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繼續和大家說一說玉米,因為玉米實在讓人很擔憂。
為什么擔憂?
3個原因:
第一個,玉米的預期確實下降了。
但我認為這是好事。
雖然我并不認為玉米要大跌,但是也并不代表著玉米要大漲,或者說今年整體糧食市場的格局就是一個震蕩偏強的格局,偏強只是一種趨勢,震蕩才是主旋律。
所以之前有很多預期顯然是過高了,還在對比前幾年玉米大牛市的行情,所以這時候降降溫確實是好事。
第二個原因,5月玉米先高后低,稀里糊涂收尾,這讓6月份變得很難受。
第三個原因,玉米利空不斷。
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得6月份的玉米不禁讓人捏了一把汗。
那么,玉米的利空都有哪些呢?
第一個就是小麥走跌。
當前玉米最大的威脅可以說就是小麥。
小麥是玉米最大的替代之一,本來之前小麥價格堅挺,也給了玉米不少底氣,但這就是孫猴子的臉——說變就變,隨著新小麥陸續上市,行情就撐不住了,接二連三走弱。
照這樣下去,到了6月份,小麥集中收獲上市,價格可能還要走弱,于是替代效應增加,分流玉米需求。
第二個利空則是拍賣。
關于玉米以及定向稻谷拍賣的風刮了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但是天天刮依然天天有效。
為什么?
因為市場很吃這套,說白了,還是因為心里沒底唄。
第三個利空就是需求。
除了上面說的小麥替代搶占飼用需求以外,玉米深加工在6月份也不旺,陸續有企業開始停機檢修,支撐進一步減弱。
這些利空疊加在一起,使得6月的玉米令人擔憂。那么,6月的玉米會走出什么格局呢?
第一,下跌有限。
盡管利空疊加,但我們依然認為,玉米的下跌空間并不大。
首先隨著時間的推進,玉米開始逐漸進入到所謂的青黃不接的時候,上一年度的玉米經過大半年的消耗,各級庫存基本都已處于低位水平,而新季玉米早最的春玉米怎么也要到8月份才能零星上市,所以6月份是一個絕對的供應真空期。
而且6月是小麥集中收獲的時期,大家的關注力都在小麥身上,沒人會去和玉米較勁。
雖然需求較弱,但同樣賣糧端壓力也并不大。
其次,關于拍賣也并非是想象中的洪水猛獸。
我們還是要回到政策端的主基調,政策對玉米的態度很明顯,不一定助漲,但是一定不會打壓。尤其是前期剛剛花了那么大力氣把玉米的底給托住,實在沒理由再把它砸爛。
而且從歷年的6月來看,玉米在大多數時間里都處于年內相對偏高的位置,所以大跌的幾率較低。
第二,上漲存疑。
雖然說下跌有限,但上漲也存疑,主要就是小麥的飼用情況不能確定。
我們之前分析,小麥必然要通過進入到飼用領域來消耗過剩余糧,而這就需要有一個條件,要么玉米價格高于小麥,要么玉米小麥形成有效價差。
而現在來看,后者正在逐漸形成,如果小麥能在當前情況下順利進入替代,那么玉米再上漲的動力就要下降了。反之則會再次推動玉米上漲。
此外,6月對玉米來說是一個重要月份,其中天氣是核心關注點。
玉米開始進入到關鍵生長期,從6月開始天氣多變,無論是干旱還是洪澇,還是高溫低溫都會一定程度影響到新作玉米的單產預期,極易發生情緒及天氣炒作。
所以6月的玉米看似兇險,但底部支撐比較牢固,漲跌空間都相對有限,大概率依然是一個震蕩堅挺的格局。
本文完,歡迎關注并點贊,給個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