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又叫粽子節、龍舟節、重午節等等,有很多個名字,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已經沿襲至少兩千多年。所以在這么久遠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眾多的民間節日習俗。下面挑選其中10個,分享給大家!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和習俗,相傳也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舉行的活動。尤其是在湖南汨羅市,競賽龍舟前,一定要先到屈子祠朝廟,并且把龍頭供在祠中祭拜,龍頭上再披上紅布,安放在船上,才開始競賽,這樣既拜了龍神,又紀念了屈原。
2、吃粽子
粽子,是端午節的經典食品,大家都很熟悉,一般都認為吃粽子都和紀念屈原有關。
3、掛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節這天,人們通常會把艾草、菖蒲綁成一束,然后懸掛在門上,因為菖蒲的形狀很像寶劍,又擁有“百陽之氣”,所以被稱為“蒲劍”,人們以此來祈求平安,驅除不祥。
4、長命縷
長命縷,也叫續命絲、續命縷、長壽線、五彩縷等等,有的戴在小孩脖子上,有的掛在門上,有的掛在床帳上,也有系在小孩手臂上的,目的就是為了保佑健康,延年益壽。
5、戴香包
香包,也叫香囊、荷包、香袋,用五色絲線纏成,用碎布縫制的小包,里面裝上香料,包括很多中草藥,然后佩戴于胸前,香氣撲鼻,有防病健身的作用,老少皆宜,深受人們喜歡。
6、采百藥
采百藥,也叫“采百草”,就是采一些雜草。為什么大家要擠在端午節這天去采藥呢?因為傳統中醫理念認為,中草藥的藥效與采集的時令密切相關,這時候采摘的草藥藥效最好。端午節采的草藥中,除了艾草,還有菖蒲、蒼術、車前草等。
7、吃茶蛋、腌蛋
在很多地方,比如安徽太湖、江西南昌等地區,端午節就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并且涂上紅色,裝在網袋里,掛在小孩脖子上,祝福孩子能夠平安健康,逢兇化吉。
8、吃煎堆、吃五黃
在福建晉江一帶,到了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煎堆”,這是一種由面粉、米粉、調料做成的一種油炸食品。傳說端午節吃了、“煎堆”,天就補好了,雨就停止了。
在浙江杭州,人們把農歷五月稱為“五黃月”,端午節一定會吃五種帶“黃”字的食品,包括雄黃酒、黃酒、黃瓜、咸鴨蛋黃、黃豆包裹的粽。
9、蘭湯沐浴
蘭草湯沐浴,也是我國一項古老的習俗,屈原在《九歌.東皇太一》中就提到“浴蘭湯兮沐芬”,在當時就已經是士大夫和平民百姓的一種時令風俗,但一直到南北朝時期,才把蘭湯沐浴定在五月初五,成為端午節的一個別稱。
10、射柳擊毬
射柳,是我國北方少數民族的一種端午節習俗,也是一種娛樂活動,還能通過比賽射柳枝而鍛煉參與者的騎射能力和水平。在宋元明清時期,這種習俗往往都在軍中流行。
擊毬,也就擊鞠,和今天的馬球差不多,也是一項古老的娛樂活動,三國時期,曹植的《名都賦》就有過記載,到唐朝時期就更為興盛。但一直到金代,才成為端午節的一種娛樂活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