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二十塊的外賣,為什么能讓馬云、馬化騰、劉強東下場決戰?
餓了么作為外賣的開山祖師爺,為什么偏偏打不過美團呢?如今京東突然加入,是否可以改變格局?
接下來我通過一系列的文章,來揭秘中國互聯網史上最精彩的外賣資本大戰,揭秘外賣大戰背后的資本局。梳理清楚外賣江湖的前世今生。
一、外賣江湖的前世
2011年的餓了么和美團各自掙扎在外賣和團購戰場。
餓了么沒錢給員工發工資,口頭禪是:工資下個月一定補上。兄弟們再堅持堅持!
美團是沒錢和對手玩補貼大戰,美團的羊毛都快被薅禿了。
當時餓了么開發了一套后臺管理系統,系統確實牛,就是不怎么掙錢,為了活下去,餓了么只能拆東墻補西墻。創始人張旭豪到處參加創業大賽,賺獎金。最慘的時候還薅過寺廟的香火錢,硬是薅出了佛系融資的新境界。直到2011年拿到金沙江創投第一筆百萬融資。終于喘了口氣,走向正軌。
2010年的美團還沒開始做外賣,在團購的千團大戰當中被按在地上摩擦。就在快活不下去的時候,阿里巴巴和紅杉資本送來了5000萬美元,解了美團的燃眉之急,阿里順勢關停了自家的團購業務:口碑網。
依阿里的尿性,當時應該就動了拿下美團的心思。阿里除了給錢,還任由王興六顧茅廬挖走了阿里67號員工干嘉偉,干嘉偉此人培養地推人才非常有一套。后來外賣大戰中,那些閃電站套路都是他手把手教的。
時間來到2013年1月,剛獲得金沙江創投和經緯創投600萬美元融資的餓了么開始全國擴張,一度占據了外賣行業的頭把交易。但這場獨角戲很快就被打破了,美團主動向餓了么提出收購,遭到餓了么一口回絕。
那為什么美團突然想收購餓了么?彼時團購行業進入下半場,美團為了尋找新增長點,瞄準了外賣領域,盯上了餓了么。但餓了么卻以為對方是過來送錢的。創始人張旭豪毫不避諱說了一些重點方向,明確提出未來看好及時配送,足不出戶。當時市場上還沒有人做,外賣市場很小,訂單密度低,技術也不成熟,大家都覺得還沒到時候,沒有人愿意給餓了么投錢做這種事情。
這件事京東最先看懂,于是搶在2015年開始給餓了么塞錢,還順手收購了達達搞物流。現在京東要重塑外賣這個行業,其實早在這時候就埋下了伏筆。
02
餓了么 vs 美團 外賣大戰開啟
在美團、餓了么談判破裂后,美團回去就啟動了外賣業務的內測。自己干的同時拉開了外賣大戰的序幕。
這個時候美團開始研究餓了么的發展史,覺得這家伙簡直速度太慢了。這么肥的一塊市場,五年才鋪了十二個省市,而且訂單前五個城市里面,北上廣杭都挺正常。但第五怎么能是福州呢?跟前面四個城市GDP完全不是一個量級,這中間留了很多空白的市場沒做啊?于是美團就有個大膽的猜想,試點了威海和濟寧兩個GDP百強城市,數據都很好,果然驗證了之前的設想:餓了么錯過了大量的空白市場沒做。
張旭豪 vs 王興
而餓了么之所以錯過,純粹是因為創始人張旭豪的校園創業思維拉了后腿。
張旭豪在上海交大讀研的時候冒出來的點子,想的是:慢慢來,先把一二線城市做好。
學生仔怎么干得過千團大戰殺出來的老油條王興呢?果不其然,美團摸清了餓了么的路子后,決定不惜一切代價快速覆蓋低線城市,直接喊出年底要擴張到兩百個城市。
但當餓了么反應過來的時候,之前他們完全看不上的小城市,已經被美團全部拿下了。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很多人印象里認為美團才是最早做外賣的公司。而更有趣的是,資本也忍不住開始下場了。曾經投資過美團團購的紅杉資本也正式出現在餓了么的C輪投資方里。
紅杉資本是誰?江湖人稱資本紅娘,他專門干撮合同賽道冤家的活兒,最擅長的就是讓親兒子先打架,打累了才撮合他們合體上市。紅杉資本現在不僅給餓了么加注,同時還持有了美團、大眾點評的股份,更像是同時壓住賽馬的冠亞軍,橫豎他都能贏。而紅杉資本這次現身餓了么,背后的生意你們很快就會看懂。
美團一開始也沒什么秘訣,更多就是抄餓了么,但是動作更快。當時美團玩得最溜的是:人才即戰略。
第一招:人才速成班
2014年的暑假,美團搞了場章魚行動,招了1000個大學生暑期集訓一個月,然后派到一百個城市做地推。你敢買火車票來北京,我就敢錄用。你能招來5到10個兄弟,我就給你升職做主管,餓了么發現后也往這個城市派人,但是運營節奏和管理的慣性很快就被打亂了,這就是美團的第一招。
第二招:挖餓了么墻腳
美團連著挖了餓了么三位大區經理,美團當時除了挖人也確實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三十個城市經理開會,只有兩個知道怎么做外賣,只能強行挖人。這三個大區經理一到位,快速補足業務短板。
餓了么雖然氣得跳腳但也是無奈,只能開始瘋狂招兵買馬。集訓三天就直接派出去打仗,還要專門教一節拳擊課,美名其曰拳擊特訓,搶單全憑氣勢,主打一個“以德服人”。當時兩家地推見面就約架,業務還沒拓展開,先給當地派出所送個KPI,真實的商戰,主打一個樸實無華。
03
補貼大戰開啟、BAT殺入
補貼大戰開啟:
2014年底,美團和餓了么徹底殺紅了眼,兩邊從地推肉搏戰升級到鈔能力對決。美團一提高補貼額度,餓了么的市場份額就瘋狂掉。餓了么只能下令:美團補多少,我們就多補一塊錢!效果立竿見影,只用了三天時間,市場份額就追回來了。從此兩家徹底放飛自我,補貼數字像坐火箭似的往上竄。最離譜的時候,直接搞出滿二十五減二十四的鬼才操作。
BAT下場廝殺:
而美團和餓了么打的頭破血流的時候,BAT的三位終于按耐不住了。阿里率先推出了淘點點。馬云嘴上說不喜歡燒錢,身體卻很誠實的給親兒子淘點點狂撒補貼。美團心里苦啊,難道我不是你唯一且最愛的外賣平臺嗎?默默的給阿里記下了一筆。
而這個時候百度嘴上說不跟風不動搖,但是反手就推出百度外賣加入混戰。騰訊這邊就不得不提到,當時美團靠著挖來的干嘉偉培養出來的地推鐵軍,在團購戰場已經把大眾點評揍的滿地找牙。大眾點評被迫無奈,則連夜拜了騰訊的山頭,臨走前還不忘給美團使絆子,反手給餓了么塞了8000萬美元,還把流量入口開放給了餓了么。至此,餓了么背后直接站立著大眾點評和騰訊兩位大哥。
美團也不是吃素的,直接從阿里和紅杉那里薅了三億美元,論錢包厚度,美團當時能買下兩個餓了么,至此,四大門派聚齊了。不過表面上是這四家的廝殺,說到底又成了BAT三家的真人CS。
美團vs阿里的恩怨:
到了2014年底,雖然餓了么這個時候還坐在頭把交椅上,但也只比美團領先了三個點。要知道這時候的美團只做了一年外賣,還得左手暴打餓了么,右手防著大眾點評。自從大眾點評有了騰訊做靠山,騰訊就把點評塞進了微信支付。彼時的美團就不得不希望得到阿里支付寶的支付支持。但結果被阿里無情地拒絕了。這明擺著的意思是:支付寶不需要你,是你需要支付寶,而且我還要扶持自家淘點點呢。
王興第一次意識到資本到底有多么的冷酷無情,而此時誰還能幫美團呢?那個同時站在美團、點評、餓了么背后的紅杉資本就給了王興出了兩個解決方案:要么被點評吃掉,要么專注做外賣。王興可以說是一萬個不情愿,出的都是什么餿點子?我命由我不由BAT,既然阿里你不肯幫我,那我就去找騰訊。于是美團直接加入了微信支付。
這當然惹怒了阿里。兩邊第一次正面結下了梁子,而這個梁子什么時候越變越大了呢?那就是2015年,當時美團餓了么一邊瘋狂燒錢補貼用戶,一邊派出了上萬人的地推大軍。中國大學生和白領的幸福指數達到峰值,畢竟動不動就能零元購,這是用戶端最直接的感受。而商家端兩家都開始升級商戶服務了,都開始幫商家搭建管理系統。但淘點點卻延續了阿里只搭平臺的祖訓,讓商家自力更生搞管理,還自信放話,美團1000人干的活,阿里20個人加外包就夠了。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一頓操作猛如虎,五十億燒光,業績撲街。這難不住阿里的財大氣粗,反手再掏出六十億復活口碑網,淘點點秒變口碑外賣,徹底傷了美團的心。說好收我當干兒子,轉身就派新兒子來打我們,阿里,你好狠的心啊,雪上加霜的是,美團團購的直接對手大眾點評,和外賣的直接對手餓了么,分別手握8.5億和6.3億美元,但是美團自己融的錢還沒到賬,現金流差點斷供。
其實一路轉下來,明明美團融的錢也不少,怎么還老是不夠用呢?除了是因為燒錢業務太多,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我們最后再說。在當時阿里還組建了反美團聯盟:餓了么、大眾點評、攜程組團唱衰美團,美團可以說是四面楚歌。
美團吞并大眾點評:
我們再來看餓了么這一邊,整個餓了么的高管已經集體飛往巴厘島開慶功宴,在巴厘島開開心心的張旭豪突然接到了大眾點評老板的一個電話,他說:兄弟,對不住啊,我得退群了。投資人逼我改嫁美團了。
這簡直就是晴天霹靂。大眾點評居然成了美團的盟友。對于餓了么,大眾點評給的流量入口一夜之間清零,你說這仗還怎么打?美團這一招出乎所有人意料,堪稱外賣版的無間道。其實美團早就暗渡陳倉,意識到阿里靠不住后,美團先去找了BAT的百度,雙方已經初步達成共識。此時美團又覺得百度沒有支付端的優勢,猶豫了,他想起了擁有支付端優勢的騰訊,想起了嫁接在騰訊微信支付端的大眾點評,于是動了吞并點評的心思。
點評幕后的兩個大資本,一個是騰訊,一個是紅杉資本。美團先去找了紅杉,美團拿百度當誘餌,忽悠紅杉資本當說客,要求吞下大眾點評。理由是:如果我和百度合并了,勢必要打大眾點評。但我是你投資的,點評也是你投資的,不如你說服點評加入我,我們就不會內部打架,消耗你的錢了。紅杉一聽,答應了美團做說客。這相當于美團拿百度當煙霧彈,轉頭拉著紅杉資本做媒人,硬是要吞下大眾點評。
那話說回來,美團是怎么得到騰訊支持的呢?據說當時美團描繪了很大一張餅:大哥,咱倆聯手吞下大眾點評,整個本地生活市場都是咱家的,注意是咱們,而不是我自己,這塊蛋糕有多大,你肯定清楚,我肯定拿你當我大哥,肯定好好回報你。
而這招精準戳中騰訊想一統O2O江湖的野心。然后騰訊又把這個問題扔給大眾點評,點評的回答就太普通了:大哥,你打錢,我繼續打美團!這思路瞬間就被比下去了。騰訊掂量這兩家的方案,想著還是美團畫的餅更香。
當時的大眾點評還在和百度談入股的事情,而團購市場美團是第一。所以面對自己和美團,那百度肯定是不愿意和自己合作。于是三重壓力之下,點評只能答應了這場和美團的聯姻。
美團靠忽悠清洗點評系高管:
合并之后,大眾點評才發現,美團賬上根本就沒錢了。其實美團之前都是狐假虎威,純靠演技唬人,但這個時候已經為時已晚了。點評系高管紛紛被清洗出局,美團高管占新公司七大核心板塊。于是就產生了這張經典的照片,點評創使人在散伙飯上痛哭。
而阿里更憋屈,美團、點評合并意味著阿里的一生之敵騰訊,能同時控股美團和餓了么,一腳把阿里踢出O2O的臺桌,阿里必須跳出來反對,但是反對無效。因為美團管理層手握一半股份,話語權遠高過阿里,所以即使阿里威脅要退出美團和點評的新公司,美團也根本不怕。所以創始團隊的話語權在創業公司中是非常重要的,直接決定成敗。
美團和點評這次的合并是一個先斬后奏,合并前十二小時才通知阿里。這個消息爆出后,王興還特意飛過去找了馬云,舉了之前滴滴快滴合并的例子,想讓阿里和騰訊一起上桌吃飯,氣得馬云直拍桌子。小小美團竟敢教我做事,而且你知道什么,當年那場并購是我一生之恥,我不會讓歷史重現。你要合并也可以,你還想讓我繼續給你投錢也可以,十億二十億美元都好說,但你接下來不能再拿騰訊的錢,能不能答應?
但美團發展到這個階段,已經不相信阿里了。而且阿里之前種種就是想收編美團,所以美團自然也沒有答應阿里,兩邊徹底撕破臉,這還不是兩邊恩怨的結束。后來,美團公開懟阿里沒底線,騰訊才是真朋友,氣得阿里公關連夜寫小作文,更糟的還在后面。當時的阿里為了圍剿美團,開始以市值一半的價格出售美團老股,生生攪黃了美團的融資算盤。好在大眾點評手里面還有點私房錢,救了場子。美團這邊也回擊了一招,要求商戶全面停用支付寶,否則提高扣點比例,一點情面都不留。
(未完待續......明天講述第2集:餓了么和美團互換“爸爸”,百度外賣的滑鐵盧之戰,美團上市時王興的發泄,以及京東強勢入局前的策略布局)
寫文不易,點擊關注,點個“贊”和“收藏”評論一下唄,感謝,致敬每一個為生活奔跑的人!
析商戰,探AI,觀創業,解項目,聊八卦,有謀有略;成王敗寇,興衰浮沉,皆由己造。商海里見真章,浪潮中見未來。關注【火土輕創業】,不錯過每一篇更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