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實業者當以雙甲子為志:第一個甲子求生存,第二個甲子謀不朽。"這是中國著名近代實業家張謇的名言。2025年,誕生于1905年的張新發跨越雙甲子,迎來品牌創立120周年。然而,在中國商業世界里,跨越雙甲子的品牌并不多見,更尷尬的處境在于,放眼全球,中國百年品牌的數量和質量,與五千年文明史略顯不協調——
全球有約5萬家百年企業,而中國現存的老品牌僅1500余家,這一數字背后是一個更嚴峻的現實,上海交通大學品牌研究所所長余明陽指出:“中國有15000多個老品牌,有1500個還活著,150個活的還不錯,但只有10個能夠稱得上活的很好”。相比之下,日本超過百年歷史的企業有2.5萬家,居世界第一,其中超過千年歷史的企業有21家;美國位居第二,德國第三...中國百年品牌數量未進入前十。
當越來越多的中國百年品牌日漸式微,亦有百年品牌堅守者,在時代浪潮中屹立不倒。近些年茅臺、同仁堂、老鳳祥、張新發等“百年品牌”,正以全新姿態成為年輕人青睞的“潮牌”。當我們仔細梳理這些中國百年品牌的發展路徑,會發現它們不僅是一個個商業符號,更是展現中國百年品牌發展策略的一扇窗口。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也是一個企業的靈魂。同仁堂、張一元、吳裕泰百年品牌的名字都來源于《易經》。同仁堂取名自“同人卦”,寓意著“天火同人”,倡導醫者仁心;張一元則取名自“乾卦”,象征著“元亨利貞”,倡導順應天道自然;吳裕泰則取名自“泰卦”,寓意著“小往大來”,表示安泰與順利。再比如全聚德的“聚攏德行”、義利食品的“先義后利”,這些主張都是“以德興商、誠信為本”。
而張新發“新發”二字源于先秦·莊周《莊子·養生主》:“今臣之人刀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于硎”,寓意不畏困難,銳意進取,中國百年品牌名稱之下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是品牌經營的理念,120周年,恰恰是最有力的說明,這就是文化內核的傳承。“文化也是一種資本,可以和經濟資本、社會資本一樣發生功用。”正如法國社會學家布爾迪厄所說,百年品牌積累的文化內涵為其賦予了獨特的品牌價值。
機器轟鳴的車間,標準化生產追求的是速度和產量;而中國百年品牌,穿越歷史周期傳承著傳統技藝。無論是同仁堂的古訓“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保留"凈料投料"等342道古法工序,以及茅臺"端午制曲、重陽下沙"的12987釀酒工藝,還是內聯升千層底布鞋每平方寸納81針的嚴格限定,榮寶齋裝裱整整17道工序,這是獨屬于百年品牌在工業化時代的“慢工出細活”。
張新發制作技藝作為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沿用中藥炮灸、修事、修治之法,分制料與制果2大部分,制料、制漿、制鹵、凈制、炮制、切制、分裝7大工序,經篩、選、煮、曬、戛、烘、洗、撩、涼、鹵、發、燜、刷、滾、切、分、挑、點、晾等61道工藝炮制而成。其工序考究合理,選料精細,成為行業制作技藝的代表。
所謂“承古不泥古”,傳承的是文化內核、精神根脈,而非固化的名稱形式,張新發的寓意不僅僅是牌匾上的三個字,而是時代更迭下的精神,是四代人在風雨飄搖下的接力,張新發120年歷經民國戰亂、新中國成立后的公私合營、1979年的改革開放、現代公司化規模化競爭,時代洪流中一代代人激流勇進;所謂“守正不守舊”,堅守的是傳統技藝、品質正道,而不是榮譽名號的虛榮枷鎖,7大工序61道工藝,每一個步驟背后都是對顧客的承諾,都體現出老字號對于品質的堅守。
中國有句古話:"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對于百年品牌行業龍頭標桿,求變創新是一個永恒的命題。青島啤酒建立"酵母銀行"數字庫,對1903年原始菌株進行基因測序保存研發新口味;同仁堂建立全流程追溯系統,確保王牌產品安宮牛黃丸的牛黃膽紅素含量穩定在35%以上;茅臺在微生物學深耕,已發現釀造體系中微生物1946種,準確定性茅臺酒中1262種風味物質。
對百年品牌張新發來說,求變創新早已刻進基因。行業首創“一袋一碼”追根溯源系統,第一個開創連鎖門店經營新模式,第一個推出個性化透明包裝,第一個使用內撕口包裝袋;第一個創辦文化博物館......在產業鏈、商業模式、歷史文化等方面都走在行業前列。
這種創新精神更體現在對產品的極致追求。2002年,張新發成立湘潭市產品技術研究所,在業內率先建立了檢測中心;2020年與中國熱科院成立國字號技術應用研究中心,并聯合江南大學共同組建加工技術與應用研究中心,為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致力于相關產品加工技術方面的創新;2022年,基于深刻的消費者洞察,推出不加糖木糖醇產品,樹立行業標桿;2024年又與湖南農業大學展開深度合作,找到了一種能夠高效抑制多種霉菌的天然防腐技術和工藝方案,真正實現了產品“不添加防腐劑”,作為行業第一再次定義產品標準。
在古今中外商業長河里,許多行業第一最終黯然退場,并非敗給了市場或對手,而是輸給了自己的慣性思維。如柯達、諾基亞作為行業第一把“傳統”當做拒絕創新的借口,最終被時代無情淘汰。它們的悲劇或許不在于技術落后,而在于用過去的邏輯應對未來的市場。百年張新發不斷求變創新、不斷自我革命,是穿越120年的警覺——百年品牌的真正對手從不是競品,而是安于現狀,停止創新的自己。
面對當代年輕的消費者,任何一個百年品牌都必須摘下嚴肅的面具,才能讓代際之間的堅冰消融。老鳳祥與日本經典動漫IP“高達”聯名,推出國內首款高達純黃金系列藏品,吸引了諸多二次元粉絲;同仁堂旗下知嘛健康以“咖啡+中藥材”的模式,推出了枸杞拿鐵、益母草玫瑰拿鐵等茶品讓年輕人朋克養生;內聯升和王者榮耀諸葛亮聯名,推出全新老北京布鞋吸引年輕人目光;茅臺和瑞幸咖啡推出了“醬香拿鐵”,創下營銷神話。
張新發則通過多種形式的聯名快閃活動,與年輕人形成強烈情感共鳴。比如張新發與時尚潮牌BURNINcsc聯名,推出《新火湘傳》聯名時尚單品,以街頭和hiphop文化點燃年輕潮流;在長沙攜手天娛傳媒IP火種音樂節,七夕當天用多種音樂律動,和年輕人形成浪漫共振;在湖南、廣東等多地把厚重百年文化與時尚快閃概念結合,設計的張新發財神形象融合了傳統財神元素與品牌特色,吸引眾人瘋狂打卡,巨大的“發”字是對所有消費者的美好祝愿。
“百年歷史”不是沉重的包袱,而是一座鏈接年輕群體的橋梁,橋下有珍貴的寶藏。百年品牌本身就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和品質信任,當傳統文化與現代潮流相碰撞,這種看似不協調的組合,往往能滿足年輕消費者對“懷舊”的情感需求以及對“新潮”的審美追求,同時成為個性化表達、完成身份認同的獨特方式,極易轉化為社交貨幣,這樣的傳播會一次次吸納年輕群體,幫助百年品牌重構市場定位和品牌價值,百年品牌破圈納新的法寶,不在別處,就在自己。
十年成樹木,百年塑品牌,120周年,是用一甲子打磨一把鑰匙,再用一甲子打開新世界的大門;百年張新發在歷史中沉淀積累,歷經歲月,始終煥發著勃勃生機,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因傳承歷久,因創造彌新,注定成為恢弘時代故事的一個注腳。對于中國品牌來說,這是一次穿越雙甲子的震蕩與回響,是未來更多百年品牌的燈塔。
放眼全球百年品牌,中國百年品牌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覺醒時刻——它們不再只是傳統的守夜人,而是化身為時代的弄潮兒。傳統百年積淀恰恰是創新破圈的底氣,從醬香茅臺到同仁堂朋克養生,從老鳳祥黃金高達到張新發快閃聯名,它們不僅是時代的見證者,更是中國品牌生動的教科書。
從中外百年品牌的痕跡中看去,從中國百年品牌的歷史中走來,我們能看到穿越百年的驗證公式:承古守正+求變創新+破圈納新,即對傳統文化技藝的堅守,對于產品科技的創新,對于年輕群體的融入。每一步都像一枚枚石子投入時代的海面般泛起漣漪,映射出未來更多中國百年品牌的發展路徑,我們將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正在煥發新生、走向世界、留存千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