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國際調解院公約簽署儀式在中國香港舉行。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東亞地區代表處應邀出席。在當日下午舉辦的國際調解論壇上,代表處副主任紀博瑞在“國家間爭端調解”分論壇發言。以下為發言全文。
2025年5月30日,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東亞地區代表處副主任紀博瑞(右一)應邀參加國際調解論壇分論壇并發言。
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我謹代表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東亞地區代表處,非常榮幸今天能夠參加這一重要活動。首先,我謹向國際調解院籌備辦公室以及所有締約國取得如此成就表示衷心的祝賀;其次,我要向主辦方致以誠摯的謝意,感謝邀請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見證這一重要時刻。
女士們,先生們:如今,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在全球90多個國家開展行動,為受武裝沖突和暴力局勢影響的民眾提供急需的服務。在行動規模最大的10個國家和地區,紅十字國際委員會開展工作的平均年限超過了40年;截至2024年,全球各地有120多場正在進行的武裝沖突,在人道和環境層面造成了嚴重后果。
今天,武裝沖突數量不斷攀升,暴力循環日益嚴重,然而人道空間卻在迅速縮減。在去年慶祝日內瓦四公約75周年之際,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主席米里亞娜·斯波利亞里茨曾發問:“和平締造者何在?主導談判終止戰火的領袖何在?”作為20世紀90年代祖國波黑四年沖突的親歷者,我也不禁產生同樣的疑問。不幸的是,這些問題在當下依然振聾發聵。
國際調解院的成立或可帶來希望,因其可以成為一個通過調解來結束戰火,或達成人道協議以減輕武裝沖突和暴力局勢中人類苦難的論壇;一個推動對話,全面預防武裝沖突和暴力局勢的論壇;一個讓潛在的和平締造者與談判者大聲疾呼,譴責對國際人道法的漠視、為人類的苦難發聲的論壇。
2024年9月,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主席與巴西、中國、法國、約旦、哈薩克斯坦、南非共同發起了。
該倡議力圖克服政治分歧、打破政治僵局,只是為了在戰爭中恢復最低限度的人道。通過開展對話并展現政治意愿,是有可能在無需訴諸武力、陷入長期暴力循環的情況下以和平手段調解分歧的。現在世界各地已有多國加入該倡議,我們希望國際調解院的全體成員國和其他國家也能一道加入,并推廣其宗旨。弘揚人道精神并激勵對國際人道法做出政治承諾,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國際人道法全球倡議聚焦七大工作領域,其中之一就是“國際人道法與和平”。該工作領域重點關注尊重國際人道法如何能夠營造有利于和平的環境,并探究國際人道法與和平談判之間的相互關系:一方面,遵守國際人道法能夠預防助長沖突的違法行為,從而促進和平;另一方面,和平談判必須將國際人道法義務納入考量,以確保達成持久、合法的解決方案。調解論壇有能力推動并落實國際人道法的遵守。
女士們,先生們:今年是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成立162周年,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相較于1863年,當今世界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863年,沖突中的傷亡人員多為戰斗員;而如今,絕大多數傷亡人員是平民,且婦女和兒童居多。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對抗加劇,戰爭言論已常態化,人們也對戰爭所導致的恐怖情形日漸麻木。
世界的和平與安全從來都不是通過各國武器庫的規模或軍費支出加以保障的。真正能夠讓這個世界更加和平與安全的,是和平締造者、人道捍衛者和國際人道法的倡導者。
國家間調解是能夠終止武裝沖突與暴力局勢的關鍵進程。例如,通過調解達成和平協議、停火協議或換俘協議,不僅能夠對身處沖突地帶的民眾帶來直接而深遠的人道影響,還有助于世界和平與穩定。
和平解決爭端不僅可以驅散硝煙,還能防止未來再度爆發暴力局勢。各國必須找到重啟對話的途徑。為保障各國民眾的安全、健康與福祉,國家領導人重任在肩。
我希望從今天開始,導致暴力升級的爭端能夠就此終結。
最后,我想再次感謝主辦方邀請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參與此次活動,并預祝國際調解院取得豐碩成果。
01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沉痛哀悼在加沙襲擊中遇難的兩名同事
02
●在戰爭中保護平民并非天方夜譚
03
●在加沙的公共廚房中,他拒絕對苦難視而不見
04
●陰霾里的生命燈塔——記者直擊剛果(金)戰地醫院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