和真實感,和主流的主打影像的中端產品有區別,這是讓小雷沒有想到的。
的確,對于年輕人而言,“糖水”并不是一切,小雷還從網上了解到很多喜歡還原的拍照群體,真實就是他們想要的,說明有這樣的需求。
但很顯然,中端機和影像旗艦的打法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的,后者更注重專業領域的影像輸出,具備專業性和高級感,前者則在玩法、硬件上更貼近潮流。
(圖片來自雷科技攝制)
以往,中端市場是手機市場里最具多樣性的價格層級,2000-4000元價位當中,無論是質感、性能還是攝影,都能找到對應取向的產品。
但現在,中端機的產品思路已經發生巨變,硬件配置“水桶”化,性能、質感、影像、電池基本沒有短板,甚至設計元素也開始趨同起來,體驗變好了的同時,卻也意味著拉開差距的地方越來越少。
除了卷配置,榮耀400系列也給出了別的答案,影像也可以有多種方向,時尚設計也并非標準答案,不論結果如何,能跳出傳統中端機思維,并非是一件壞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