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納粹德國的戰略失誤

0
分享至


作者丨石鑫
編輯丨歷史國編輯部


本文是石鑫于202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會年會的參會論文, 網絡首發于 公眾號《歷史國》,原標題《分析研判評估德軍在二戰期間所犯下的四大嚴重戰略失誤 》。

1939年9月1日拂曉,按照預定的“白色”方案,150萬德軍全線越過德波邊界,2300架飛機在天空呼嘯而過,3000余輛坦克和20000余門火炮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向著波蘭腹地潮水般地壓了過去!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了!

1

德軍在整個二戰中的大體戰況簡介

1、德波戰爭

1939年9月1日,德軍出動了62個師,從北、西北和西南三個方向對波蘭發動突然襲擊,開始了1號作戰訓令——“白色”方案!

“白色”方案將德軍分為南路和北路兩個集團軍群,陸軍元帥龍德施泰特指揮南路集團軍群,共8個步兵軍和4個裝甲軍,其作戰任務是首先殲滅西里西亞地區的波軍集團,然后從西南迂回包抄波蘭首都華沙;陸軍元帥博克指揮北路集團軍群,共5個步兵軍和1個裝甲軍,其作戰任務是首先切斷波蘭走廊,徹底圍殲聚集在這里的波軍集團,而后從東普魯士南下,從北面攻擊維斯瓦河上的波軍,并從東北方向迂回包抄波蘭首都華沙。


9月16日,孤軍作戰的波軍防線全面崩潰,德軍完成了對波蘭首都華沙和波軍主力的分割包圍。

9月17日,波軍主力投降,波蘭政府成員被迫逃往國外。華沙軍民戰斗到彈盡糧絕,被迫停止抵抗,首都華沙淪陷,波蘭滅亡!德軍的閃電戰首次在實戰中的得到了驗證,在四個星期內完成了對波蘭全境的占領!

2、北歐戰爭

1940年春,希特勒擔心英法聯軍進入挪威,從北面威脅德國,從而切斷瑞典對德國鐵礦砂的供應。此外,挪威的港口對德國海軍很有吸引力,因為這些港口可以用作攻擊英國的基地。因此希特勒下令制定入侵北歐的“威瑟堡”行動。

德軍遂先發制人于4月9日拂曉向丹麥發動突然襲擊,對其實施空襲,丹麥政府于當日上午未做任何抵抗即宣布投降。

同日,德軍入侵挪威,開始在挪威沿海的幾處地點進行登陸(包括納爾維克),更多的部隊在挪威首都奧斯陸實施登陸,并派出了空降部隊占領奧斯陸和斯塔萬格機場。6月,聯軍被迫撤出挪威。7月,挪威國王和政府成員流亡英國。

德軍的閃電戰在北歐取勝!

3、西歐戰爭

(1)進攻西歐

1940年5月10日凌晨,德軍集結136個師(其中包括10個裝甲師和7個摩托化師)、2580輛坦克、3824架作戰飛機,向西歐國家發動進攻。

當時西歐各國總兵力約有147個師,雖然在數量上占有優勢,但其戰術思想落后陳舊,大多數官兵依然還只抱有一戰時期的戰術經驗。

5月10日戰役打響后,德國空軍對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實施猛烈轟炸(荷蘭第一大城市鹿特丹成為一片火海),德軍空降兵在荷、比軍隊后方實施空降。

德軍地面部隊按照曼施坦因的“鐮割”計劃,以少部分兵力仰攻法軍馬奇諾防線,而主力部隊的裝甲摩托化集群則出其不意地在比、盧接壤的阿登山區分三路縱隊快速挺進,致使法軍耗資70億法郎構筑的馬奇諾防線未起到任何實際作用,完全成為了擺設。


(2)盧森堡、荷蘭、比利時相繼投降,英法聯軍大撤退

在德軍強大的閃電戰面前,英、法等國聯軍簡直是不堪一擊。盧森堡國小人少,很快滅亡。5月14日,德軍占領法國重鎮色當;同日,荷蘭軍隊停止抵抗,荷蘭女王流亡英國;5月26日,德軍奪取加萊,進抵英吉利海峽,將法國北部和比利時境內的英法聯軍同法國中部軍隊的聯系攔腰切斷;5月28日,比利時國王宣布投降;5月27日至6月4日,大約34萬英法聯軍被德軍牢牢地圍困在敦刻爾克的狹小三角地帶,如同喪家之犬一樣狼狽不堪地逃回到了英倫三島(在下文中將對此戰例進行詳細描述,在此先暫且不多講)。

(3)法國戰敗

1940年6月6日,德軍在橫貫法國北部的長達643公里的戰線上對法軍發起總攻。

接替甘末林擔任法軍總司令的魏剛集結了100多萬軍隊在索姆河和安納河一線精心構筑的魏剛防線不到三天即告崩潰。德軍進逼巴黎!

6月14日,德軍占領巴黎;6月17日,法國政府宣布“停止戰斗”;6月22日晚7時,在1918年11月11日德意志第二帝國向法國及其盟國簽署投降書的貢比涅森林的同一節火車車廂里,法國政府代表在納粹德國提出的停戰協定上簽字。至此,法蘭西共和國宣告投降!

德軍同樣在四個星期內完成了對法國以及低地國家(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的占領,一舉掃平了整個西歐!


4、海獅計劃和不列顛空戰

1940年7月16日,納粹德國最高統帥部作戰局發布了準備對英國實施登陸作戰的號令,制定了登陸英國本土的“海獅”作戰計劃。要求在8月15日前完成一切作戰準備。

為了奪取英吉利海峽及倫敦的制空權,摧毀英國皇家空軍、機場和港口,從而掌握制海權,為其渡海作戰制造先決條件。為此,德軍共集結了2669架作戰飛機,在1940年7月10日至10月底的三個月內對英國實施了代號為“鷹”攻擊作戰計劃的大規模的空襲,打響了不列顛空戰。

8月24日,英國飛機首次空襲柏林,德國隨即展開了瘋狂地報復行為,猛烈轟炸倫敦。

在不列顛空戰中,德國空軍共損失作戰飛機1977架、飛行員2585人,始終未能取得預期戰果。“海獅”計劃一再推遲執行,后來被改為無限期推遲,最后實際上等于被迫取消。

英國贏得了空中自衛戰的勝利。德軍遭受了自二戰開戰以來的首次失敗(下文亦會進行詳細講解)。


5、入侵巴爾干半島

1941年3月27日,南斯拉夫發生政變,推翻了親德的傀儡政府,新政府拒絕加入軸心國同盟。希特勒隨即下令用武力解決巴爾干問題。

4月6日黎明,德軍同時向南斯拉夫和希臘發起了進攻。

4月9日占領了希臘的薩洛尼卡;4月13日占領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南斯拉夫宣布投降;4月21日希臘軍隊投降;4月27日,德軍進入希臘首都雅典;5月30日,德軍空降部隊占領克里特島。

至此,德軍入侵巴爾干半島獲得勝利。

6、蘇德戰爭

(1)“巴巴羅薩”計劃的簽署

1940年7月21日,希特勒命令納粹德國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元帥著手準備對蘇作戰。

8月9日,德軍最高統帥部作戰局也下達了“加強東方”的代號指令,于是德軍西線部隊開始大批向東線秘密集結,準備參加對蘇作戰。

12月18日,希特勒簽署由陸軍上將保盧斯起草的代號為“巴巴羅薩”的對蘇作戰計劃,號令德軍務必在1941年5月15日之前完成入侵蘇聯的各項準備。


(2)突襲蘇聯

1941年6月22日凌晨3點15分,德軍在北起波羅的海、南至喀爾巴阡山脈,長達1800多公里的戰線上兵分三路,以300萬大軍向蘇聯不宣而戰,發動了大規模突襲,人類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閃電戰開始了!蘇德戰爭爆發!

戰爭初期,德軍重兵壓境,一路長驅直入,快速向蘇聯縱深挺進,兵鋒直指莫斯科。猝不及防的蘇軍倉促應戰,節節敗退,強敵面前迅速潰不成軍,遭受了重大的損失,蘇聯西部大片國土淪喪。

至此,蘇聯廣袤遼闊的土地成為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要戰場。

(3)莫斯科保衛戰

德軍自1941年9月30日起開始向莫斯科發起進攻,德軍先頭部隊距離莫斯科最近點只有24公里路程了。

10月20日起,蘇聯大部分政府機構和部分工人撤離莫斯科;12月6日,蘇軍遏制住了德軍的攻勢,開始轉入反攻。

1942年1月8 日起,蘇軍經過三個月的鏖戰,終于排除了德軍占領莫斯科的危險,蔣德軍主力擊退了150至400公里。

冬季戰役結束時,德軍的傷亡總數已達83萬余人!德軍遭受了自二戰開戰以來的首次重大挫折,鐵甲先鋒古德里安的閃電戰亦宣告破產(莫斯科會戰在下文中將作為重要論點詳細講解)。

(4)斯大林格勒戰役

德軍在莫斯科會戰失利后,其主力部隊熬過了嚴冬,逐漸恢復了元氣。

1942年春,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發起哈爾科夫戰役,占領了蘇聯南方的重要城市哈爾科夫,重新掌握了戰略主動權。

1942年6月28日,德軍在南線發動夏季攻勢,以求在頓河地區消滅蘇軍主力,奪取高加索油田,獲取戰略資源基地,然后北上包抄莫斯科。

7月17日,德軍進抵頓河河灣,揭開了斯大林格勒會戰的序幕。

9月13日,德軍突入市區,蘇軍寸土不讓、誓死抵抗。雙方的巷戰一直進行到蘇軍反攻的前夕,激烈的拼殺使德軍始終無法占領斯大林格勒全部。

1942年11月19日,蘇軍集結了斯大林格勒方面軍、頓河方面軍、草原方面軍三個方面軍在斯大林格勒展開反攻。

在粉碎了德軍頓河集團軍群的解圍行動之后,蘇軍于1943年1月10日發動圍殲戰。2月2日,被圍困的德軍第6集團軍33萬余人全部投降或被殲滅,第6集團軍總司令保盧斯元帥被俘。

在持續了200多天的戰役期間,德軍在頓河、伏爾加河和斯大林格勒地區共損失150余萬人,坦克和強擊火炮3500門、作戰飛機3000余架,遭到了發動戰爭以來的最大失敗!

斯大林格勒會戰是二戰蘇德戰場的轉折點,也是整個歐洲戰場的轉折點,同時也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發生了歷史性轉折!


(5)庫爾斯克會戰

1943年夏,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地區進行南北集結,力圖在此區域粉碎蘇軍主力,重新奪回戰略主動權,以尋求戰機在此會攻莫斯科。

7月12日,蘇軍發起反攻,并于8月23日收復南方重鎮哈爾科夫。

在蘇德雙方圍繞庫爾斯克突出部激戰的50余天中,蘇德雙方動用總兵力達400余萬人,共出動坦克、裝甲車和自行火炮13000余輛、作戰飛機12000架。德軍共損失50余萬人、坦克1500輛、飛機3500余架。

此戰是二戰中規模最大的坦克兵團大會戰,蘇軍由此完成了蘇德戰場的根本轉折,從戰略防御全面轉入戰略反攻。從此,德軍完全喪失了在東線戰場上的戰略主動權。

(6)德軍被逐出蘇聯

1943年,蘇軍解放了近百萬平方公里的國土。

1944年,蘇軍發動10次戰略性戰役,除拉脫維亞西部沿海庫爾蘭部分地區尚有被圍困的30多個德國師于1945年5月9日歐洲戰事結束后投降外,其余的所有德軍全部被逐出蘇聯國境。

7、諾曼底登陸和歐洲第二戰場的開辟

1944年6月6日,美、英、加拿大等國盟軍集結5個步兵師、3個空降師(其中包括美軍第82空降師和101空降師兩支王牌部隊),在法國塞納灣諾曼底沿海實施登陸作戰。

至6月12日,盟軍共有19個師、32.6萬人登陸,將諾曼底海岸的奧馬哈海灘、金海灘、劍海灘、朱諾灘、猶他灘五個登陸場連成了一片。

諾曼底登陸戰是人類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作戰,盟軍共投入總兵力達287.6萬人,動用6500艘戰斗艦艇和運輸船只、1000余架作戰飛機及2700架運輸機。此戰一舉突破了德軍的大西洋壁壘,成功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歐洲盟軍最高總司令、美國陸軍五星上將艾森豪威爾將這一天稱為人類戰爭史上最長的一天——“D日”!

諾曼底登陸的勝利加速了希特勒第三帝國的滅亡!


8、德軍阿登反擊戰

1944年冬,德軍在比利時與盧森堡交界的阿登山區突出部實施代號為“悲哀之戰”的最后反撲。

12月17日,德軍沖破美軍第106師和第28師的防線;1945年1月1日,德軍又向駐阿爾薩斯的美軍發動進攻,盟軍猝不及防,陷于被動,向蘇軍求援;1945年1月12日,蘇軍全線發動攻勢,盟軍也同時展開反擊;1月28日,德軍被趕回原來陣地。

9、易北河會師與攻克柏林

1945年春,蘇聯紅軍和英美盟軍從東西兩線攻入德國本土。

4月1日,英美盟軍將西線德軍主力包圍在魯爾地區,并于4月18日迫使被圍的32.5萬德軍投降;4月16日,蘇軍集結250余萬兵力發起柏林戰役,并于4月25日完成對柏林的合圍;同日,一支蘇軍部隊與一支美軍偵察小分隊在易北河托爾高地的一座被炸毀的橋上不期而遇,東西兩線并肩作戰的兩支盟軍勝利會師,實現了歷史性的握手,將負隅頑抗的納粹德國攔腰截為兩段;4月27日,蘇軍突入柏林市中心;4月30日,希特勒在總理府的地下室飲彈自盡;5月3日,蘇軍攻克柏林,將鐮刀斧頭紅旗插上了第三帝國國會大廈的穹頂,柏林戰役宣告勝利!德軍共傷亡25萬余人、被俘48萬余人。


10、納粹德國的傾覆

1945年5月7日,在英美盟軍司令部所在地蘭斯,納粹德國政府代表約德爾上將向美、蘇、英、法四國代表簽署投降書;5月8日,在蘇軍司令部所在地,德國陸軍元帥凱特爾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德意志第三帝國徹底覆滅!

5月9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事宣告結束,同時也標志著德國法西斯的徹底滅亡!

2

詳細講解德軍在整個二戰中的四大戰略失誤

通過我自身對二戰史的積累研讀,大學時代廣泛借閱的二戰叢書、二戰經典戰例叢書、二戰名將叢書,以及觀看中央十套的《世紀戰爭》、中央七套的《百戰經典之二戰人物志》等等途徑,根據自己個人的理解,將德軍在戰略上犯下的嚴重失誤歸納成以下四大點:

1、在敦刻爾克大撤退的緊要關頭命令裝甲部隊停止追擊

1940年5月下旬,德軍占領了西歐四國之后,一路勢如破竹,繼續向西追擊。

5月22日,德國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元帥命令龍德施泰特元帥麾下的A集團軍群轉向右翼進攻,目的是奪取阿爾芒、耶普和奧斯坦德一線,并在進軍途中切斷海峽各港口之間的聯系;博克元帥麾下的B集團軍群也將轉動它的左翼向北進攻,以緊縮包圍圈。同一天,第2裝甲師到達布洛涅。5月23日,第1 裝甲師到達阿河一線。

而40多萬崩潰的英法聯軍已如同驚弓之鳥,被德軍三面圍困,緊緊地壓縮在了法國西北部敦刻爾克沿海僅僅60平方公里的狹小三角地帶的海灘上。


此時的英法聯軍已經處于絕境,前方面臨的是德軍摧枯拉朽銳不可當的裝甲集群的猛烈攻擊,后方背靠的是洶涌澎湃惡浪滔天的英吉利海峽,而頭頂則是德國空軍機群鋪天蓋地的轟炸。眼看就要成了甕中之鱉,插翅難逃,即將全軍覆沒。此時唯一的退路就是橫渡英吉利海峽逃往英倫三島上去。

1940年5月24日,古德里安所率領的第19裝甲集團軍距離敦刻爾克只有16公里了(裝甲部隊還有半個小時的路程就可以抵達敦刻爾克了),并且已經將其團團圍住!

幾乎在同一個時間內,萊因哈特所率領的第41裝甲軍也朝著敦刻爾克的方向緊緊地壓了過來!

此時的德軍比大多數英法聯軍的部隊離敦刻爾克還要近,而德軍與敦刻爾克港之間只有英國遠征軍的一個營在防守,德軍已經是穩操勝券。如果照此下去,全殲被圍困在敦刻爾克海灘上的40余萬英法聯軍那簡直就是易如反掌,充其量也就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了!

于是,第19裝甲集團軍司令古德里安直接向各作戰部隊下達了突破、突破、再突破,直到用盡最后一滴汽油的作戰命令。

當天中午12點37分,就在德軍準備收縮對敦刻爾克包圍圈,給被圍困的英法聯軍最后一擊的這千鈞一發的最緊要關頭,卻突然驚愕地接到了希特勒下達的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無法置信的命令:裝甲部隊停止追擊、原地休整待命,只派空軍前去進行轟炸。

此命令由陸軍元帥A集團軍群總司令龍德施泰特傳達至前線。

當時古德里安正在吃午飯,當聽到這個命令之后,大吃一驚的他一下子就蹦了起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氣急敗壞地說道:“現在最希望聽到的這個命令的是英國人、法國人,不是我們!”


就在古德里安的裝甲洪流停止進攻的時候,英法聯軍的一支撤退的部隊才追上了德軍進攻的腳步,從德軍身邊溜過,向敦刻爾克海灘退去,而此時的古德里安唯一能做的卻只能是原地待命。

針對希特勒為啥會突然下達要德軍裝甲部隊停止前進的這一命令,后來的二戰史研究專家們對此眾說紛紜,其中最有說服力的原因有以下三個:

(1)軍事因素

因為在西線戰事打響之后,德軍的進攻速度異常迅速。戰局的太過順利不僅僅是讓英法聯軍猝不及防、一敗涂地。甚至連希特勒本人都懷疑為啥進攻會如此順利、得手會如此容易,會不會是一個陷阱圈套?

當時德國A集團軍的7個裝甲師已經插入北法平原直撲布列塔尼半島推進到了英吉利海峽,將法國境內的英法聯軍分割開來。

但是由于孤軍深入,自己的兩翼也就充分地暴露了出來,同時也把自己的后勤補給遠遠的拋在了后面。如果此時英法聯軍進行反撲,從南北兩翼夾擊,將德軍攔腰切斷,那德軍就將腹背受敵,陷入被反包圍夾擊,導致首位不能相顧的危險境地。所以讓裝甲部隊暫緩推進速度,等待后續的步兵集群跟進上來以后再繼續前進。

況且德軍裝甲部隊自從西歐戰端打響以來,已經連續機動突擊作戰將近一個月,已經疲憊不堪了。暫時休整一下也是為了不使裝甲部隊不被連續不斷的戰事所拖垮,同時也是為了養精蓄銳,以便為接下來繼續進行追擊做好準備。

因此希特勒不得不慎重考慮是否繼續進攻。

(2)空軍總司令戈林的爭功

西歐戰役打響之后,德國陸軍在戰場上頻頻得手,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戰績。好大喜功的帝國元帥、空軍總司令戈林不愿看到陸軍地面部隊的一路突進,而自己率領的空軍卻一無所獲。從而心生嫉妒,促使其產生了爭攻的念頭。

為了急切給自己指揮下的德國空軍撈取最后的勝利,戈林緊急面見希特勒提,以裝甲部隊連續作戰已經疲憊不堪為由,勸說希特勒改派自己的空軍前去替代陸軍解決敦刻爾克包圍圈里的英法聯軍。并胯下海口充滿信心地保證說僅憑我戈林麾下的空軍足可以獨自將敦刻爾克和40萬英法聯軍全部夷為平地。


盡管此觀點只是猜測,但是對此古德里安曾十分惱火地說:我想促使希特勒作出這個決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為了滿足戈林的虛榮心。

(3)政治因素

出于政治角度的考慮,希特勒一直妄圖誘降英國,網開一面,不趕盡殺絕,希望英國在體面的情況下主動與德國進行和談。

因為在納粹的種族理論中,雅利安人、北歐人是優良高等的人種,并不是希特勒納粹德國想要征服的對象。

所以從此觀點來講,似乎是希特勒在有意放水,故意放了英法聯軍一馬。

對于以上這三條觀點,如今我們已經無法考究其是否真實,只能作為三個假設用來分析。

最近我又從一本軍事雜志上發現一篇報道,說當年德軍裝甲部隊停止追擊的謎團已經破解,具體情況是這樣:由于當時德軍統帥部使用的作戰地圖還是一戰時期制作的。而一戰時期的敦刻爾克地區是一片沼澤地。希特勒擔心裝甲部隊陷入沼澤不能自拔,從而使德軍喪失進攻的家底,再加上裝甲部隊連續作戰的確也已經疲憊不堪以及空軍總司令戈林的爭功。所以才使得希特勒下達了裝甲部隊停止前進的命令。

但此觀點的說服力和可信性都太低,可以說根本站不住腳。

綜上所述,無論當年是出于這幾條原因中的哪一條,反正德軍的裝甲部隊是確確實實地停止住了追擊的腳步,喪失了一個“宜將剩勇追窮寇”的絕好戰機。

但是德軍的這一舉動卻給了英法聯軍一個求之不得的機會。英法聯軍利用這一難得的喘息之機開始加強敦刻爾克地區的防御,并組織起盡可能多的防空力量防衛敦刻爾克的上空。

同時從1940年5月26日18點57分至6月4 日14點27分,英國政府動用一切可以征集的船只(包括民間的漁船、私人的游艇等)總共850余艘,開始了代號為“發電機”的撤退行動。

在這場將近10天的驚心動魄的大撤退中,英法聯軍成功地將34萬部隊撤回到了英國本土。


后來有人做過一個形象地統計比喻:在敦刻爾克被圍困的英法聯軍士兵足以填滿四個足球場,而可供給他們所撤離的地方只有一個地鐵口大小的碼頭。因此不得不承認敦刻爾克大撤退的確是人類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跡。

而沒有來得及撤離的擔負殿后和掩護任務的4萬多法軍全部淪為德軍的戰俘,英法聯軍幾乎所有的重型裝備也全部成為了德軍的戰利品。

但英法聯軍卻保存住了可貴的反法西斯戰爭的有生力量!鼓舞了反法西斯必勝的士氣與信心!

1944年6月6日,這群四年前敦刻爾克的綿羊在諾曼底變成了雄獅,重新殺回了歐洲大陸,成功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加速了納粹德國的滅亡!

在英法聯軍大撤退的后期,希特勒如夢方醒,急忙下令裝甲部隊重新追擊。就在滿載英法聯軍的最后一艘船只成功地駛離海港時,德軍的坦克也沖進了早已被炸成一片廢墟的敦刻爾克!眼睜睜地功敗垂成,與勝利擦肩而過!

因此可以說,德軍從敦刻爾克的這次戰略大失誤起,就已經埋下了失敗的火種,開始為自己挖掘墳墓了!

2、在不列顛空戰打得英軍難以喘息之時,報復性地去轟炸倫敦

英法聯軍自敦刻爾克撤回到了英倫三島之后,希特勒急于想進一步占領英國,為此德軍最高統帥部作戰局制定了登陸英國本土作戰的“海獅” 計劃。

“海獅” 計劃由龍德施泰特元帥指揮20個作戰師在英格蘭南部沿岸一條寬闊的戰線上實施登陸。一旦登陸成功,就立即向北方突進包圍英國首都倫敦。

但是,由于英國與歐洲大陸之間相隔英吉利海峽,若想成功登陸英國必須先得掌握英吉利海峽的制海權。而掌握制海權的前提條件是必須拿下制空權,只要拿下了制空權就等于拿下了一半的制海權。因此,掌握了絕對的空中優勢,也就為牢牢掌握住制海權提供了前提條件和堅實的保障。

于是,為了爭奪英吉利海峽和英國本土上空的制空權,以保證德國海軍艦艇在輸送陸軍登陸英倫三島過程中的空中安全,德國空軍于1940年7月10日開始實施代號為“鷹日”攻擊的作戰計劃,爆發了二戰史上乃至是整個人類戰爭史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空戰——不列顛空戰。

“鷹”日攻擊作戰計劃要求德國空軍先從法國和北歐的空軍基地派遣轟炸機襲擊英吉利海峽上的英國商船,誘使英國皇家空軍被迫進行護航,在得不到地面防空炮火支援的情況下與德國空軍進行消耗戰;接著德國空軍將轟炸英國的空軍基地和軍工廠,以消滅英國殘余的抵抗力量;最后將倉皇退往英國北方的皇家空軍予以全殲。

空戰一開始,德國空軍就以英國沿海的一線空軍基地、軍用機場、港口、商船、油庫、飛機制造廠、軍工企業、防空設施、通訊設施軍事目標等作為首要的空中打擊對象,對上述目標實施密集的地毯式轟炸,將大部分飛機炸毀于機場,并在空戰中盡可能多的消滅英國皇家空軍的作戰飛機。

對于德國空軍的這一戰略空襲,英國皇家空完全應接不暇,損失迅速增長,飛行員的傷亡也逐漸增多(許多飛行中隊已經剩下了屈指可數的熟練飛行員,大部分飛行員都是沒有實戰經驗的新兵),已經難以承受高強度的壓力,開始逐漸有些吃不消了,甚至到了瀕臨崩潰覆滅的邊緣。如果照此下去,那再過幾個星期,英國皇家空軍就將損失殆盡,很難再恢復元氣。

而此時的德國空軍如果能夠再加一把勁兒,繼續加緊地對沿海的軍事目標增強打擊力度,實施更加猛烈的空襲,那么就完全有可能徹底擊潰全殲英國皇家空軍,順理成章地拿下制空權也就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了!那英國皇家空軍就將損失殆盡,很難再恢復元氣

但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出現了一個小小的插曲,導致了戰局突然發生了戲劇性的轉折,使德軍在戰略上又發生了嚴重的失誤,徹底扭轉了兩軍的局勢、改變了兩軍的命運、影響了整個戰局。

具體情況是這樣:當時英德兩軍根據戰前的協議規定互不轟炸對方的首都,但是上天卻開了一個極大的玩笑。

1940年8月23日晚上,一名德軍飛行員在執行夜間空襲任務時,由于空中能見度太低,意外錯誤地將炸彈投到了英國首都倫敦。


8月24日,英國首相丘吉爾隨即下令皇家空軍立刻去轟炸德國首都柏林。

柏林莫名其妙地挨了英軍的轟炸,希特勒大發雷霆,因為德國空軍總司令戈林曾經信誓旦旦地擔保柏林上空絕對不會落下英軍的炸彈。

于是希特勒在9月4日命令戈林馬上指揮德國空軍對倫敦實施毀滅性的報復轟炸,將其從地圖上抹掉!9月7日,德國空軍放棄了對英國沿海軍事目標的攻擊,轉而開始了對倫敦的大規模轟炸!

德國空軍的報復性轟炸雖然給倫敦和英國平民造成了極大的損失,但德國空軍也就不得不放棄原先的作戰計劃,重新調整作戰部署。

就在英國皇家空軍即將面臨徹底崩潰覆沒的關鍵之際,德國空軍的空襲目標卻由沿海改成了倫敦。這樣一來,反而白白地送給了英國皇家空軍和沿海地帶一個難得的喘息之機。

于是,英軍開始趁機搶修恢復沿海一帶被德軍炸毀的空軍機場、軍用機場、港口、商船、油庫、飛機制造廠、軍工企業、防空設施、通訊設施等軍事目標,并且將新研發成功的雷達投入到了戰斗中,用以加強防空偵測力度。

就這樣,德國空軍久炸倫敦不下,而英國沿海的軍用設施又死灰復燃。德國空軍白白喪失了戰機,制空權又遲遲無法拿下,反而造成了1977架軍用飛機和2585名飛行員的損失。

最終也使得登陸英國本土作戰的“海獅”計劃被無限期地延遲,最終擱淺成為了一紙空文!

3、在即將會攻莫斯科的關鍵時刻,突然進行南北分兵區攻打列寧格勒與烏克蘭

1941年6月22日凌晨3點15分,納粹德國不宣而戰、突然襲擊,在北起波羅的海、南至喀爾巴阡山脈,長達1800多公里的戰線上,出動了152個作戰師共300萬大軍,對蘇聯發動了全面進攻,開始了人類戰爭史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閃電戰——“巴巴羅薩”計劃!

德軍以北、中、南三個集團軍群兵分三路,同時采取入侵蘇聯的軍事行動。


北方集團軍群總兵力29個師(其中包括3個裝甲師、2個機械化師,分為2個集團軍、1個裝甲集群),由陸軍元帥勒布指揮,從東普魯士出發,在芬蘭軍隊的配合下,占領波羅的海沿岸三國(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后,經德文斯克、奧斯特洛夫,穿越蘇聯中西部地區,然后占領或摧毀列寧格勒;中央集團軍群總兵力51個師(其中包括9個裝甲師、6個機械化師、1個騎兵師,分為2個集團軍、2個裝甲集群),由陸軍元帥博克指揮,戰線從盧布林至蘇瓦烏基。將集中運用坦克裝甲兵部隊,通過坦克和裝甲車輛的高速奔襲突破,以閃電戰從多個方向實施迅猛深遠的突擊,直撲白俄羅斯,從中間割裂撕開蘇軍防線,分割圍殲蘇軍的主力部隊。而后向戰略縱深發展進攻,沿布列斯特、明斯克、斯摩棱斯克一線出其不意地占領蘇聯首都莫斯科;南方集團軍群總兵力63個師(其中包括5個裝甲師、3個機械化師,分為3個集團軍、1個裝甲集群),由陸軍元帥龍德施泰特指揮,與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的軍隊一起主攻人口密集的農業心臟地帶烏克蘭。在盧布林至多瑙河口地區展開攻勢,攻下基輔,再向頓巴斯進攻,接著攻入南方的頓河大草原直到伏爾加河以及石油資源豐富的高加索地區。

戰爭初期,納粹德軍進展神速,打得非常順手,而蘇聯紅軍由于缺乏充分的戰爭準備,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猝不及防、全線潰退!大批的軍用飛機來不及起飛就被炸毀于機場、大批的蘇軍指戰員來不及進入戰斗位置,甚至還在睡夢中就被擊斃!

6月28日,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集群與霍特的第3裝甲集群在明斯克地區發動鉗形攻勢,圍殲了50余萬蘇聯紅軍!攻下了通往莫斯科的重鎮明斯克,將整個明斯克城夷為平地,占領了白俄羅斯全境!

緊接著,德軍又于7月16日攻占了斯摩棱斯克,殲滅蘇軍30余萬人,打開了進攻莫斯科的門戶!


此時德軍距離莫斯科只有320公里了,而且前方是一馬平川,如果一切順利的話,用不了幾個星期,德軍就將攻陷莫斯科!然而就在這最為關鍵的時刻,希特勒卻犯下了一個他一生之中最為致命的一個戰略性錯誤!

1941年8月22日,正當德軍在為會攻莫斯科而緊鑼密鼓地做著準備之時,希特勒突然達了一道新的命令:暫緩進攻莫斯科!

因為希特勒認為此時莫斯科已經不再是進攻的重點,列寧格勒和烏克蘭才是下一步的主要攻擊目標!并嚴令中央集團軍群一旦消滅了被圍困在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地區的蘇軍主力后,就要推遲進攻莫斯科,去分兵支援北方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而且必須要把大量的裝甲部隊轉交給南北兩個集團軍群,目標就是為了集中兵力在冬天到來之前攻占北方的列寧格勒、南方的烏克蘭和克里米亞半島。

希特勒的這一命令使得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的將帥們大為震驚!

希特勒急于分兵攻占列寧格勒與烏克蘭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出于對政治目的和心理作用角度上的考慮

希特勒攻占列寧格勒政治意義遠遠大于軍事意義,因為列寧曾經是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起點、搖籃、發源地,也是沙俄時代的首都和當年彼得大帝走向世界、認識世界的窗口。列寧格勒在蘇聯人民的心目中是神圣的,把蘇聯社會主義制度象征的列寧格勒攻占就可以有效打擊甚至是坍塌蘇聯民眾的抵抗意志,并且可以使德國的北方得以有效的保障。

(2)出于對后勤補給和戰略物資上的打算

烏克蘭是蘇聯著名的“大糧倉”,東部緊連著頓巴斯工業區,擁有著糧食、石油、煤炭等大量的戰略資源,經過烏克蘭再到高加索,就可以把頓涅茨克與巴庫的油田、頓巴斯的煤礦全部收為囊中。因此在希特勒看來占領烏克蘭將導致蘇聯的經濟完全癱瘓,并為德國獲取開辟重要的戰略經濟支撐,也為下一步德軍的軍事行動創造了條件。

(3)出于對軍事戰術原因上的顧慮

因為當時德軍兵分三路,在北、中、南三個方向上同時發起進攻,但由于中路德軍進展速度過快,而南北兩線的進展則相對較為緩慢,這就造成了中路德軍孤軍深入的態勢。所以分兵支援也是為了加快南北兩翼的進展速度,以求保障中央集團軍群的南北側翼的安全。因此從這一點上來判斷,希特勒的南北分兵命令也是存在著一定的道理的。

但是希特勒南北分兵的這一命令,遭到了德國陸軍的將帥們的堅決反對。他們認為莫斯科才是德軍戰略目標的重中之重,主張應該首先進攻莫斯科,絕不能采取分兵行動。

因為此時蘇軍莫斯科防線的主力已成驚弓之鳥,應該集中強大的機動兵力長驅直入,一鼓作氣拿下莫斯科。進攻莫斯科也將迫使蘇軍從各地調集兵力去保衛莫斯科,這樣就為德軍包圍與殲滅蘇軍的有生力量創造了良機。

而莫斯科是蘇聯的首都,也是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外交中心,又也是鐵路交通樞紐,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因此,一旦攻占莫斯科,就有可能完全擊敗蘇軍主力,從而徹底結束對蘇戰爭!


如若此時貿然采取分兵行動,就是比會削弱中央集團軍群的作戰能力。另外,分兵支援也必定會造成時間上的延緩,白白浪費作戰時間。戰機稍縱即逝、瞬息萬變,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萬萬不可可錯過這一難得的最佳戰機。

這其中態度最為堅決的有裝甲突擊集群司令古德里安、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以及陸軍元帥克魯格。

1941年8月23日,也就是在希特勒下達分兵命令的第二天,古德里安與哈爾德立即乘飛機前往位于東普魯士拉登斯堡的“狼穴”,緊急面見希特勒,懇請其收回成命,下令繼續進攻莫斯科。

但究竟是先進攻莫斯科還是先進攻烏克蘭,這是早在“巴巴羅薩”計劃還停留在桌面上時就已經在考慮的一個問題了。

希特勒與德國陸軍高級將領們為此持續激烈地爭論了一個月。在此期間,古德里安甚至還專門舉了這樣一個例子進行勸說:盜匪潛入一個大戶人家行竊,應該先將這家的人征服。只要將人征服,那么這戶人家的所有金銀財寶就會全部屬于自己。如今蘇聯就好比這戶人家,列寧格勒、烏克蘭就如同金銀財寶,而攻占了莫斯科就等于是征服了這戶人家的全部人口。因此只要是拿下莫斯科,就可以征服整個蘇聯,到那時,無論是列寧格勒還是烏克蘭遲早會鐵定成為囊中之物的。所以應當立即進攻莫斯科。

可遺憾的是,希特勒仍然堅持必須先占領列寧格勒和烏克蘭,然后再進攻莫斯科。古德里安與哈爾德以及德軍的陸軍將領們最終以失敗妥協而告終!

于是,強大的中央集團軍群隨即開始了分兵,大量的裝甲部隊去北上、南下支援列寧格勒與烏克蘭。

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上著名的“八月南北分兵”!分兵后的德軍在作戰行動上取得了空前的輝煌大勝利!

1941年9月上旬,德軍在烏克蘭的基輔發起戰役,至9月19日德軍最終攻下了基輔,占領了整個烏克蘭,控制住了克里米亞半島。

由于蘇聯西南方面軍的主力部隊沒有能夠及時地撤出包圍圈,許多高級將領和大批官兵犧牲或被俘,蘇聯軍隊遭遇了從來沒有過的慘重損失,傷亡和被俘的人數高達60余萬!

得意忘形的希特勒將基輔戰役稱之為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戰斗”!單從蘇軍的人員損失和潰敗程度來看,這一場戰役確實大長了德軍的威風,尤其是投降和被俘的蘇軍數量之大連希特勒本人都始料未及。

如果從戰術角度上來分析,德軍絕對是取得了重大的勝利,這的確是人類戰爭史上所少有的。

但是,在戰術上取得了勝利的同時,在戰略上卻犯下了嚴重的失誤!

兵貴神速,打仗打的就是時間和速度,有時候一分鐘甚至是一秒鐘就能決定戰斗的勝負!可德軍卻白白地把一個多月的寶貴時間浪費在了對列寧格勒和烏克蘭的戰斗中!

況且德軍在發動“巴巴羅薩”計劃之前就已經耽誤了將近一個多月的時間!

因為早在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下達實施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時就規定作戰行動于1941年5月15日開始。

但此時,地中海和巴爾干半島的法西斯盟國卻連遭失敗!西班牙佛朗哥的軍隊在地中海被英國軍隊擊敗;意大利墨索里尼的軍隊也被希臘軍隊逼到了阿爾巴尼亞;1941年3月26日,南斯拉夫發生政變,推翻了希特勒的傀儡政府!


地中海和巴爾干的形勢突變,使德軍控制巴爾干半島發生了困難,無法實現對蘇聯的鉗形攻勢。因此,希特勒決定首先解決巴爾干問題,于1941年4月6日開始進攻南斯拉夫與希臘,將“巴巴羅薩”計劃的行動時間向后推遲了四個星期!

綜上所述,德軍錯過了攻打莫斯科的最佳時機!

而且德軍很快也發現,盡管蘇軍遭受到從來沒有過的慘重損失,但是對德軍的抵抗卻絲毫沒有減弱。而所有一切的戰斗指令都來自于一個地方,那就是——莫斯科!

因此占領莫斯科的重要性也一下子就突顯了出來!

而蘇聯又有一個非常大的氣候特點,就是到了9月以后基本上就接近冬季了,天氣就要開始轉冷了,而且在這一時段內將會秋雨連綿。如果不在秋季之前拿下莫斯科,德軍就很難有把握在冬季完成和實現作戰計劃。

所以在南方集團軍群已經拿下了烏克蘭,同時又保證北方集團軍群對列寧格勒保持圍困的情況下,就到了該奪占莫斯科的戰略時機了。

于是希特勒再次突然改變了進攻思路,開始縮短戰線,重新調整作戰部署又一次將進攻的首要目標對準了莫斯科!并把原來分兵機動到北方和南方的裝甲機械化集群重新調回到了中央,加強中央方向的實力,參加中央集團軍群攻擊莫斯科的行動。

1941年的9月30日,德軍集中了75個作戰師180萬精銳部隊、1700輛坦克和19000門火炮,在強大的空軍第二航空集群的1390架作戰飛機的掩護下,直奔莫斯科而來,展開大規模的凌厲攻勢,開始了會攻莫斯科的35號作戰訓令——“臺風計劃”!

德軍計劃先將莫斯科正面的蘇軍分為兩個包圍圈加以殲滅,然后順勢在十天之內攻占莫斯科!

在德軍進攻莫斯科的戰役打響40天之后,德軍已經合圍了蘇軍的三個集團軍60余萬人,這正是保衛莫斯科的主要武裝力量,通向莫斯科的大門被打開了,德軍重兵集團向著莫斯科步步緊逼!

10月6日,布良斯克被德軍攻陷!霍普納率領的第4裝甲集群在此地區幾乎全殲了蘇聯的布良斯克方面軍!至此,德軍已經打開了通往莫斯科的最后一道屏障!

10月16日,德軍已經從北、西、南三個方向基本完成了對莫斯科的合圍!此時的莫斯科已經處于萬分危急的境地!

但是從10月初開始,蘇聯境內就開始下起了連綿的秋雨,連日的降雨導致通往莫斯科的公路上是一片泥濘不堪,使得德軍行進的道路無法通行。德軍的坦克、裝甲車、火炮、摩托化部隊陷入爛泥中根本無法前行,機動部隊的推進速度大大降低,地面進攻幾乎停頓了下來。

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博克元帥氣急敗壞地抓起電話聽筒向部隊下達命令:“停止前進,等待大地封凍,這鬼天氣!”

就在德軍在蘇聯泥濘的道路上浪費著一分一秒的寶貴時間的時候,蘇聯冬天的腳步也悄悄地臨近了。

11月6日,天空開始紛紛揚揚飄起了雪花,氣溫降至零度以下,地面開始封凍,德軍重整旗鼓,向莫斯科奔襲,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瘋狂進攻。


但此時本就已經十分漫長的德軍的后勤補給也陷入了極端困境,而且部隊減員也越來越嚴重,根本沒有足夠的新兵給予補充,許多部隊僅僅剩下最初建制的一半。

更糟糕的是,1941年蘇聯的冬天來得特別的早,天氣一天比一天寒冷。11月27日,氣溫急劇下降,而德軍的官兵此時卻仍然穿著夏季的軍裝。

因為德軍原本計劃在三個月之內拿下莫斯科,結束對蘇作戰,所以根本沒有配備冬裝。可是在八月南北分兵地時候白白地浪費了一個多月的寶貴時間,在等待大地封凍之時同樣浪費了一定的時間。這就導致了攻打莫斯科的“臺風”計劃比預期推后了整整53天,從秋季拖延到了冬季。

盡管如此,但德軍的進攻仍然沒有絲毫減弱的跡象!

12月3日,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迅速推進并攻占了莫斯科西北24公里的希姆基,從這里出發,坦克最多用不了一個小時就可以抵達莫斯科(一支德軍先遣尖兵偵察營甚至已經到達了開往莫斯科紅場的公交線路終點站)!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博克走下車,登上一座塔樓,舉起了望遠鏡,頓時興奮了起來,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鏡,望遠鏡里赫然清晰地出現了莫斯科紅場克里姆林宮頂端的紅星。此時的莫斯科已經完全處于德軍的火炮射程之內。然而這位德軍陸軍元帥今生今世所能到達的距離莫斯科最近的地方,就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見到克里姆林宮紅星的地方!也就是在這里,德軍再也沒能向前推進一步,而希姆基后來也被稱之為二戰史上著名的“24公里處”(至今仍保留有紀念碑)!


12月4日,正當德軍在為所謂的 “最后一戰”做著加緊準備,打算第二天一舉拿下莫斯科,徹底打贏并結束對蘇作戰的時候,奇跡出現了!

大災難突然降臨到了德軍頭上,而129年前曾經出現過的幸運女神的光環又再次光顧到了俄羅斯大地!

就在這天晚上,140年未遇的嚴寒突然降臨到莫斯科,氣溫一下子驟然降至零下40至50攝氏度!一夜之間蘇德雙方的優劣之勢出人意料地發生了神奇的逆轉!

德軍準備對莫斯科發動最后一擊與莫斯科的嚴寒不期而遇,同時到來了!

德軍的所有燃料全部凍結,必須得先用火烤才能發動起來,所有車輛的引擎均無法運轉,坦克光學儀器失去作用,火炮瞄準裝置失靈,幾乎所有的武器都被凍得無法使用,大批士兵倒在冰天雪地里被凍傷凍死!


德軍錯過了進攻的最佳時機,耗盡了最后的元氣,已經成為了強弩之末,士兵凍死凍傷過半,沒有燃料和彈藥,所有車輛都已經無法運行了,他們再也支撐不下去了。德軍從南、北兩個方向攻占莫斯科的作戰企圖已經再也無法實現了。

而此時蘇軍的情形卻恰好相反,身披白色滑雪衫的蘇軍預備隊卻源源不斷地從西伯利亞方向開來,他們受過嚴格的冬季作戰訓練,早已習慣了漫長的嚴寒生活,并配備了足以御寒的棉衣,所有武器都披上了保溫套并加上了防凍潤滑油,以防止寒流的侵襲。


就這樣,嚴寒緊緊地遏制住了德軍對莫斯科的最后攻勢!

盡管莫斯科指日可下,但德軍卻只能在近在咫尺、唾手可得的莫斯科城下看著克里姆林宮的紅色穹頂望星興嘆,重蹈1812年拿破侖兵敗莫斯科的覆轍!

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與德國陸軍參謀長哈爾德通了電話請求停止進攻。

我在大學時代曾經翻閱過二戰經典戰役全紀錄中的《血捍莫斯科》一書,書中古德里安與博克的一段電話中的交談令我至今記憶猶新,具體內容如下:

古德里安:“元帥,我的部隊已經堅持不下去,再也無法前進了!”

博克鼓勵道:“應該不惜一切代價,再使出最后一把勁兒,我軍就完全可以進入莫斯科過圣誕節了!”

古德里安無可奈何但又十分肯定地回答:“不行了,已經沒有這最后一把勁兒了!我的部隊已經精疲力竭,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沒希望了!我現在非但不能前進,而且還必須得后撤!”

博克急切地詢問:“這到底是為什么?難道我軍就真的無力回天了嗎?”


古德里安略微沉思了一下回答說:“元帥,在足球場上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局面,左前鋒帶球射門,被門將撲掉;右前鋒一個偏射,同樣被門將擋出;這時中路前鋒孤注一擲抬腿發出了最致命的一腳直射,但是足球卻被門將給牢牢地抱在懷中。這樣一來,對的所有球員無論再進行怎樣的拼搶與射門都無濟于事了,他們唯一能做的正確選擇就是就是迅速掉頭向回跑!除此以外,根本沒有第二條路可以選擇!”

博克聽完后默然無語,緩緩地擱下了電話聽筒!

12月6日,蘇軍從莫斯科南面和北面同時展開了大反攻,進攻莫斯科的德軍擊斃擊傷168000多人,被蘇軍驅趕到了距離莫斯科150乃至400公里以外的地帶。

蘇軍付出了傷亡和被俘70余萬人的慘重代價,取得了斯科保衛戰的最后勝利!

1941年包括莫斯科會戰在內的整個冬季戰役中,德軍總共被擊潰50個師,傷亡高達83萬多人,占德軍蘇德戰場總兵力的1/4,這是整個第二次大戰中納粹德軍的第一次大慘敗!

至此,希特勒進攻莫斯科的計劃破滅了,同時也宣告了德軍自詡為戰無不勝的“閃電戰”的徹底破產!

在德軍入侵蘇聯的第一個夏天,在最適宜作戰的季節里,在蘇聯還沒有從平時經濟轉到戰時經濟的倉促時刻,希特勒竟然放棄了對莫斯科的進攻,從而使莫斯科得到了寶貴的喘息時間,為接連潰敗的蘇軍贏得了一線生機。

歷史事實證明,八月南北分兵的確是希特勒犯下的一個致命錯誤,也是眾多戰略錯誤中最為嚴重的一個!

4、德國重蹈在一戰中東線兩線同時作戰,首尾不能相顧的覆轍

這個戰略失誤主要是因為德國在尚未完全征服英國的前提下,就月冒然、急切、倉促地發動了侵蘇戰爭,最終又陷入了兩線作戰的被動局面。現住就對此進行一下詳細地描述。

(1)德國的地理位置

德國地處歐洲中部,易受到來自四面八方、不同方向的攻擊。因此,從軍事地形學的角度上來看,首先在地利上就失去了一招,在地利條件上占不到太多的優勢。

(2)一戰時期的“施里芬計劃”與德軍的戰敗

一戰時,根據針對法國作戰的“施里芬計劃”規定:德軍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消滅法軍的有生力量,盡快攻占巴黎,然后再回過頭來對付東面的沙俄。

所以一戰開始的初期,德軍迅猛地向法軍發起凌厲的攻勢,法軍抵擋不住、節節敗退。

但是在馬恩河大會戰中,法軍終于頂住了德軍的攻擊勢頭,獲得全勝。德軍慘敗,巴黎也久攻不下,“施里芬”計劃亦宣告徹底破產。


與此同時,俄軍也從被劃向德軍發起進攻,而原本屬于同盟國(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所組成)之一的意大利也臨陣倒戈加入到了協約國集團(英國、法國、沙俄所組成)并對德宣戰,德軍終于陷入了兩線作戰的被動局面,而軟肋上又挨了致命的一刀。隨后德軍在凡爾登戰役中遭到大敗、又在索姆河戰役中損失慘重。

最終德國在1918年宣布戰敗投降,被迫接受了喪權辱國的《凡爾賽和約》,威廉二世第二帝國的時代也隨之宣告結束!

(3)《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納粹德國當局為了避免一戰時期兩線作戰的局面再次重演,決定先采取懷榮政策安撫蘇聯,加以穩定東方。于是就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與蘇聯進行秘密談判。

而蘇聯也深知納粹德國遲早會對自己采取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但是為了贏得充分的戰爭準備時間,隨即接受了與納粹德國的軍事談判。

蘇德兩國各懷鬼胎,彼此心里都明白。于是乎,二戰時上頗匪夷所思,且最具有戲劇色彩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于1939年8月23日(也就是納粹德軍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前一個星期)在莫斯科簽訂。(據說當時納粹德國的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在莫斯科曾與蘇聯最高統帥斯大林、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親切握手交談)。


可以說,納粹德國的這一步棋走得還是十分高明的,避免了二戰初期蘇聯從東方趁機下手。甚至還得到了蘇軍的鼎力支援(德波戰爭期間,蘇聯紅軍從東面出兵,幫助納粹德軍入侵波蘭。蘇德雙方在波蘭中部會師之時,場面相當熱烈,雙方激動地握手擁抱,好像許久未見的老朋友一樣,甚至不亞于后來的蘇美雙方在易北河會師的場面。隨后出現的鏡頭就是蘇德兩軍士兵在華沙街頭親切交談、蘇德兩軍將領在軍用地圖前共同商討作戰行動)。

正是因為如此,這也成為了二戰初期德軍之所以能夠頻頻得手,占領一個又一個國家、取得一個又一個傲人戰績的重要原因之一。

(4)修改“黃色”方案,制定“曼施坦因”計劃

在1940年進攻法國的前夕,納粹最高統帥部作戰局曾經制定過一套名為“黃色”方案的作戰部署計劃:

將西線的德軍整編為3個集團軍群,博克元帥率領配備主要坦克裝甲集群的B集團軍群主攻荷蘭、比利時,然后沿海岸線攻擊;龍德施泰特元帥率領A集團軍群在B集團軍群南面側翼進行支援;實力較為弱小的C集團軍群由勒布元帥率領,在馬奇諾防線正面保持防御態勢。

簡而言之,“黃色方案”的作戰核心就是運用強大的右翼集團兵力,從正面擊敗在比利時境內的英法聯軍;而以較弱的左翼集團兵力掩護右翼集團側面,地理上的目標是英吉利海峽。

但時任德軍A集團軍參謀長的曼施坦因在審閱過后對此提出了異議。他認為此方案的進軍路線回避了復雜地形,更糟糕的是可能會導致靜態消耗戰。而且這一計劃的作戰意圖過于明顯,行動結束時,大量法軍還毫發未損。另外“黃色方案”跟一戰時期制定的“施里芬”計劃幾乎是大同小異,無疑就是“施里芬”計劃的翻版,不應該再繼續重復使用。因此他向希特勒和納粹德國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元帥遞交了一份備忘錄,建議重新調整修改對法作戰方案。

這一提議很快就得到了納粹最高統帥部的認可。由此,一套被命名為“曼施坦因”計劃(代號為“鐮割”行動,又名“鐮刀”閃擊計劃或者“鐮刀收割”計劃)的新型作戰方案得以出爐。

該作戰計劃強調充分利用發揮坦克裝甲集群和摩托化部隊快速機動的突擊能力,繞過法軍自詡的“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從法、比、盧三國交界處的阿登森林迂回穿插,從側翼直搗法國腹地。然后再尋求戰機,將法軍主力分割包圍、各個擊破。

“鐮割”行動具體方案是:

主攻集群由龍德施泰特元帥指揮的實力最強的A集團軍群來擔任,共有7個裝甲師、3個摩托化師,由中央率先突擊。充分發揮坦克裝甲集群的快速機動優勢,迅速穿越通過法比邊境叢林密布的阿登山區,突入盧森堡和比利時南部,繞過馬奇諾防線,進入法國境內。然后跨過色當和迪南之間的馬斯河直插索姆河,直逼英吉利海峽,這樣A集團軍群將在英法聯軍的中央打入一個楔子,迅速切斷英法聯軍的退路;博克元帥指揮大量縮編的B集團軍群作為助攻集群,攻打比利時和荷蘭。首先空降部隊在荷蘭的鹿特丹實施空降,奪取機場和萊茵河上所有的重要橋梁,同時利用空降兵奪取比利時阿爾貝特運河上的橋梁,并占領埃本?埃邁爾要塞。接著德國空軍將同時在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的上空爭奪制空權,將敵軍飛機一舉擊潰。最后B集團軍群主力開始進攻,他們的主要任務是誘使英法聯軍進入比利時低地地區,然后協助A集團軍群將已經趕入口袋陣的英法聯軍的主力實施圍殲;在南方,由勒布元帥指揮的C集團軍群作為佯攻集群,對法軍自詡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正面接觸實施佯攻,牽制住法軍主力,并爭取有所突破!

希特勒在1940年3月中旬同意了“曼施坦因” 計劃。

正是因為這份新的作戰方案,才使得德軍在二戰初期避免了一戰時期戰略行動的重演,和久攻巴黎不下的悲劇。

根據“鐮刀”閃擊計劃,德軍一舉占領滅亡了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并且趁熱打鐵、一鼓作氣,擊敗了當時號稱“歐洲陸軍第一強國”的法蘭西共和國,占領其首都巴黎。僅僅用了四個星期就蕩平了整個西歐。

(5)納粹德國再次陷入兩線作戰的被動挨打局面

從蘇德兩國簽訂合約以及曼施坦因修改作戰計劃來看,納粹德國當局的確是在盡量避免可能出現兩線作戰的被動局面。這在二戰初期也確實能夠體現出來。

但是自從1940年下半年的不列顛空戰結束之后,納粹德軍的總體戰略格局就逐漸開始走向了下坡路。

不列顛空戰,由于德軍統帥部感情用事而導致嚴重失誤,使得德國空軍元氣大傷(前文已經提到)。以及無力奪取英倫三島及英吉利海峽上空的制空權,致使登陸英國本土作戰的“海獅”計劃被無限期推遲執行。

而此時的希特勒已經將戰爭的目光瞄向了遠在東歐的廣袤土地——蘇聯!

希特勒決定入侵蘇聯的主要原因和目的主要是出于對共產主義的仇視,對于毀滅蘇聯的打算早在1924年他口述的《我的奮斗》一書中就已經闡述地明明白白:我真正的偉大使命,是同布爾什維克算賬!而猶太人在俄國統治的終結也將是俄國作為一個國家的終結!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蓄謀已久的入侵蘇聯的戰爭終于爆發。

戰爭初期,德軍一路長驅直入、節節勝利,其軍事行動的輝煌達到了鼎盛時期。而戰爭狂人希特勒竟然在1941年7月14日狂妄地宣稱一旦結束對蘇戰爭后就要考慮必要的時候對美國進行作戰!


但也就是從此刻開始,德國再一次正式跌進了兩線作戰的陷阱,重新踏上了一戰時期被動作戰的老路!

此戰略失誤錯就錯在不應該在尚未完全擊敗英國的前提下,就倉促、草率地結束對英軍事行動,反而過早、武斷地發動侵蘇戰爭。

此時的德軍應該集中主力徹底占領或者征服英國,然后再揮師東進、進攻蘇聯。但納粹德國當局卻忽略了這一看似不起眼,但卻十分致命的戰略重點,再次犯下了兩線作戰、首尾不能兼顧的兵家大忌!

(6)德國陷入兩線作戰后的具體戰況

蘇德戰爭爆發后,人們習慣地將整個歐洲戰場稱之為東西兩線戰場。西歐戰場命名為“西線戰場”、蘇德戰場命名為“東線戰場”。

<1>在東線戰場上的接連失利

德軍在實施“巴巴羅薩”計劃之后,取得了不少驕人的戰績。在1941年9月30號又實施了會攻莫斯科的“臺風”計劃。

但是,后來由于在戰略上的嚴重失誤,再加上嚴寒的影響。最終導致了會攻莫斯科作戰行動的失敗。德軍的攻擊勢頭終于在莫斯科城下被遏止住了,閃電戰也隨之破產。

1942年,德軍又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遭到慘敗,150萬精銳部隊損失殆盡。此戰成為東線戰場的重大轉折點。

1943年,德軍在庫爾斯克坦克兵團大決戰中再次慘遭失敗。盡管德軍在此次會戰中把新研制的“虎”式重型坦克和“豹”式中型坦克投入到了戰場,但是仍然沒有能挽回失敗的命運。此戰役蘇軍完成了東線戰場的根本轉折,完全掌握了戰場主動權,從戰略防御全面轉入戰略反攻階段。

庫爾斯克會戰結束后,蘇軍又乘勝解放近百萬平方公里國土。

1944年,蘇軍在朱可夫元帥、科涅夫元帥、華西列夫斯基元帥、羅科索夫斯基元帥等一批著名的軍事后起之秀的指揮之下,連續發動10次大規模戰略性進攻戰役,將境內的70%以以上的德軍全部逐出了蘇聯國境。

隨后,蘇聯紅軍出境作戰,繼續向著德國的本土一路西進。

<2>蘇軍肅清納粹同盟國

蘇軍出境作戰后一路西征,步步為贏!1944年8月31日,蘇軍進入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9月肅清羅馬尼亞境內的全部德軍。1944年9月5日,蘇聯對保加利亞宣戰。9月底進入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解放其全部國土。1944年9月,蘇軍進入匈牙利。1945年2月13日,蘇軍解放其首都布達佩斯,同年4月4日匈牙利獲得解放。

<3>蘇軍解放納粹占領國

1944年10月20日,南斯拉夫軍隊與蘇軍協同作戰解放首都貝爾格萊德。1945年5月15日,解放南斯拉夫全部國土。1943年7月,阿爾巴尼亞成立民族解放軍總司令部。1944年11月17日,阿爾巴尼亞軍隊與蘇軍共同解放首都地拉那。11月29日,解放阿爾巴尼亞全部國土。1944年7月,蘇軍進入波蘭。1945年1月17日,波蘭軍隊與蘇軍解放首都華沙。2月3日,蘇軍進抵奧得河,波蘭全境獲得解放。1944年10月6日,蘇軍進入捷克斯洛伐克境內。1945年5月9日,蘇軍突入其首都布拉格。5月11日,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解放。


<4>歐洲第二戰場的開辟

1944年6月6日,歐洲盟軍最高總司令艾森豪威爾將軍一手策劃指揮了代號為“霸王”行動的諾曼底登陸作戰。盟軍一舉突破德軍西線的“大西洋壁壘”,成功登陸歐洲本土,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

至此,盟軍開始由西向東,向德國本土進軍。

<5>西線納粹占領國的解放

1944年8月15日,美英法聯軍戛納以西登陸,開始在法國南部作戰。8月28日,盟軍開進馬賽和土倫。9月12日,南北兩支盟軍在巴黎與馬賽之間的蒙巴爾會師。1944年年底,法國全境解放。1944年9月2日,盟軍進入比利時。9月8日,比利時政府從倫敦遷回布魯塞爾。1944年9月9日,盧森堡獲得解放。1945年3月,荷蘭全境解放。1945年5月上旬,挪威境內的德軍向盟軍投降。1945年5月5日,丹麥境內的德軍向盟軍投降。

<6>納粹德軍的最后反抗

1944年冬,德軍為贏得西線戰略主動權,遂在比利時與盧森堡交界處的阿登山區實施了代號為“悲哀之戰”的最后反撲。1944年12月,德軍沖破美軍防線。1945年1月1日,德軍又向駐阿爾薩斯的美軍發起進攻,盟軍猝不及防,陷于被動,向蘇軍求援。

1月12日,蘇軍全線發動攻勢。巴頓將軍也率領盟軍同時展開反擊。1月28日,德軍被趕回原來陣地。

此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德軍少有的一次比較輝煌的勝利。其戰術指揮也的確有值得稱道之處。但是于總體大潰敗形勢中的一次小勝沒有多少可以利用的價值,雖然一時取得了勝利、占到了便宜,卻仍然挽救不了失敗滅亡的命運!


<7>東西兩線戰場的勝利大會師

1945年4月,蘇聯紅軍集結250余萬部隊發起柏林戰役,于4月25日完成對柏林的合圍。4月1日,盟軍在魯爾地區包圍西線德軍主力,并于4月18日迫使被圍的32.5萬德軍投降。4月25日,蘇軍與美軍在易北河畔的托爾高地會師,東西兩線作戰的盟友終于戰場上得以碰頭相遇。4月27日,蘇軍突入柏林市中心。5月3日,柏林戰役結束,德軍傷亡25萬人、被俘48萬人。

至此,納粹第三帝國滅亡,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事宣告勝利結束!

以上的這些濃墨重彩的描述就是納粹德國重新陷入兩線作戰局勢后的具體戰況。最終在蘇聯紅軍和英美盟軍的兩面夾擊之下,首尾不能相顧,顧此失彼,迅速走向滅亡!


3

結論

此論文以如此巨大的篇幅來詳細描述二戰中納粹德軍犯下的戰略上的四大嚴重失誤。詣在強調“戰爭是一個充滿偶然性的領域”這一宗旨。

也表達了一個戰爭原則:戰機稍縱即逝、瞬息萬變,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同時也深刻地提醒著戰場上的軍事指揮人員,在戰場上萬萬不可優柔寡斷,必須要做到當機立斷!因為在戰場上上往往一分鐘的時間,甚至是一秒鐘的時間就可能影響戰爭的勝負!

此外,最高指揮官也絕不應該大權獨攬、一意孤行!而應該將軍事指揮權充分下放,多聽取下屬的意見,使他們充分釋放自己的軍事才能。

另外,在戰場上最忌諱賭一口氣或者意氣用事(不列顛空戰就是一個典型的戰例)。亦不可鼠目寸光地只貪圖眼前一時的戰術利益,而放棄總體深遠的戰略布局(比如蘇德戰場上的八月南北分兵)!

結合此論文的主旨再補充一點:

我的這篇軍事論文,盡管是以二戰中納粹德軍的戰爭實例來作為背景。但僅僅只是為了表達一下自身對軍事歷史和戰略戰術上的一些見解與評價。絕對不會帶有一絲一毫政治上的色彩。也絕對沒有牽扯任何外交上的瓜葛!這一點希望廣大讀者朋友們能夠正確認識、理解與對待!

此論文所要突出的核心也無非只有四個字“以史為鑒”。

軍事家們更要銘記文中的那四大戰略失誤。

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也要時刻提高警惕,及時消除一切戰爭隱患,防止戰爭的再次發生!也時刻警醒著人們,邪惡永遠戰勝不了正義!同時,也給當今時代的霸權主義國家一個強有力的回擊與反應,那就是窮兵黷武的非正義侵略戰爭,必定會因失道寡助而導致徹底失敗的這一真理!

當今時代是以和平發展作為主體!要深刻體會、充分咀嚼杜牧在《阿房宮賦》中的結尾話語“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矣”!要時刻銘記“以史為鑒”!只有杜絕戰爭、維護和平,才能謀求發展。

正如央視七套《百戰經典》欄目中那句永恒不變的開場白所說的那樣:因為珍愛和平,我們回首戰爭!

最后,套用央視十套《探索發現》欄目中《世紀戰爭》的開場白來結束本文:戰火紛飛、硝煙彌漫,多少生靈涂炭、多少文明被毀!戰爭使剛剛過去的20世紀充滿了血雨腥風!不忘戰爭,珍愛和平!

以后大部分內容都在知識星球更新,星球內容包括對歷史和時事的解讀,并分享私家人文資源,目前星球內有修明、青年普林尼、李競恒教授、蒙元史專家班布爾汗、竹溪哥等一眾大咖,歡迎大家加入知識星球交流互動!。

石鑫,山東青島人,36歲,中共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石家莊機械化步兵學院函授本科學歷,八年軍隊服役史,目前在青島市公安局李滄分局工作,二戰史愛好研究者、青島文史愛好研究者,曾參加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會2023年度年會、2024年度年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曾經“日入百萬”的網紅郭有才,光芒散盡后,如今的他過得如何?

曾經“日入百萬”的網紅郭有才,光芒散盡后,如今的他過得如何?

阿綏談史
2025-07-21 18:16:39
不要再罵杜建英了,宗慶后根本不愛她

不要再罵杜建英了,宗慶后根本不愛她

東方不敗然多多
2025-07-16 22:00:04
杜江夫婦攜狗狗參加比賽,霍思燕身著抹胸裙,網友:胸快到肚子了

杜江夫婦攜狗狗參加比賽,霍思燕身著抹胸裙,網友:胸快到肚子了

塞外書娛
2025-07-23 12:06:47
成吉思汗死亡之謎被揭開,死法或許太過羞恥,史書都不好意思記載

成吉思汗死亡之謎被揭開,死法或許太過羞恥,史書都不好意思記載

芳芳歷史燴
2025-06-09 17:20:02
王子聯,已任吉林省領導

王子聯,已任吉林省領導

極目新聞
2025-07-23 23:34:37
老顧客都是怎么流失的?網友:被殺熟后才發現自己就是一個小丑!

老顧客都是怎么流失的?網友:被殺熟后才發現自己就是一個小丑!

解讀熱點事件
2025-06-09 00:05:05
曝世界冠軍朱雨玲欠款1000萬后續!朱爸爸是老賴,舉報者再發聲

曝世界冠軍朱雨玲欠款1000萬后續!朱爸爸是老賴,舉報者再發聲

180視角
2025-07-22 10:36:18
隊記談楊瀚森打亞洲杯:挺好 正好多一個機會看看他國家隊的表現

隊記談楊瀚森打亞洲杯:挺好 正好多一個機會看看他國家隊的表現

直播吧
2025-07-23 20:32:24
我軍頂級的軍事天才只有一人,他打的仗,西點軍校復盤也打不出來

我軍頂級的軍事天才只有一人,他打的仗,西點軍校復盤也打不出來

南書房
2025-07-20 20:55:03
7月23日俄烏:以色列外長訪烏,澤連斯基引發巨大爭議

7月23日俄烏:以色列外長訪烏,澤連斯基引發巨大爭議

山河路口
2025-07-23 17:43:11
你遇到過超級主動的女生是啥樣?網友:為什么沒有女人主動接近我

你遇到過超級主動的女生是啥樣?網友:為什么沒有女人主動接近我

娛樂圈人物大賞
2025-04-10 00:30:23
上海申花“足協杯不要了”!特謝拉的點球成疑案:進還是沒進?

上海申花“足協杯不要了”!特謝拉的點球成疑案:進還是沒進?

足球大腕
2025-07-23 23:28:01
宗慶后103歲母親仍在世,是杜建英最大靠山,難怪宗馥莉愿隨時死

宗慶后103歲母親仍在世,是杜建英最大靠山,難怪宗馥莉愿隨時死

壹月情感
2025-07-21 17:30:58
皇馬醞釀夏窗清洗!阿隆索通牒6人:要么坐板凳 要么離隊

皇馬醞釀夏窗清洗!阿隆索通牒6人:要么坐板凳 要么離隊

葉青足球世界
2025-07-23 09:15:28
歐文:杜蘭特沒資格說我不投入!納什能來籃網,還是他拍的板

歐文:杜蘭特沒資格說我不投入!納什能來籃網,還是他拍的板

夜白侃球
2025-07-23 21:48:57
爛尾樓“反殺”來了!最高法定調,銀行傻眼,開發商集體崩潰!

爛尾樓“反殺”來了!最高法定調,銀行傻眼,開發商集體崩潰!

搬磚營Z
2025-07-22 06:28:08
采購吃回扣的腦回路,絕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果然是行行都能出狀元

采購吃回扣的腦回路,絕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果然是行行都能出狀元

明月聊史
2025-05-06 22:12:32
越深愛,越別扭,這三大星座太難懂

越深愛,越別扭,這三大星座太難懂

星座不求人
2025-07-23 21:10:11
想讓女人上癮,秘訣就是:從三個方面“喂飽”她

想讓女人上癮,秘訣就是:從三個方面“喂飽”她

加油丁小文
2025-07-20 10:00:03
不踢了!中超巨星即將退出國家隊,與主帥不和,專心俱樂部比賽

不踢了!中超巨星即將退出國家隊,與主帥不和,專心俱樂部比賽

國足風云
2025-07-23 08:30:48
2025-07-24 01:40:49
歷史國 incentive-icons
歷史國
人人都是歷史學家
41文章數 8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頭條要聞

印度、孟加拉關切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站工程 中方回應

頭條要聞

印度、孟加拉關切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站工程 中方回應

體育要聞

英格蘭最紅球星 也是加勒比島國驕傲

娛樂要聞

汪峰森林北同游日本 各帶各娃互不耽誤

財經要聞

律師解析娃哈哈遺產案:遺囑是最大變數

科技要聞

別自嗨了!XREAL徐馳:AI眼鏡只有5歲智商

汽車要聞

德系大招放盡 場地極限測試全新奧迪A5L

態度原創

教育
家居
游戲
旅游
軍事航空

教育要聞

撿漏王誕生!黑龍江一考生389分上211鄭州大學,讓人羨慕

家居要聞

晨曦生活 明媚而放松

《光環無限》美術組曾用辭職"逼宮":要求用虛幻引擎

旅游要聞

熱聞|清明假期將至,熱門目的地有哪些?

軍事要聞

美國核彈頭重回英國牽動全球神經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雷山县| 肥乡县| 庆安县| 博客| 涪陵区| 广饶县| 新巴尔虎左旗| 健康| 新平| 资兴市| 汝阳县| 普格县| 高唐县| 正镶白旗| 永靖县| 临高县| 稻城县| 怀宁县| 贵阳市| 克拉玛依市| 万山特区| 济阳县| 泗洪县| 岑巩县| 蕲春县| 突泉县| 策勒县| 东平县| 西藏| 尤溪县| 大埔区| 如皋市| 林芝县| 福清市| 秦安县| 芜湖县| 兴宁市| 微博| 靖宇县| 遂宁市| 上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