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民法典宣傳活動
法治護航綠水青山 普法賦能生態治理
——州生態環境局構建全鏈條普法格局
恩施州生態環境局在國家安全教育日進校園開展普法宣傳。(資料圖)
組織學生開展環保宣傳主題活動。(資料圖)
恩施州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到企業開展普法宣傳。(資料圖)
全媒體記者 劉天嗣 何雨洋 通訊員 趙愛伶 易振鳳 實習生 黃星宇
我州地處武陵山腹地,是長江“入鄂第一站”,生態資源豐富但環境敏感度高。如何讓法治力量成為守護綠水青山的堅實屏障?
近年來,州生態環境局以“誰執法誰普法”為主線,通過健全機制、創新載體、深化協同,推動生態環境普法與環境保護工作深度融合,將法治基因深植于生態環境保護全鏈條。
從執法現場到云端平臺,從行業車間到田間地頭,一場場生動的法治實踐為我州加快建設“兩山”實踐創新示范區注入澎湃動能。
執法普法雙輪驅動
筑牢法治根基
每一次執法檢查都是一堂“流動法治課”。州生態環境局將普法嵌入執法全流程,探索出“普法宣傳—教育引導—告誡說理—行政處罰—監督整改”漸進式執法模式。
“過去收到罰單就發蒙,現在還有信用修復指南和繳款指引,真是雪中送炭!”州某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受到處罰后,負責人手拿行政處罰決定書、信用修復告知書、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不禁感慨。
這一做法被生態環境部點贊,“三書同達”模式不僅明確違法后果,更為企業指明整改路徑。
州生態環境局恩施市分局創新“計劃執法+雙隨機抽查”機制。對重點行業制訂年度執法計劃,明確檢查標準和頻次,對一般企業隨機運用“雙隨機、一公開”機制,按比例隨機抽取檢查對象,既保證監管全覆蓋,又避免選擇性執法。今年一季度,恩施市分局執法檢查頻次同比降低71.3%。執法人員還化身“環保管家”,為30余家企業送上量身定制的普法手冊,通過“案例警示+法律解讀”方式,幫助企業識別風險、規避違法。
類似場景在建始縣上演:州生態環境局建始縣分局業務骨干深入車間,“手把手”指導企業落實環評“三同時”制度,發放的建設項目環保審批服務單涵蓋排污許可證辦理、竣工環保驗收等關鍵流程,還附上專屬幫扶聯系人及電話,讓企業“按圖索驥”即可完成環保手續。
州生態環境局還將普法與產業特征深度捆綁:針對汽修行業危廢管理難的問題,該局聯合交通部門,組織召開現場會,采取現場觀摩、發放涉危險廢物企業普法手冊的方式,開展“手把手”普法幫扶;州城環境空氣質量改善任務艱巨,該局聯合州住更部門,組織州城15家商砼企業開展自評、互評+點評式參觀交流學習活動。
近兩年來,該局共組織普法培訓38次,獲得良好反響。
智慧普法多點開花
構建全域矩陣
當土家方言遇上生態環境普法,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州生態環境局用線上普法矩陣給出創新答案。
“大風吹來促燃燒,燃到周邊不得了,生命財產都糟糕,還要抓您去坐牢。”土家院壩里,村民拿著手機觀看恩施方言版《秸稈禁燒 共建清潔美麗世界》公益短片,熟悉的鄉音讓環保法規瞬間“活”了起來。
州生態環境局依托“互聯網+”模式,構建“兩微一網”普法矩陣,常態化發布普法視頻、法治動態等內容,提升普法傳播力。先后推出《無處安放的廢渣》《隱秘的黑山溝》《未建成的漁場》等多部方言普法微廣播劇,將法律條文轉化為生動故事。其中,《秸稈禁燒 共建清潔美麗世界》入選生態環境部優秀科普作品,并被推薦至科技部全國科普微視頻庫。
該局還聯合宣傳部門打造融媒體普法品牌,開設《縣市長談生態環保》專欄,邀請縣市領導化身“環保主播”,結合區域生態特色解讀環保政策知識。
一系列線上宣傳,有效提升了公眾對生態環境保護的知曉度與參與度。
3月底,一場“以案釋法”法治培訓會在咸豐縣工業園區召開。州生態環境局咸豐縣分局就本縣環境違法典型案例進行深度解讀,普及相關法律法規,提醒企業以案為鑒,履行好環境保護主體責任。
“我們一定要以案為戒,進一步加強學法尊法的自覺!”多名企業負責人學習相關典型案例后,表示未來企業經營發展將嚴守法律底線,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
這一幕,是州生態環境局打造典型案例“法治教科書”、放大以案釋法社會效應的精準呈現。
該局建立典型案例篩選、發布機制,每季度收集整理具有代表性的執法案例,通過政務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向社會公開發布。案例選取注重貼近群眾生活、聚焦熱點難點問題,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剖析案件事實、法律適用和處理結果,讓群眾能夠“看得見、聽得懂、學得會”。
協同聯動聚勢賦能
全民參與普法
生態環境保護從來不是“獨角戲”。州生態環境局聯合多部門構建“大普法”格局,讓法治力量在多元共治中迸發。
“林麝!”“豹貓!”……5月19日晚,州文化中心廣場,搶答聲此起彼伏,“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正在這里進行。
珍稀野生動植物拼圖競賽環節,市民積極踴躍參加,現場洋溢著緊張而歡快的氛圍。
觀眾紛紛表示,這種寓教于樂的形式,既生動有趣,又富有教育意義。
近年來,州生態環境局結合國家安全教育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六五環境日等重要時間節點,聯合縣市政府、相關部門及企業,通過專家講座、宣傳片展播、知識競答、發放普法資料等形式,開展多元普法宣傳活動。
“一定要愛護水資源。”“保護環境從我們每一個人做起。”
3月16日,恩施市旗峰小學組織30余名一年級學生開展“弘揚雷鋒精神 爭做環保衛士”主題實踐活動。小學生與家長共同發放環保手冊,向居民宣講清江保護知識,呼吁共建美麗家園。
“環保標語印上圍裙,普法宣傳進廚房。”在我州,生態環保標語隨處可見,全民共同參與到生態環保普法宣傳中。這背后,離不開生態環境部門及司法、網信、教育、民政、經信、農業農村等部門的共同努力。各部門協調推進生態環保宣傳進社區、進農村、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網絡、進商圈、進公共場所、進樓棟“九進”活動,將生態環保標語、知識融入社區、農村、企業等各類場景,構建全社會參與的普法格局,讓生態文明理念深植人心 。
當普法不再是一紙文書、一場活動,而是融入執法全過程、生活各場景、治理多維度時,法治才能真正成為社會共識。
州生態環境局將深化“法律紅線”與“生態綠線”交織的實踐,讓法治成為綠水青山最堅實的守護。
來源: 恩施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