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是1941年5月30日。
蘇聯間諜理查德·佐爾格,德國駐日本東京大使館的記者,向莫斯科通報德軍計劃于6月底入侵。約瑟夫·斯大林,如同他之前在其特工的眾多報告中所言,仍然拒絕相信這一重要情報。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大諷刺是,斯大林一直擔心其權力受到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威脅,卻拒絕相信希特勒會背叛他。
盡管納粹德國和蘇共在意識形態上互不相容,但卻于1939年8月簽署了互不侵犯條約。
在確保蘇聯不會介入后,阿道夫·希特勒幾天后就入侵波蘭,拉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
希特勒和斯大林瓜分歐洲后,又發動了一系列入侵,斯大林占領了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以及波蘭、羅馬尼亞和芬蘭的大片領土。蘇聯甚至與德國、意大利和日本達成協議,成為第四個軸心國。
然而,希特勒認為俄羅斯族是劣等的“天生的奴隸,需要主人”,他夢想著清理蘇聯大部分地區,以便德國定居者能夠獲得“生存空間”。
互不侵犯條約生效還不到一年,他就開始策劃對蘇聯的突然襲擊,后來以一位中世紀德國皇帝的名字將其命名為“巴巴羅薩行動”。
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和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都試圖預先警告斯大林,羅斯福告訴他“希特勒一旦征服法國,就會轉向俄羅斯”。
但這位蘇聯獨裁者不信任他們的意圖,固執地堅持認為德國人不會在兩條戰線上作戰。
斯大林還忽視了許多其他間諜,他們從德國、羅馬尼亞和瑞士等地越來越頻繁地報告納粹即將發動襲擊。
例如,1941年初,柏林的一位臥底消息人士聲稱“今年與俄羅斯的戰爭已經確定無疑”,而在布加勒斯特,一位德國指揮官則將即將到來的沖突描述為“不言而喻的事情”。邊防警衛從被俘的敵方破壞分子那里也聽到了類似的說法,鐵路工人也觀察到大批納粹士兵向東移動。
盡管并非每份報告都可靠,但據稱,在“巴巴羅薩行動”生效前的10天里,蘇聯情報部門至少47次準確或幾乎準確地報出了入侵日期。
蘇聯甚至錄下了德國人討論希特勒計劃的竊聽錄音,其中一名軍官宣稱“他們甚至沒有注意到我們正在為戰爭做準備”,另一名軍官說“俄羅斯人當然會措手不及”。
到1941年6月中旬,德國邊境哨兵已停止向蘇聯哨兵致敬,德國商船從蘇聯港口消失,軸心國和同盟國的外交官也紛紛撤離莫斯科。甚至許多普通民眾也預見到了不祥之兆,例如,據報道6月15日,一群波蘭婦女來到一條邊境河流附近,用蹩腳的俄語高喊戰爭將在一周內爆發。
與此同時,在沖突爆發前的幾個月里,納粹戰機數百次侵犯蘇聯領空,并拍攝了機場、防御工事和其他戰略要地的照片。
然而,斯大林對此漠不關心。他把戰爭報告斥為英國的挑釁,繼續向德國運送原材料,并命令士兵不得向越過邊境的德國飛機開火。
斯大林沒有專注于防御準備,而是忙于國內紅軍新一輪的軍事清洗。
納粹宣傳機器或許加劇了斯大林的虛假安全感,當時德國除了其他謊言之外,還聲稱德國空軍的新手飛行員只是迷路了,部隊在東線集結只是為了躲避英國的空襲。
6月21日,一名德國士兵叛逃,并宣稱第二天早上將發動進攻。
斯大林終于從沉睡中醒來,命令邊防部隊保持全面戰備,并偽裝機場。
即便如此,他仍然抱有希望,認為能夠避免與德國的全面戰爭。
他讓紅軍保持部分復員狀態,并指示其“不屈服于任何挑釁”,以防止“出現重大問題”。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