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晴朗的中午,我下班推著騎了兩年的電動車慌忙地跑到了修車師傅的攤點下:“師傅,幫我看一下,電動車好像剎車不靈了。幫我修一下多少錢?”
一個面色憨厚、皮膚黝黑的師傅一手油漬,拿著扳手從店門走出,看了一眼我的電動車,二話不說地走上前修了起來。
“師傅,多少錢吶。”
沒一會兒工夫,剎車修好了,師傅擺了擺手說:“不要錢!”
作為第一次修車的我驚呆了。覺得這天底下還有這么慈善的事情?搶著要主動給師傅付款,被師傅拒絕了。
作為愛車如命的我,這一次,在主觀意識中,認定了這名師傅是一位好人。
即使后來父親和我說:“這很正常呀,不換剎車是不要錢的。”
但是,修車師傅是好人這件事情已經深深地種在了我的腦門中。
一個大雨滂礴的天氣,我停靠的電動車不小心被人推倒暴露在雨中。雨衣、頭盔從車籃中散落一地。充電器不翼而飛……
雨衣里外全濕,我在也被浸成了落湯雞……
狼狽中,我下意識地騎到這家修車師傅的門前:“師傅,有原裝充電器賣嗎?”
師傅再次擺了擺手,從車庫中取出一個盒子對我說:“你用這個充電器吧,只要45塊。原裝的可貴了,要120左右。”
我愣了一會兒:“可是,它不是原裝的呀,這充不上吧。”
師傅笑著說:“沒事,給你換個充電插口就好了!”
我還沒想明白怎么回事:“這……這……插口換的話,會不會很麻煩呀?”
師傅依然微笑著說:“不麻煩,以后啊,國標的車都會統一換這插口,既便宜又實用。”
我一下還沒整明白怎么回事,師傅就已經帶著剪刀把我的原裝充電插口給剪了,然后給我換了一個用膠布就可以固定的插口連著電動車。整個過程,都沒有問我一句:“要不要考慮一下?”
我突然間有點不太舒服地感覺問他:“這樣用膠布連一下,下雨不會漏電嗎?”
師傅又一次自信地說:“不會的,你放心吧。”
事已至此,我也沒有什么好說的,帶著車悻悻地騎回家。這種感覺,我形容不出來,也找不到合理地詞去表達出來。只是一直有一個強烈意識的聲音去告訴我:“這師傅你看吧,我就說他人好吧,還給你省了75塊錢呢。”
但我的潛意識一直想要替自己的不爽辯白,卻又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可以表達的詞語:“但……”
所有無法不可言說的不爽被印在了我的潛意識中,我無力反駁。畢竟,當時是我一頭腦熱同意的。
可是,我卻忘記了自己是有一點完美主義的人。我很難接受我的電動車有這樣的瑕疵。我哪里是因為為了省這75塊才會去接受這個師傅給我換插口的呢?
我分明是主觀覺得師傅是好人,無條件相信他,所以以至于在這件事情上我沒有細想,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現在這感覺就像是,一個不小心摔了一跤的人去醫院,明明可以只要擦一點碘伏就可以解決的事情,可是有一個庸醫卻告訴你,你的腿要開刀。所以,把一個明明無創的傷口變成了有創的傷口。
曾經,這輛電動車,因為車籃被撞歪了一點我都不能接受,甚至都不能接受別的牌子的車籃,硬是在網上買了原裝的車籃。即使用了兩年,我都保護得和新車一樣。雖然它才幾百塊,但是我很珍惜我買來的每一件商品。
沒有想到,因為把一個明明無創的、原裝的充電的插口給我換成了有創的、只用膠布粗粗固定了一下的有創的插口,每逢下暴雨,我就害怕它漏電,雖然很多修車師傅告訴我:沒事的,你想多了。
但是,經歷了整整一個月的內心斗爭,我開始徹底嫌棄這輛電動車,并且想要換輛電動車了。
可是,我的朋友勸我說:“這車不是保養得挺好的嗎,又沒有壞。再用用吧。”
于是,我就經常自我指責,我覺得確實是自己太內耗了,我太完美了,我怎么可以這樣。
在終于一次電動車車胎破了的時候,我再一次神出鬼差地又來到了這家修車店。因為我的意識告訴我:“你一定是多想了,這師傅就是個好人。你就是一個太完美的人,不可以這樣。”
我的朋友也勸我:“你現在買車,要幾千呢,修個車胎就一兩百,再說明天你要上班要急著用車,到哪去買新車?買了新車還要上牌等幾個月,還要注銷舊車,又要請假,多麻煩。”
想一想,也是,可能是我多想了吧。
于是,我又一次叫住了這名師傅。
師傅再次用我熟悉的配方讓我感受到了安全感。他看了看我的車:“100塊吧。我給你換個胎就好了。”
“我的車胎軸沒壞吧,你給我好好檢查一下。是不是要全換,如果要全換我這車干脆賣了。”
師傅一直堅定地說:“不要花那個冤枉錢。”
然后,沒幾分鐘,車胎給我換好了,還給我上了個膠。
于是,我心底那個意識又站出來了:“看吧,我就說了,這個師傅是好人,你就是多想人家了。人家就是想給你省錢來著。”
這想法剛結束,這車騎出店還沒有5分鐘,突然間就發現整個車胎又爆了。
我再次找到修車師傅:“怎么回事?”
師傅一看:“呀,壞了,里面的車胎軸壞了。如果全要換,要400!”
我當時整個人都不好了:“什么?這車現在從里到外,加上剛付的100,一起要500?本來我就討厭這車了,我干嘛不直接買新車。我這車找熟人買來也才800多!”
師傅堅定地看著我,依然笑容可掬地問:“修不修?”
當時,我真的想沖上去罵他一會兒。朋友拉著我的衣袖說:“不要和這種人去強硬,他們社會上混的,大不了換一家修,或換新車吧。”
我忍住了內心的沖動,頭也不回地推著車回到了家。
現在只要想到這車,就氣不打一處來,剛剛花的100塊根本就是打了水漂。現在買新車也不是,再花400修車也不是。
于是,這車就被我嫌棄地放在了地下車庫放了整整半年。直到布滿塵埃。
我都打算再也不用它了,一看見這車就鬧心。
因為一想到那個好好的、原創的充電口給剪了,還用膠布就草草固定,現在都無法修復到原創的狀態。我真的害怕一充電就漏電,或電動車爆炸的事故。
直到有一天,家人說要用我這個車。想到不是我自己用,家人一直又說我大驚小怪。好吧,我在家人陪同下再去修車。因為想到買新車要上牌真的頭要炸了。
萬般無奈之下,就帶著這破車去換電屏、換輪胎軸。當時我還問了這家修車店老板:”電動車不是有以舊換新的政策嗎?我賣給你可以嗎?“
老板說:“這破車,賣我,100塊都不值呢。”
沒辦法,換了電屏280,換輪胎軸400,加上上次100的輪胎。共花了780元。
一想到這,我就有點抓狂。
就這樣,家人用了不到一周和我說,這電動車速度太慢了,比人家小朋友在廣場開的小電動汽車都慢,沒法開。
這下,我終于下定了決心,一不做二不休去換新車。
終于在一家新的電動車店看到了一輛售價:1500元的電動車,店家告訴我,現在國家以舊換新活動,舊車可以抵650元,整車回去大概850元左右就可以到手。重點是,這款比我三年前那款性能更好。
于是,我在店家的指導下,去注銷車牌、預約新車牌。舊車回收。
結果,因為交警服務態度非常好,當天30分鐘內就給我把新車牌整套流程辦下來了。一周后,舊車也注銷了。
整個過程下來,我真的有一種如負重釋地輕松。
這種輕松,不光是買了新車的開心,更是自我的救贖。
這一刻,我的潛意識才終于鼓起勇氣說出那番話:“修車師傅真黑,好好的原裝的電動車充電口,為了讓人去他家買充電器,給人家的原裝口給剪了。都不事先告知一下,畢竟沒有切口的原創肯定更好,這換誰能下得了這個手?一個好好的車吶。
好好的電動車,修車的時候不檢查輪胎軸,付了100塊換了新輪胎再叫人付400換軸。
再換一家去修車,明明電動車都開不了了,明明修車師傅可以告訴你,這車完全可以以舊換新,卻前后修車都沒有修好,卻花了我買整個新電動車的錢。
我不是心疼這幾百塊錢,而是對這兩位修車師傅的人心的壞透感到無奈、失望。
對我更大的二次傷害是,我看人的眼光不準。曾經,我是那樣覺得他們善良、樸實甚至可敬。
而如今看來,啥也不是。
還讓我自我指責、內耗了大半年。
因為一直有一個來自原生家庭創傷的聲音在謾罵我:“你這個強迫癥,你這個完美主義。”
讓我整整大半年覺得自己有嚴重的強迫癥和完美主義。
新車到手的時候,我很感謝那個對我服務非常好,當天就給我辦車牌不要我預約的交警。他非常耐心地解答我每一個問題。
也很感謝賣車的老板手把手教我以舊換新。
很多時候,人生最大的創傷,并不是真正有誰謾罵了我們,而是當我們學了一點點心理學的知識,就會因為別人不符合我們期待的時候,給自己帶上各種各樣心理學名詞的標簽,而不敢直接質疑那個人就是壞人。
人生最大的阻礙,并不是我們舍不得花錢,是因為信息差被一些不良的人反復阻攔、加上想象的復雜化、聽從、認同旁人世俗的觀點,讓我們總是和自己內心堅定的想法插肩而過。
正如,因為要參加一個活動,剪了一個新發型。就和朋友聊起這件事情。我說:“我真受不了自己在重要場合亂七八糟的樣子。”
結果,朋友不加思索地笑著指著我說:“喲,原來你有強迫癥。其實沒有多少人關心你來著。”
當時,我還傻傻地陪笑著,一直點頭表示認同。并在心理又一次掐著自己說:“叫你不要這么強迫,叫你不要這么完美。又開始犯病了。”
但,爾后一想:“這哪是什么強迫,完美?這是個人大概率都會這樣。可惡的哪里是我們自己有病,而是那個一言不合就用心理學名詞給我們亂貼有病標簽的所謂的朋友。”
是啊,這個社會,有些人的文化、素質、善良并不是那么地高,他們只是偶爾地、簡單地聽說過某些心理學的名詞,就敢用最大惡意給他人亂貼標簽。
而更可惡的是,身為當事人的我們,卻成了一次又一次伙同兇手助紂為虐的幫兇。甚至,還在不斷地給自己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簽。
一次修車,讓我看清了人性,更看清了自我。
很多時候,我們第一感覺別人不對勁的時候,不要試圖去指責自己,要去用適當的惡意去懷疑人性。不要輕易去相信這個世界上的套路去成為了阻擋自己信息差的儈子手。
自我最大的阻礙:一是信息差、二是自我指責。
心理學,不應該是被人、被自我隨意扣上的標簽、帽子,更不應該是被淺薄之人濫用,成為隨意傷害我們的工具。
即使是心理咨詢師,都沒有權限使用心理學的名詞去給任何人冠名,更何況是對心理學只懂皮毛的非專業的人群。
網上太多無良的心理博主、心理專家,張冠李戴用所謂心理學的名詞給人對號入座,導致一個正常的思維、一個正常的想法都會不自覺地陷入自我的指責和貼標簽的惡性循環中。
人生吶,哪有那么多的糾結,內耗。少些自我批評,多些果斷的決定,想做什么就要立馬去做。因為你所有猶豫、內耗的等待,最終還是會以圓點的方式讓你去做出曾經當下的選擇。
所以,不爽的事,立馬拒絕。想做的事,立馬去做。
不要低估任何人性的惡!更要遠離那些以學術為名的心理學名詞亂給自己貼標簽的心理咨詢師、心理博主和你周圍的所謂的朋友。
作者:心理咨詢師紅衫倩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