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2025產教融合創新發展峰會暨大灣區產教聯盟理事會換屆大會系列活動在廣東科技學院松山湖校區隆重舉行。本次峰會由中國市場學會、廣東省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促進會、廣東省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廣東省人才交流協會指導,大灣區產教聯盟主辦,廣東科技學院、廣東博思云科教技術有限公司承辦。
中國人才研究會會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副部長何憲,原國務院參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孔子學院總部總干事許琳,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王江舟,廣東省人社廳副巡視員、廣東省政府督察專員、廣東省人才交流協會會長陳進新,東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人才辦副主任姚家慶,東莞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總編輯張樹堅,東莞市工信局黨組副書記、市中小企業局局長姚鑄銳等部門領導、專家學者及南博集團董事長劉東風與聯盟會員單位代表400余人出席會議,共同謀劃產教融合創新發展藍圖,見證大灣區產教聯盟理事會換屆。會上,南博集團董事、廣東科技學院副校長陳標新當選為大灣區產教聯盟第二屆理事會理事長。
上午,大會圍繞數智賦能產教融合創新,深入交流和探討產科教融合的先進理念與優秀實踐經驗。會議在廣東科技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畢會東的主持下拉開帷幕。
一、致辭
原國務院參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孔子學院總部總干事許琳在大會上致辭并傳達了國家在產教融合方面的舉措。她從政策角度分析了產教融合的重要意義,強調了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背景下,構建產教融合新格局,要立足國家戰略需求,突破教育界與產業界的制度壁壘,建立起需求導向的人才培養機制。
她指出,站在新的歷史方位,產教融合需要更高站位、更寬視野,以更有力舉措推動產教融合向更高層次、更廣領域拓展,不斷推動產教融合深化發展、質量提升。
東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人才辦副主任姚家慶表示,此次峰會將為東莞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有力推動東莞乃至大灣區的產教融合發展。
他在致辭中提出幾點期望:一是希望專家學者圍繞產教融合熱點難點建言獻策,提供智力支持;二是希望企業代表發揮優勢,加強與職業院校合作,打造產教融合新模式;三是希望大灣區產教聯盟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推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廣東科技學院校長梁瑞雄致辭。他代表廣東科技學院全體師生,向出席本次大會的各位領導、專家、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向辛勤籌備本次大會的工作人員表示誠摯的感謝,并介紹了學校建設及產教融合發展情況。
他強調,作為大灣區產教聯盟發起單位,廣東科技學院愿與社會各界攜手共進,深化數智賦能、擴大開放協同,為推動大灣區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二、大灣區產教聯盟成果發布與展示
大會展示了大灣區產教聯盟成果,發布了博思云產教融合數智化綜合服務平臺,匯報了低空經濟與跨境電商示范型產業學院項目,分享了大灣區產教聯盟會員單位成果,部分會員單位在現場也進行了產品實體展示。
三、專題報告
大會現場,中國人才研究會會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副部長何憲,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王江舟,中國市場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夏杰長,鵬城實驗室研究員、廣東工業大學東莞華南設計創新院院長王勇,美的集團庫卡中國教育行業總經理陳宏,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教授歐陽麗進行了主題報告,從政、校、行、企不同角度帶來精彩報告分享,為產教融合的改革與創新發展路徑提供了新的思考維度與啟示。
中國人才研究會會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副部長何憲在題為《科技人員管理改革:松綁與賦能》的主題分享中提出,近年來我們在改進科技人員管理的方面進行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傳統的體制機制還在發揮作用,在管理的很多方面仍然有意無意地把科技人員等同管理人員,又把管理人員等同黨政干部。
何憲會長指出,創造有利于科研工作和科技人員發揮作用的環境和條件,需要全力打造寬松自由的科研環境、切實營造開放寬容的學術氛圍、積極探索靈活多樣的績效考核辦法、逐步形成穩定合理的待遇保障、著力構造靈活健全的投融資機制。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王江舟在題為《6G通感算智融合技術及6G人才培養》中分享,6G是通感算智深度融合、空天地一體全域覆蓋的新一代移動信息網絡,6G六大典型場景要求網絡內生AI、感知、泛在連接等新能力。未來6G網絡將實現從移動傳輸到移動信息服務的重大轉變。
王江舟院士提出,在6G技術快速發展趨勢下,人才培養需要更加聚焦通感算智多項信息技術融合等國家戰略領域,培養交叉融合學科的拔尖創新高素質人才;同時,“產學研用”是通向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鏈路,打造創新鏈、產業鏈和人才鏈融合深度融合。他特別指出,東莞市是重要的電子信息制造業基地,形成了規模龐大、配套完善的產業集群,可以通過校企深入合作培養卓越工程師。
中國市場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夏杰長在題為《推進適應全球市場與產業變化的產教融合改革》中分享,當前,全球市場與產業格局正經歷深刻變革,人工智能、綠色能源、生物醫藥等新興技術和產業加速迭代,產業鏈區域化重組與數字化重構并行,新興市場需求持續釋放。在此背景下,作為連接教育供給與產業需求的關鍵紐帶,產教融合已從教育理念上升為國家戰略。
夏杰長研究員指出,產教融合并非簡單的“教育+產業”融合,而是一場包括理念、機制、技術的系統性變革。要以全球視野錨定方向,以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驅動改革,緊握“產”“教”之間的共性訴求與內在關聯,充分激發相關主體的融合動力,推動產業革命與高等教育范式變革的互動演化。
鵬城實驗室研究員、廣東工業大學東莞華南設計創新院院長王勇在題為《人工智能時代高等教育的變革與使命》的分享中表示,當前人工智能正在推動教育理念轉變,培養方式從知識傳授到能力培養。AI時代,知識獲取便捷,教育核心應轉向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跨學科整合能力以及人機協作能力;同時,未來競爭是善于利用AI的人與不善于利用AI的人之間的競爭,教育需培養學生的AI應用能力,使其能駕馭技術。
王勇院長強調,人工智能的崛起重塑了全球產業格局,高等教育必須主動求變,從理念上進行革新以適應新的社會需求。人工智能是高等教育進步的動力,面對變革需主動作為,以開放心態推動產教融合,創新思維重塑教育體系。高等教育使命是傳授知識與塑造未來,校企攜手培養駕馭AI技術、擔當社會責任的下一代人才,為智慧中國建設提供支撐。
美的集團庫卡中國教育行業總經理陳宏在題為《庫卡工程師學院人才培養新模式》報告中表示,庫卡中國戰略聚焦本地化、全球化、多元化和數智化。庫卡中國通過基地建設、新匠星、師資認證、專業+外語、教材開發、服務地區、科研合作布局校企合作。
陳宏總經理重點介紹了庫卡學院,庫卡學院作為庫卡中國教育與培訓業務的執行機構,為廣大企業用戶提供量身定制的培訓方案:按照全球化的課程體系和認證考核標準,提供專業的、先進的機器人技術;以“50%理論知識+50%實踐操作“為核心教學理念,實現培訓效果的最大化;聘請專業且經驗豐富的培訓講師,結合實踐并用于實踐的使用知識,培育出具備出色動手能力的專業人才。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教授歐陽麗在題為《主動服務地方產業發展,扎實做好就業服務——番職院構建高質量就業服務體系的探索實踐》報告中介紹了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就業工作的基本情況,以及近幾年就業工作取得的成果和榮譽。
歐陽麗副校長還分享了如何進行高質量就業服務體系構建:優化專業布局,主動對接區域產業發展,形成以新工科類專業為主、經管藝類專業特色鮮明的本科專業布局;深化產教融合,著力提高人才培養適配度;搭建合作平臺,多措并舉拓展就業渠道;優化指導服務,提升就業指導和服務精細化水平;完善幫扶機制,做實做細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加強就業監測與評價,確保學生填報數據真實準確。
廣東省人社廳副巡視員、廣東省政府督察專員、廣東省人才交流協會會長陳進新深入解讀了“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他從計劃的背景和意義出發,分析了計劃的重點工作,提出產教融合是實現“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的重要著力點,有助于推動人才發展、政策支持與協同創新。
四、簽約及聘任儀式
大會舉行了大灣區產教聯盟與中國市場學會《中國人工智能教育及產業人才發展報告(2025)》項目、產學研共建產教城融合智能體項目、校企合作“五金”建設項目、大灣區實踐基地建設暨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雙千計劃”合作項目、港澳高校與內地高校合作項目,這些項目凝聚了政校行企四方的智慧與期待,標志著產教融合邁向更深層次的實踐。
大會聘請了中國市場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夏杰長研究員,榆林學院黨委書記張新柱教授,鵬城實驗室研究員、廣東工業大學東莞華南設計創新院王勇院長,全國教學名師、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大連藝術學院鄒志榮教授,大連藝術學院文化藝術管理學院羅昌智院長,深圳行云集團張宇高級副總裁,蘭州城市學院校長韓高年教授,廣東醫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曾志嶸教授為大灣區產教融合研究院專家,為產教融合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能。
最后,中組部“一帶一路”專家、中國云計算應用聯盟主席、東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湯兵勇為本次峰會作總結發言。他表示,這次峰會主題明確,緊扣國家產教融合戰略,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需求,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實踐意義;內容豐富,亮點紛呈,既有高屋建瓴的政策解讀,又有腳踏實地的實踐分享;開拓創新,大會采用"理論研討+成果展示+項目簽約"的多元形式,既有學術高度,又具實踐深度。
五、大灣區產教聯盟理事會換屆大會
下午,舉行了大灣區產教聯盟理事會換屆大會,廣州華商學院副校長余家軍教授主持了聯盟換屆大會。
東莞市工信局黨組副書記、市中小企業局局長姚鑄銳致辭。姚鑄銳局長表示,在過往的工作中,大灣區產教聯盟成績喜人,精準地對接了產業與教育兩端。他希望聯盟能夠進一步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緊密圍繞大灣區的產業發展規劃,尤其是東莞重點打造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度整合教育資源與產業資源,搭建更廣闊的國際交流平臺,引進國際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產業技術,提升大灣區產業和教育的國際化水平。
接下來,大灣區產教聯盟第一屆理事會常務副理事長、執行會長陳標新作《任期工作報告》;聯盟第一屆理事會執行秘書長李建才作《財務工作報告》。
會議審議表決通過了《大灣區產教聯盟章程》修訂版及《大灣區產教聯盟分支機構管理暫行規定》等相關文件,選舉產生了大灣區產教聯盟第二屆理事會、監事會,并舉辦了聘任儀式。廣東南博集團董事、廣東科技學院副校長陳標新教授當選大灣區產教聯盟第二屆理事會理事長。
會上,大灣區產教聯盟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梁瑞雄進行了發言。他表示,第一屆理事會建立了“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院校主體”的協同機制,成功舉辦了多場產教融合論壇和校企對接活動,推動了一批產教融合示范項目落地,為大灣區高素質應用型及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和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大灣區產教聯盟的凝聚力和影響力得以不斷提升。
同時,他對第二屆理事會提出了幾點意見:一是堅持立德樹人,深化產教融合;二是服務國家戰略,助力高質量發展;三是創新體制機制,提升聯盟效能。
大會為聯盟新設的藝術與科技創新專委會、中職教育專委會舉行了揭牌儀式。
同時,為表彰過去一年對產教融合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與個人,遴選出了9家標桿單位與12位杰出個人及12個產教融合優秀成果,舉辦了“產教融合突出貢獻獎及產教融合優秀成果獎”頒獎儀式。
獲獎代表滇西應用技術大學李艷紅教授上臺進行了發言,回顧了學校成為首批大灣區產教聯盟副理事長單位的歷程,分享了滇西應用技術大學產教融合實踐案例。
第二屆理事會理事長陳標新作任職講話,并發表工作設想。他表示,未來將圍繞“服務區域發展、賦能產業升級、培育創新人才”三大任務,從三個方面推動聯盟向更高層次、更廣領域發展。一是立足灣區使命,凝聚發展共識。構建“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的合作平臺,圍繞大灣區重點產業(如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數字經濟等),精準匹配人才培養與技術創新需求,提升聯盟的社會認可度和行業話語權;二是強化務實合作,突破關鍵領域。
未來三年,聯盟將以人才共育工程、技術共研工程、資源共建工程、生態共筑工程“四個工程”為抓手,推動產教融合走深走實;三是創新服務模式,激發聯盟活力。優化運行機制,強化會員服務,探索市場化運作路徑,助力聯盟院校的專業建設及保障聯盟長期穩健運行。他表態,作為理事長,將以堅持用戶中心、堅持開放共贏、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創新引領這四個“堅持”嚴格要求自己,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注入更強勁的動能,為把大灣區產教聯盟建設成為全國產教融合的標桿而努力!
最后,廣東省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促進會會長、廣東省教育廳原二級巡視員邱克楠作總結講話。他指出,本次大會既是對產教聯盟過去五年工作的全面總結,更是對未來發展的謀篇布局。他希望,第二屆理事會要勇擔使命,以“數智賦能”為核心、以學生高質量就業為導向、以服務區域經濟為己任,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創新的舉措,為服務國家戰略、推動灣區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六、圓桌對話
換屆大會后,圓桌對話環節由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執行校長姚侃博士主持。
榆林學院黨委書記張新柱教授,全國教學名師、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大連藝術學院鄒志榮教授,東莞市委政策研究室四級調研員王寧,東莞市杜氏誠發精密彈簧有限公司杜智生董事長,中山大學博士、廣州飛瑞敖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梅仲豪五位來自政府、高校、企業的代表齊聚一堂,圍繞“數智賦能產教融合發展與學生高質量就業”的主題展開了深入交流,呈現了一系列創新性方案和實踐經驗。
從院校創新到企業實踐,從政策解讀到技術賦能,對話呈現了多元視角的深度碰撞,為產教融合的深化與學生高質量就業提供重要啟示。
七、校企合作交流
會議期間,與會領導和嘉賓觀摩了廣東科技學院2025年春季實習就業雙選會,了解學校人才培養成果,開展校企對接,舉辦校企合作簽約活動。
本次大會既有產教融合思想的碰撞,又為大灣區產教聯盟錨定未來方向、凝聚行業共識注入強勁動能。大灣區產教聯盟將以此次會議為新起點,攜手會員單位和政校行企,為助力大灣區產教融合建設、推動區域產業體系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現場花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