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周五好。
端午假期即將到來,此刻的你,是否已經收拾好行囊奔向遠方,或是打算回家和家人團圓,抑或是選擇獨自享受這久違的假期時光?
無論你對假期有怎樣的安排,無法否認的是我們對于假期所做的安排,終究是我們對自己人生優先級的安排。
如果恰好,此時此刻的你已經進入「創業狀態」的話,你的假期又會和旁人不同,你會面臨更大的選擇難題,因為無人再是你的「老板」,時間即是成本,你要推進的事項,不會因為假期與否而改變。
而當法定假日來臨,好似「全世界都在休息」的錯覺來臨時,你的「孤獨感」更會油然而生,仿佛「創業」成為了一個人的修行。
還記得瀟灑姐說過,人生一趟終究是「蒼茫世界里的獨行」,當我們把視角放眼之整個余生,當我們拷問自我和未來的方向之時,
你也終將面臨人生的終極孤獨。
只是,這種感受會在「創業狀態」中被無限放大。
自這個春季趁早首次發起趁早自媒體創業線下課之后,越來越多的趁早星人通過成為「趁早教練」擁有了自己的「小生意」,也無縫進入了「創業狀態」。
關于創業中的疑惑和難題,也接踵而至。
要知道,即便是一塊錢的生意,要想成交,都需要「買賣人」的用心和努力。
正如瀟灑姐一樣,從一個人到擁有一個品牌、一番事業,她所經歷的酸苦不易,也是所有想要踏入「創業」這條河流的趁早星人們,所無法繞開的。
繼上周的創業心法中的「面對你的貪婪和恐懼」的分享后,
本周瀟灑專欄繼續為你帶來,瀟灑姐的創業心法分享系列之《你終究孤獨》。
原文首發于《寫下來的愿望更容易實現》P163.
一起來看。
《你終究孤獨》
王瀟
說到孤獨,我們看到不少創業者都罹患抑郁癥,這和孤獨是強相關的。
人都是孤獨的,在獨處的時候孤獨,在熱鬧的時候也孤獨,永世孤獨。真要說起每個人的孤獨,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和場景慢慢咀嚼、細細體會。也就是說,孤獨從根本上是沒法解決的問題,只能盡量將其最小化。
一旦創業,創始人的孤獨要在個體孤獨之外,再加上一個“戰略孤獨”,無論你去哪兒或者不去哪兒、想怎么去,都無法真正再與誰說明。投資人、用戶、團隊,都只能知曉你的一段或者一面,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在創業的時候有合伙人會好很多,有人同行,凡事有人商量,至少在公司的決策層面上,可以用多視角來觀察事物。
對于處理孤獨的問題,在我的經驗里最好的辦法是:第一,接受孤獨的事實,第二,給自己加戲,就像劉瑜寫的那句“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一樣。
無論創業與否,這一生,都是要自己陪自己走的。既然創業了,就更極致一點,自己除了是公司的CEO之外,自己也是自己的CEO,自己是自己的健身教練、營養專家、心理醫生和知心好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既然敢創立一個公司,從無到有,到進行A輪、B輪、C輪融資,難道還管理不了自己、陪伴不了自己?必須得行啊!所以一人分飾多角,自己探討、陪伴自己。你必須豐富、強韌、有趣,在獨處時也興味盎然,在聚會時你是燒腦中心,在布道時光芒萬丈,這才算是一個靈魂創始人?。?/p>
你創業了,你是創始人,你注定要成為極少數的人,如若別人都能看懂你,都能理解你,那他們就都成為你了,那你還怎么成為獨特的極少數,怎么成為靈魂人物呢?因此,創業者之路就是極致的孤獨之路,不然呢?
但是,同樣是孤獨,創業者有個必須異于常人的地方,就是明知人終究是孤獨的,你也要盡力去溝通、去傳達,讓你的用戶懂你、合伙人懂你、團隊懂你、投資人懂你,一遍又一遍去溝通,不能懈怠。哪怕你其實是內向人格,對人與人之間的“懂”持悲觀態度,也要用語言、文字和行為,不知疲倦地去傳達和影響周圍的人。你要傳播,要點燃,要燃起星星之火。你是旋渦的核心,你是原始作用力,你不宣傳,就沒人替你宣傳了。
我們在前面提到了創始人的理性,什么是理性?就是你的內在是孤獨的,為了創業,理性告訴你,外在的功課也要做,這是創業的需要。
但是,必須處理孤獨,不然你會出現問題。
當孤獨讓你情緒化,尤其是接近自閉、絕望和崩潰的時候,你必須主動地尋找解決辦法,哪怕是尋求心理醫生的輔導。
首先,讓自己進入高度專注的心流,通常是處理孤獨的好辦法。比如看電影、聽音樂、閱讀。我也經常求助于寫作,尤其是閱讀后被激發出的寫作欲望對我的啟發式思考是立竿見影的,我本人很喜歡被作者的觀點和文字所激發出的感情。雖然我沒有和作者面對面交談,但在那些時刻是絕對不孤獨的。
其次,與合伙人和團隊深談,努力溝通創業中的實際問題,這些問題的進展會帶來最直接的快樂。歸根結底,創業者的孤獨源于迷惘、自我懷疑和個人承擔的巨大壓力。治療孤獨的最大良藥就是打勝仗。打了勝仗,什么病都沒了。
我認為創業者出現的孤獨都應該是戰略孤獨,而不是文藝孤獨,更不應該是終極意義孤獨。終極意義的問題應該早就在創業決定期的價值觀層面就解決了。或者說,難道創業這件事不裹挾著你的人生意義,不帶有你來到這世間的使命?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可以說你的創業也非常危險了。
我認為創業者的邏輯越自洽,越容易成功。你是誰?你要去哪兒?你為什么出發?不解決這些基本的人生問題,你會缺乏底層心力去面對未來的大量問題。我們常說的一個詞,叫莫忘初心,什么叫初心,它不是一個很文藝的東西,而是一個很哲學的東西。
文藝孤獨的原因是審美缺乏共鳴,戰略孤獨的原因是缺人一起指認前路。我個人認為,創業者如果出現了文藝孤獨,那么可能是因為創業還不夠極致、不夠專注。在具體問題面前,實在很難有時間文藝孤獨。
如果是文藝青年創業呢?文藝青年在創業的時候,比如做消費升級類產品,也不用總是埋怨市場和用戶不懂你。市場和用戶就是因為審美不如你,才需要你引導啊,大家都和你的認知一樣了,那還需要你引導干什么,還需要你提供什么產品,還消費升級什么呢?就是因為市場有需求,才有你創業的機會,不然還有你什么事兒呢?
趁早是我的第二次創業,第一次創業我是做商業設計公司,后來轉到公關互動公司。之前我在做商業設計公司的時候,就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客戶要求修改稿件,我就不生氣,因為他不如我,他才需要我的服務幫助他提升。當時我們還給客戶設計過店面的牌匾,真心覺得滿街的店面牌匾都好丑。然后當我去巴黎出差的時候,我就想,多虧我們在北京做商業設計,如果是在巴黎,家家戶戶的審美都這么好,我開商業設計公司就餓死了。所以心態很重要。你孤獨可能是因為你優秀,猛獸總是獨行。
剛剛提到了終極意義孤獨,我本人還有一個好辦法來解決戰略孤獨。由于我的戰略孤獨會伴隨著在創業道路上、在具體選擇面前的自我懷疑和迷惘一起出現,因此我會從頭梳理我的出發點。我會持續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我是誰?我要做什么事?我要怎么做?我要用多快的速度做完?
我會重新懂得我為什么出發,我為什么走上這條道路,這是我選擇的意義和使命。因為我是我,我根本不會做出別的選擇,就是會走上這條道路,就是會面臨這一切,體會到這種孤獨,這種所謂的孤獨。
然后我會把戰略孤獨的原因拆解,納入下一階段的計劃和工作當中。當前路明朗起來時,上一波孤獨會消失。我要打勝仗,在打完勝仗之后,不斷朝前走,下一波孤獨又會出現,孤獨根本不會消失。
反正總要孤獨,我們應該走出很遠再孤獨,或者寧可在很高的水平上孤獨。到了一定高度之后,我們甚至可以追求孤獨帶來的優越感。無敵是多么寂寞,多少人都是為了爬上山頂,感受一剎那的“拔劍四顧心茫然”啊。
解決專注要面對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時間問題,另一個是能力問題。創業,就是找到一個入口,扎下去,像釘子一樣釘進去,深耕。
這要求創業者有追求本質和深度思考研究的能力。這和當下倡導的碎片化學習是背道而馳的。
我認為碎片化學習是偽學習,尤其對創業者而言,想要深入某一個行業,就必須持續深度學習才可以。學習者只有屏蔽干擾,快速地進入心流狀態,才會對知識有深度的掌握。只有在高度專注后產生的心流才會讓入產生浸入和美好的感覺,從而讓學習狀態保持良性循環。我們在看電影、聽音樂、畫畫、閱讀、專注思考、做題的時候,都會進入心流體驗,這是高峰體驗的一種,我們常說的“篤定”這個詞,就是在描述這樣一種體驗。
因此,在能效管理上,創業者要注重專注時間的分配,這個時間在日程表上應該是被創業者長期堅持的。按照時間管理的四象限法則,它是那類典型的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和鍛煉身體十分相似。你需要有意識、間歇性地進入心流,體驗心流的存在,并掌握快速進入的方法。事實上,確實有人已經訓練出快速進入高效專注狀態的方式,比如在機場寫作或者在排隊的時候學習,但我認為只要稍微能保證時間,就不應該推崇這種“速食”的進入心流的方式。心流有助于心理健康,即使創業艱難,你也能有機會體驗超然物外和物我兩忘,并且在專注和學習中體驗到達成里程碑之外的過程美好感。
在專注目標的道路上能夠體驗到的過程美好感,其實是心流提供的。你不篤定,不沉浸,就不會體驗到。這一部分的自我認知和訓練方法在本書的第三章已經提及過,建議可以再返回閱讀。
所以在自我能效管理上,作為創業者,即使再忙,有再多的瑣碎事務,每周也要在效率手冊或者日程表上留出幾段心流時間。我知道有些有信仰的創業者會通過冥想和打坐來調節,這可以作為另一種心流的呈現,也是不錯的方式。你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但你必須讓自己擁有這種篤定、平和、舒緩、專注的時刻,為自己獲得張力。
我之前寫過一篇叫作《神奇藥丸》的文章,說的就是心流這種現象,每個人其實都可以找到這種專注的能力,這種學習的能力,甚至是能夠發現活著的美好之處的能力,從而很好地解決情緒和心理的問題。
我本人在進行自我研究之后,發現我有進入心流體驗的習慣性標準時長,大概是3個小時。我只有在足夠長的時間內沉浸專注一件事情或者完成一種工作,心流才會出現。如果你沒有其他藝術類愛好的話,閱讀和寫作也可以是培養心流體驗的重要方法。
同樣,如果你想讓大腦獲得休息和轉移注意力,看電影、談戀愛、運動也是獲得另外一種心流的方式,可以幫助你進入高峰體驗,緩解壓力。
有一些機會主義導向型的創業者,看風口比較多,喜歡碎片化知識和學習,又喜歡參加各種會議和論壇。我認為要適當減少以上這些比例,才能把知識、觀點真正變為己有。不然沒有根基就會動搖,在創業的潮水中就容易形同浮萍。我比較極端地認為,沒有專注習慣和能力的人難成大器,也很難在過程中體會到真正的幸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