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個熱問,大意是討論華為為國家做了什么,國家又為華為做了什么……
大部分回答都是從“定性”的角度滔滔不絕地歷數華為的研發投入、華為的技術突破等等所帶來的民族自豪感,但講起國家為華為做了什么又大多語焉不詳。
其實在華為的財務報表里是有一個可以“定量”的數據來回答這個問題的,這就是列在利潤表的“政府補助”收入和“所得稅”費用。
政府補助收入是指企業從政府無償取得貨幣性資產或非貨幣性資產,通常是政府為了支持企業的發展而以財政撥款、財政貼息、稅收返還等形式給予企業的補助、補貼。從某個角度來看,這可以體現為國家為企業做了什么。
所得稅費用是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稅,企業的利潤總額扣除所得稅費用之后才是企業可用于股東分紅的凈利潤。企業所得稅是企業承擔的重要經濟責任之一,這也是考量企業為國家做了什么的一個角度。
從華為的歷年數據來看,可以看到華為的所得稅費用在80-100億之間,5年平均值為86億;而華為所獲得的政府補助從2022年開始有了大幅度提升,5年平均值為50億。
當然,政府補助和所得稅只是考量國家為華為做了什么和華為為國家做了什么的可以“定量”的角度之一,并不全面,不能以偏概全。
包括有人說華為的最大貢獻是解決了20多萬員工的就業,給社會創造了20多萬拉動消費的中產階層,從這個角度看,如果再考慮依附于華為的上下游產業鏈企業的就業與稅收,那就更是善莫大焉了。
#華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